/百家观点丨日本关西地区和成渝TOD的一人称体验比较

百家观点丨日本关西地区和成渝TOD的一人称体验比较

承接上文【日本关东地区和成渝TOD的一人称体验比较】,本文主要以笔者曾多次前往的日本关西地区和国内的成渝地区为考察对象,同样以一人称的视角,通过比较和分析TOD发展模式的异同,着眼于正在建设当中的成渝双城经济圈的TOD发展潜力对标日本京阪神经济圈的TOD发展经验,以期总结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此外本文还附加分享和介绍了日本JR青春-18票的用法,期待跟大家的共同探讨。

此文为海上的香格里拉授权UniDesignLab进行全文转载。分析图皆为作者根据相关地图自绘、照片除了少数几张已经标明出处,其余的皆为作者自摄,欢迎与作者交流。


 

第一部分:日本关西地区的铁道和TOD的概况

1.1  日本青春-18票的使用方法

日本的青春-18票,每年只在固定的时间段售票三次,也就是每年的元旦,3月的春假和9月的暑假,每次的使用期限为10天左右。一张青春18票的价格为11850日元,可以盖五个戳,每个戳只能在当天使用(图2),也就说,一张票,一个戳,一个人可以在当天免费乘坐日本除了新干线和特急高铁之外的JR所有列车,并且可以自由出入所有JR车站。因此只要提前规划,这在日本是一种很适合建筑师考察建筑的并且是价廉物美的车票。一张青春-18票可以是一人五日游,也可以是五人一日游。“青春18”的含义,也许就是没钱和有时间的意思,因此主要适合的人群是学生和老人们。由于笔者在日本关东地区常住,因此只能在每年的元旦、春假或者暑假期间出游日本的其他地区。青春-18票就可以为笔者以较高的性价比往返于日本的关东和关西之间提供了便利。


1.2  JR日本关西地区的铁道线路

所谓的日本关西地区主要指的是位于日本本州岛西部地区的京都府、大阪府、兵库县、奈良县以及位于它们周边的滋贺县、三重县和和歌山县。从图1看出,日本关西的新干线和与之并行的JR普快线路的形状除了琵琶湖沿线,其他基本都是直线,并且这条直线以京都、大阪、神户、冈山和广岛为主要节点。


图1:日本关西地区的JR铁路网-根据相关底图自行绘制: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2:使用后的日本JR青春18票-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3:日本JR的双层列车,专有名词叫“绿色车厢”-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4:日本JR东海道线的起点,热海温泉站-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5:日本JR新干线的列车内部-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6:日本JR东海道线的特色列车-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7:日本JR东海道线列车上看到的富士山景色-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8:日本JR琵琶湖线的列车上看见的滋贺县雪景-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第二部分:日本关西地区的TOD体验


2.1  春假的京都和滋贺县的赏樱

笔者于2018年4月初的某天早上6:00左右由日本东京自由之丘站出发,首先用交通卡乘坐东急-大井町线来到其终点站-大井町站,然后出站前往JR大井町站。在JR的入口向管理员出示青春-18票,然后他会在第一个空隙处盖上当天的戳,也就是本日的免费券证明,之后笔者就会从管理员室旁边的人工闸口进站。笔者进站之后首先乘坐京滨东北线到达品川站,然后由品川站乘坐列车。如果不小心乘坐上了如图3所见的双层列车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而且价格不菲,因此要格外小心和留意了。之后沿着JR东海道线方向一直坐到终点站-热海站(图4)。到达JR热海站之后可以选择乘坐新干线列车(图5),或者继续换乘沿着JR东海道线去往滨松方向的列车(图6),中途会经过富士山(图7)一直到达终点站-滨松站。之后在JR滨松站换乘去往丰桥方向的列车一直坐到终点站-丰桥站。在JR丰桥站再换乘去往名古屋和岐阜方向的列车直到终点站-滋贺县(图8)米原站(注:元旦期间,笔者会选择在名古屋休息和停留一个晚上)(图9)。之后从JR米原站沿着JR琵琶湖线直到京都站。笔者当天到达京都的时间大概是下午3点左右,也就是早晨从东京的自由之丘站出发经过8个多小时的乘车和换乘的颠簸,在当天下午就可以到达京都。相比之下,从东京到京都的新干线的价格在13000日币左右,时间大概需要3小时,而青春-18票时间多了1.5倍,但是只需花费2370日币,交通费用节省了81.8%。到达京都火车站之后,笔者首先是参观了京都火车站(图10)这个原广司的设计作品,然后在京都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和牛”专门店用餐(图11)。这家和牛专门饮食店的牛排套餐大概的价格在3000日元左右,套餐也包含了米饭和蔬菜沙拉,但是牛肉的量只有100来克。套餐价格表首先会有一个和牛稀少部位和价格的对应介绍,之后店家会用红笔圈出今日推荐的牛肉种类(图12、13)。笔者用餐之后紧接着参观了不远处的由谷口吉生设计的京都国立博物馆-平成新知馆,如图14所见,古典风格的京都国立博物馆在右,而现代风格平成新知馆在左,两幢建筑形成了时空的对话。大约傍晚,笔者乘坐JR线到达事先在网上预订的民宿(图15、16、17),这样的京都民宿在旅游旺季一晚一个人的花费大概在2500日元左右,民宿的一层是商业烤肉饮食店,2-3层是胶囊旅馆,此外上人屋顶配备有相应的休息设施(图15、16、17)。次日清晨,笔者乘坐天下茶屋方向的阪急电车(图18、19)前往岚山(图20、21)赏樱,回程途经了石山(图22)、宇治(图23),之后乘坐JR线(图24)赶回名古屋和东京方向。由于旅途的顿,笔者决定当晚在伊豆半岛伊东市留宿一晚,这家由日本传统民宿改建而成的K-HOUSE温泉旅馆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图25、26)。


图9:日本JR中部段的名古屋站-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0:原广司设计的京都火车站-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1:京都火车站附近的和牛专门饮食店-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2:和牛专门饮食店的牛排套餐-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3:和牛专门饮食店的套餐价格表-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4:京都国立博物馆和谷口吉生设计的平成新知馆-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5:日本京都特色民宿沿街商业饮食店的立面-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6:日本京都的特色民宿的胶囊铺位-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7:日本京都的特色民宿上人屋顶-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8:日本关西京都段的阪急电车的列车车厢-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9:日本关西京都段的阪急电车窗外的风景-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20:日本关西京都段的阪急电车岚山站-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21:日本关西京都岚山的赏樱情景-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22:日本关西京都石山的赏樱情景-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23:日本JR关西段的宇治站-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24:日本JR关西段的列车-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25:日本静冈县伊豆半岛伊东市的温泉旅馆K HOUSE外观-绘制: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26:日本静冈县伊豆半岛伊东市的温泉旅馆K HOUSE室内-绘制:海上的香格里拉

2.2  元旦大阪和神户的跨年

日本有部电影名字叫【阪急电车-片道15分钟的奇迹】,由日本当红明星中谷美纪、户田惠梨香、有村架纯和胜地凉等联袂主演。日语里所谓的“片道”,是单程的意思,影片讲述了在阪急今津线单程15钟(票价300日元左右)往返于神户三宫和大阪梅田的阪急电车上发生的有趣故事(图28)。阪急电车始于大阪北部的梅田,终于神户南部的三宫,阪急电车上基本一半是大阪人,一半是神户人,因此可见阪急电车就是阪神双城经济圈最直接和有效的连接纽带。笔者于2018年底的12月27日持一张青春18票从东京品川站出发,按照与之前相同的路线先后途经名古屋和京都,再来到JR大阪站(图27),大阪除了阿倍野大楼这个超高层比较显眼,周围基本是低矮建筑(图29)。笔者紧接着步行穿过一系列的商业街,来到大阪的梅田。在大阪梅田的摩天轮附近,人们正沉浸在欢度新年的喜悦气氛之中,在傍晚繁华商业街随处可见西装革履的公司职员们的聚会(图30、31)。笔者在大阪停留若干天之后,于2018年12月31日的下午在梅田站乘坐阪急电车前往神户三宫站(图32、33、34)。在预订好的民宿放下行李,经过短暂的修整,并且按照民宿老板的建议,我跟几位在路上刚认识的来自国内的朋友一同先去神户港散步(图35、36、37、38、39、40、41、42),黄昏再去往湊川神社(图43、44、45、46、47、48),因为这里将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型“跨年集市”活动。还在傍晚的湊川神社的里里外外,当地居民已经陆陆续续打好了帐篷,跨年的集市的大体规模已经基本形成了。2019年元旦的第一个中餐就是在神户中华街品尝的神户牛肉套餐,接着是中国茶(图49、50、51、52、53)。


图27:含GRAND-FRONT大阪、JR-大阪站和阪急-梅田站局部区域图-绘制: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28:电影[阪急电车-片道15分钟的奇迹]的官方海报-收集: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29:大阪的第一高楼阿倍野大楼和大阪市较为常见的低矮楼房-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30:大阪梅田标志性的摩天轮及周边建筑-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31:傍晚阪急-梅田站周边的商业设施情景: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32:JR-大阪站和阪急-梅田站的换乘长廊-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33:阪急电车-大阪梅田站的始发列车-绘制: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34:驶向神户的电车上看到的原广司的设计作品,梅田天空之城-绘制: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35:神户市内的主要铁道线路-绘制: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36:神户港马赛克广场附近停靠的游轮-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37:神户港的滨海酒店和人行步道-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38:阪急电车神户三宫站周边的设施-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39:阪急神户三宫站和站前的立交桥-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40:背山面海的神户市街景-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41:神户的中村特色民宿入口-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42:神户的中村特色民宿的胶囊铺位-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43:元旦跨年之后第二天早晨的JR神户站附近的湊川神社-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44:神户湊川神社跨年集市的钢珠滚动游戏-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45:神户湊川神社跨年集市的草莓糕点-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46:神户湊川神社跨年集市的海螺烧烤-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47:东神户湊川神社跨年集市的新年礼袋-绘制: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48:神户三宫站附近铁道跟公路的关系-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49:神户三宫站附近的神户元町中华街中心广场-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50:元町中华街的一家神户牛肉饮食店-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51:元町中华街神户牛肉饮食店的神户牛肉中餐套餐(100克)-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52:元町中华街中国茶休闲餐饮店的总体布置-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53:元町中华街中国茶休闲餐饮店的茶具摆设-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54:JR神户站铁道下面的日式居酒屋-绘制: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55:JR神户站前的玻璃金字塔及其周边的自行车摆放-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56:开往有马温泉的神户电铁的列车内部-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57:神户有马温泉的特产,碳酸煎饼-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58:日本三大名泉之一的有马温泉“金汤”-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59:神户六甲山鳞次栉比的小别墅-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60:神户六甲山建在山坡上的花山站-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61:六甲山神户电铁沿线的集约型小站-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62:神户六甲山的“剪刀状”街道-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63:筱原一男设计的花山的医院外观-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64:筱原一男设计的花山的医院室内-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65:戏台式的JR西日本段姬路站-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66:JR西日本段姬路站附近的下沉广场-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从图33可见,通往日本三大名泉之一的有马温泉的电铁是往北沿着六甲山而上。笔者于2019年1月2日清晨步行经过尚未开始营业的地铁下空间的居酒屋(图54、55),从神户站出发乘地铁先到达了接近山顶的有马温泉,并且一览了沿途六甲山鳞次栉比小别墅的独特风景,之后入浴了金黄色的碳酸温泉(图56、57、58)。中饭过后,笔者乘坐下山的地铁,在途中一个小站探访了由筱原一男设计为数不多的公建之一的花山的医院(图63、64)。六甲山的地铁站大多建在山坡之上,而且基本是小站,这样在保证交通便捷的同时也集约了成本,同时六甲山有很多“剪刀状”的街道,可见公路和铁路并行是六甲山的TOD模式(图59、60、61、62)。1月3日笔者又乘坐JR线到达了姬路站,姬路站的设计采用一个架空的戏台形式,让二层的观景平台的景观面最大化,而交通空间主要设置在一层。站前城市广场以台阶、石凳、树木等景观元素限定和划分除了若干有趣而丰富的城市休闲空间(图65、66)。

 

 

 

第三部分:成渝地区的城市更新和TOD体验

 

唐代诗人李白的一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歌被人们千古传诵,这句话也是自古以来对于成渝交通状况的最为精辟的描述。说到成都和重庆,我们会联想到哪些文化的元素?是韩信的明修栈道,是代表三国文化的武侯祠,还是陪都重庆的防空洞?是都江堰,茶马古道,或者是火锅?大型纪录片《蜀道风流》给出了给出了最为简短也是最为精妙的归纳:“蜀人好事,遇良辰,不负时光”[2]。这句话集中概括了四川和重庆人一种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因此,四川和重庆的文化自古以来就跟这个“蜀道”结合在了一起,从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到后来壮士出川,“蜀道”也就是蜀人跟外面世界的联系纽带,也是必经之路。本文的这一部分,以“山地”、“TOD”、“双城经济圈”等关键词,着眼于成渝地区的地形地貌和TOD发展的巨大潜力,以日本关西地区作为比较对象,试图探究一下成渝地区的TOD发展模式。

 

3.1  成都的城市更新和TOD体验(图67)

蓉城成都地处川西盆地,物产丰富,自古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川西盆地为地铁的建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都人的理想生活,也就是寻个院子,寻块石桌,在竹林掩映下喝上几壶茶,杀个几盘棋,然后领着球场上的晚辈,归家[6]。笔者认为如何将“地铁”跟“成都人的生活”结合其实,这边是成都TOD模式以及城市更新的核心问题。

3.1.1  龙湖上城和成都万象城-自然的成都

龙湖上城TOD位于天府广场北侧,地处金牛中央商务圈和天府广场商圈之间。这里原本是成都老城区的旧印刷工厂,新的TOD综合体位于成都在建地铁交汇处的上方,旨在重塑一个充满活力的市民工作、学习和休闲娱乐的场所[3]。建筑的体量和外立面的造型来源于山谷间的潺潺溪流,塔楼便是山谷两侧起伏的群山,而商业裙房则设计成被泉水冲过的山石,建筑外立面的肌理设计成起伏的波浪纹理状,以灵动的线条重新诠释了“蜀道”二字。回应成都“公园城市”的城市设计策略,TOD项目中的绿地整合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因此商业裙房的屋顶和连接面板都成为了屋顶景观,并创造了丰富的园景和各式的空中花园,让TOD综合体建筑也成为了城市的“立体公园”(图68、69、70、71、72)。成都华润置地万象城,配合一期的退台处理,建设中的二期与一期围合成了一个通透的城市广场以集聚人流,城市广场的中间有一个下沉广场,可以将人流引导至地下的商业饮食街,地面上开放的连廊将几个MALL串联起来。成都万象城在空间围合以及退台的处理大量使用了“曲线”这一自然元素,让人们对“山”和“谷”的意像浮想联翩。笔者认为如果用四个字分别来形容深圳,杭州和成都的万象城,那么深圳万象城是“经典之作”,杭州万象城是“高端大气”,成都万象城是“自然之美”与“人性关怀”。除了与深圳和杭州的比较,笔者在本文也关注成都万象城的前广场与成都BRT的交通关系(图73、74、75、76、77)。笔者在这一小节选用龙湖上城和成都万象城这两个案例是从建筑设计当中的自然元素来理解成都的自然属性,并从自然的角度诠释了现代“蜀道”的内涵。

3.1.2  西北桥站和中铁二院鹭岛艺术城-成都的工业

成都中铁鹭岛艺术城位于被成都人习惯性称作“铁半城”,区域内的通锦路片区,地块周边建筑已破旧不堪,区域整体规划滞后,公建配套不完善,亟需改造。2012年成都市积极响应国家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北改工程[4]。成都地铁西北桥站是成都“铁半城”的重要交通枢纽,站内有一个较大的采光中庭,站内的室内装饰也融合了中国传统和地域的一些元素。中铁二院鹭岛艺术城位于成都地铁西北桥站(图78、79、80、81、82),它是中铁二院“铁半城”城市更新当中的一个示范性项目。中铁鹭岛艺术城打破了传统居住小区的特点,将来自城市的公共活动通过城市界面的设计渗透到居住小区,并以趣味性的庭院空间作为公共与私密的过渡性灰空间。而小区内各个单元的设计则采用了中轴线分岔分支形成各有特点的“绿叶绿岛”形式,并且每个单元平面内的建筑和庭院都有各自的特点,在现代中式的大格调框架下部分融入了一些西方的元素。位于中轴线上在南北各一端的玫瑰音乐厅和成都老戏台让这条主轴线的空间蓬荜生辉,形成了一个时空对话的场景,唤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低层仿古的商业文化建筑通过建筑空间,如由若干不规则的“L”型围合形成的半开放庭院空间,以及建筑立面装饰的古典元素,如吊脚楼、脸谱和屏风等,找到了与“蜀道”文化的多个契合点。而作为背景的高层住宅建筑则采用了简洁明快的现代形式,是“背景”同时也是“镜子”(图83、84、85、86、87、88、89)。笔者在这一小节选用西北桥站和中铁二院鹭岛艺术城这两个案例是从建筑设计当中所蕴含的工业发展的历史文脉来理解成都的工业发展,并从工业的角度诠释了现代“蜀道”的内涵。

3.1.3  成都西村大院和远洋太古里-成都的日常

西村大院所表达的是成都人的餐桌聚居行为和地中心的盆地意识--刘家琨[2]。张早[5]在《西村大院儿》一文当中曾经写到:大院儿不作为的立面让每家租户有了发挥余地,餐饮区最为夸张,西餐、川菜、海鲜、火锅、茶餐厅、自助餐,靠内院的阳台一侧,院子里一眼望得见上下楼层都有什么。火锅店甚至利用面宽打出了一条横幅标语。这些都是“未完成”和“有所规定的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建筑师很难对自发性具有如此的容忍度。但这些状况,也许都在刘老师的预判中。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西村大院理解为一个成都文化的“大熔炉”。首先中间有三个大的足球场,然后是大院子里各种小院子、步道、外挂楼梯、外廊、竹林、水池……,这些空间伴随的的是人们的休憩、漫步、纳凉、呼吸:一个大院当中融入了成都人各种生活和休闲的场景(图90、91、92、93、94)。今天,在成都,一盏茶,一壶酒,只谈情怀满满的远洋太古里和西村大院,一动一静,热闹与内敛,这,便是只属于成都的矛盾与和谐。成都远洋太古里的项目负责人郝琳博士说过:好的城市之道,是把民众的日常生活、人文历史的雅致。以及像公园般开放空间的自然环境转变成街巷氛围。让人们在这样的街巷中行走,体会到人见人的乐趣。感受到文化历史记忆以及传统的存在。感受到公共空间里的舒适、安全、宜行的场所环境[6]。如图96所示,成都远洋太古里的街巷型商业在改造后的体量上,保留了成都春熙路商圈原有的城市肌理,并很好地维持了与大慈寺及其周边古建的关系。笔者认为“尺度”是本项目的关键所在,因为“尺度”决定了其现代商业与其城市对话关系的姿态,成都太古里是平和的;“尺度”决定了其商业氛围是否仍然契合了成都人骨子里的闲散,成都太古里是合适的;“尺度”决定了其是否像公园一样有开放的自然空间环境,成都太古里是具备的;“尺度”决定了其是否能够代表其能够跟上现代生活的潮流,成都太古里让现代成都人体验到了(图97、98、99、100、101、102、103)。笔者在这一小节选用西村大院和远洋太古里这两个案例是从成都传统建筑的街巷尺度来理解成都的日常生活,并从日常的角度诠释了现代“蜀道”的内涵。

图67:成都市城市总体结构图-制作: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68:龙湖上城以及成都市中心区位图-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69:龙湖上城TOD综合体项目实体模型展示-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70:建设当中的龙湖上城项目-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71:龙湖上城项目商业裙房立面的灵动线条-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72:龙湖上城项目的商业内街-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73:成都万象城的总体模型-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74:成都万象城的下沉庭院-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75:成都万象城的室外退台-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76:成都万象城的前广场与BRT的城市形象关系-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77:成都BRT的入口与人行天桥的交叉处-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78:成都地铁西北桥站的LOGO-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79:成都地铁西北桥站传统的天花装饰-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80:成都地铁西北桥站的列车-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81:成都地铁西北桥站的采光天井-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82:成都地铁西北桥站的室内柱的传统装饰元素-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83:中铁鹭岛艺术城的规划总平面-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84:中铁鹭岛艺术城的传统戏台-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85:中铁鹭岛艺术城的新式剧场-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86:中铁鹭岛艺术城的小院-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87:中铁鹭岛艺术城的711便利店-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88:中铁鹭岛艺术城的小型广场-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89:中铁鹭岛艺术城的脸谱雕塑-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90:西村贝森大院总体平面示意图-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91:与西村大院相邻的城市界面-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92:西村大院外立面的折行走道-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93:西村大院中心的运动场地-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94:西村大院人行公共步道与建筑的交接关系-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95:成都老城区的城市更新进程-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96:成都远洋太古里商业中心及其周边的城市肌理-绘制: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97:高楼簇拥下的远洋太古里商业中心-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98:远洋太古里广场庭院的下沉楼梯-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99:远洋太古里广场的庭院-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00:远洋太古里广场建筑的新旧对比-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01:远洋太古里广场边界城市界面四川特色小吃的-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02:被远洋太古里广场商业建筑的城市尺度-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03:被远洋太古里广场的商业建筑簇拥的大慈寺-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3.2  重庆的城市更新和TOD体验

重庆的街道,作为城市里最大量级且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无论走向还是形态,都与山体等高线关系及其密切,而与非山地城市街道有着明显不同,形成各种顺沿等高线的横街和垂直于等高线的纵街。山地城市人们的日常生活,正是在这种与城市空间,特别是纵横曲折的街道空间互为因果的参与互动中发生和展开的。--徐千里[4](图104、105、106、107、108)

3.2.1  重庆朝天门来福士广场+洪崖洞景区

笔者在重庆市中心的渝中区漫步,没有发现在其他城市当中习以为常的两样东西:自行车+高跟鞋。来福士广场在雾大的时候,能见度很低,所以笔者没有上到观景平台。对比来福士,洪崖洞的体验让人联想到了重庆山地建筑的古今传承。如果要在渝中区里面找到什么重庆城市风貌的元素,笔者认为应该是台阶,重庆当地叫做“坎”,还有多首层。(图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

3.2.2  重庆光环购物中心

香港置地重庆光环The Ring购物公园是PHA湃昂国际的作品。设计摒弃了当下商业中常见的封闭式内街中庭,将纵跨7层高的48米大尺度室内通透植物园引入商场,将自然空间与零售空间融合,是当下体验式商业空间对于电商的又一状挑战,本人参观当日就体验了在L5层日式拉面的空中花园店的空间。同时光环购物公园亦是一个TOD项目,设计在建筑的商业入口和地铁入口之间安置了一个转换大厅,实现了交通空间与商业空间的自然过渡(图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

3.2.3  龙湖-沙坪坝站、磁器口古镇

沙坪坝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上盖开发项目是全国首个高铁商圈TOD项目,由日建设计株式会社主持设计,同时它也是重庆唯一的一个“五轨合一”的商业综合体,功能涵盖了高铁、地铁、快轨、公交、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集散中心。在规划设计上,该项目借鉴了日本东京涩谷站地上空间地下化的理念、并采用高架化的“立体化”发展方式,火车站和地铁站连接了北面的三峡广场和南面的ARC广场。沙坪坝区位于重庆的西部,重庆西站的北面,也是重庆市区的西北大门。沙坪坝商圈也是重庆市的次商圈,其商业氛围比起解放碑和观音桥步行街要逊色很多,比南坪商圈又热闹一些。笔者是从地铁环线到达沙坪坝地铁站,再通过地面出口到达沙坪坝火车站的正前方,然后通过沙坪坝天街穿过火车站,到达南广场,最后通过天桥走下台阶,穿过ARC广场,最后到达小龙坎街。磁器口古镇就在地铁小龙坎街的下两站,给人感觉这个五脏俱全的小镇仿佛就是一个重庆的缩影(图127、128、129、130、131、132、133、134、135、136、137)。

3.2.4  瑞安地产-重庆天地

重庆天地位于轻轨3号线-牛角沱附近,在牛角沱轻轨站可以眺望长江大桥的景色。重庆天地其实就是“上海新天地”的“重庆版”。项目的整体布局和设计凸显了重庆独特的山城特色,现代中式的总体风格将重庆的传统村落和吊脚楼的构造元素等巧妙整合,并结合餐饮的功能适度融入了欧洲、东南亚和日本的建筑符号,打造了具有重庆特色的新国际时尚休闲的网红娱乐地标(图138、139、140、141、142)。

3.2.5  李子坝-高铁穿楼

根据重庆市的相关宣传介绍,李子坝轻轨站的车站与商住楼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采用“站桥分离”的结构形式,轨道车站桥梁与商住楼结构支撑体系分开设置,有效地解决了两者的结构传力和振动问题。并且单轨列车采用低噪音、低振动的充气橡胶轮胎和空气弹簧支撑车体,最大限度减少了列车行驶带来的振动和噪音影响,使车站与商住楼和谐共生,成功实现了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如今李子坝-高铁穿楼不仅是一个轻轨站,也是网红打卡地(图143、144、145、146、147、148、149)。

3.2.6  重庆较场口-十八梯

十几年前,人们怀着不舍的感情最终决定跟已经衰败不堪的十八梯说再见了。现在,经过修整之后的十八梯景区再次向人们开放了。新的十八梯,成为重庆渝中区南岸的新网红打卡地。“在十八梯,梯道、堡坎与建筑之间形成的台院、场坝、廊下和露台成为居民吃饭、娱乐、学习、休憩和交流的场所。街道生活仿佛是活的“城市剖面”,将山城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示出来。[6]”十八梯传统风貌区设计团队处理了传统文化、和城市场地的关系,还原了老重庆的各种魅力生活场景(图150、151、152、153)。

图104:重庆的主城区示意图-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05:重庆西站供孩童玩耍的高铁车头模型-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06:山城重庆纵横曲折的交通空间-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07:位于重庆两路口的皇冠大扶梯-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08:重庆两路口的皇冠大扶梯旁边的步行大台阶-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09:重庆的多首层商业中心,协信星光广场-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10:重庆渝中区丰富而有趣的台阶转换空间-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11:重庆渝中区的“陡坎”-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12:重庆西站供孩童玩耍的高铁车头模型-绘制: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13:重庆市中心渝中区洪崖洞酒店前的市民广场-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14:重庆千厮门大桥俯瞰的洪崖洞景区-绘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15:重庆洪崖洞景区的入口-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16:重庆洪崖洞景区的商业街-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17:重庆洪崖洞景区的意向雕塑-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18:重庆的特色“防空洞”火锅-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19:香港置地重庆光环购物中心商业出口-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20:香港置地重庆光环购物中心商业出口和地铁出口转换厅-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21:香港置地重庆光环购物中心地铁出口-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22:香港置地重庆光环购物中心地面层入口-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23:香港置地重庆光环购物中心的大中庭俯视-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24:香港置地重庆光环购物中心的“漂浮植物”-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25:香港置地重庆光环购物中心人行天桥的结构-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26:香港置地重庆光环购物中心的大中庭仰视-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27:重庆沙坪坝站的地铁、高铁、车行以及人行路线-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28:重庆龙湖沙坪坝火车站总体模型-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29:重庆龙湖沙坪坝火车站前广场的人车分流-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30:重庆龙湖沙坪坝火车站天街的退台式立面和一层的咖啡馆-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31:重庆龙湖沙坪坝火车站南广场-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32:重庆龙湖沙坪坝火车站以南的小龙坎正街-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33: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入口的文化墙-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34: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入口的大瓷壶-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35: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总体导览图-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36: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37: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38:重庆天地的LOGO-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39:重庆天地主入口附近的星巴克咖啡店-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40:重庆天地两幢建筑之间的连廊-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41:重庆天地的二层大平台-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42:重庆天地附近的牛角沱地铁站江景-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43:李子坝的“高铁穿楼”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44:李子坝进站前的轻轨列车-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45:李子坝轻轨站的商业配套设施-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46:李子坝轻轨列车文创中心的展示柜-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47:李子坝轻轨列车文创中心的列车室内展示-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48:李子坝轻轨列车文创中心列车模型-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49:李子坝“高铁穿楼”结构设计漫画-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50:重庆十八梯的城市肌理-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51:新十八梯的“坎”空间-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52:改造后的十八梯景区鸟瞰图-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53:新十八梯的“吊脚楼”元素-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第三部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TOD发展潜力对标日本阪神经济圈的TOD发展经验

 

笔者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日本铁道的旅行”,并以阪神和京都地区的所见所感展示了日本关西地区TOD的现代生活方式。其中让笔者最为影响深刻的感受笔者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第一,日本的京阪神地区以神户作为最重要的港口,而大阪是本地区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京都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中心,是日本关西、全国乃至驰名世界的旅游城市。第二,新干线虽然能够贯穿本地区,但是考虑到性价比,日本人在关西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还是JR慢车以及局部路段的地铁设施。因此在TOD模式下,日本的JR国铁跟其他的私铁换乘的方式和空间也就成为了商业价值最高的区域。神户地区由于地势多山,因此铁道的线路较为稀少,仍然以公路为主要交通方式。第三,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地段,地方政府会单独打造一条有特色的的铁道线路如阪急电车,并通过相关产业和电影等媒介来宣传,此外,铁道站点的布置充分考虑到了当地传统节日的举办,将站点尽量设置在便于举办传统节日活动的地方。


笔者在本文的第二部分先是从成都的自然、工业和日常这三个角度,再分别以龙湖上城、成都万象城、西北桥站、中铁二院鹭岛艺术城、西村大院和远洋太古里这六个案例对应进行分析比较,阐释了笔者对于成都TOD模式和城市更新的理解。然后笔者再从重庆的建筑与山体等高线为主要着眼点,朝天门来福士广场、洪崖洞景区、光环购物中心、龙湖-沙坪坝站、磁器口古镇、重庆天地、李子坝、十八梯这八个案例进行分析,阐释了笔者对于重庆TOD模式和城市更新的理解。

 

 

第四部分:全文总结

 

成都平原有发展TOD模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成都和重庆有着深厚的巴蜀文化底蕴,因此地形条件相似又重视传统文化的日本京阪神经济圈的TOD发展经验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TOD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图15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语-摄影:海上的香格里拉


图155:成都平原发展TOD模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绘制:海上的香格里拉

 

 

参考文献

 

[1] 三宅喜重导演,中谷美纪、户田惠梨香等主演.阪急电车-单程15分钟的奇迹,2011年4月29日在日本上映.

[2] 四川卫视、凤凰卫视.蜀道风流-大型纪录片,2020年6月29日首播.

[3] CREDAWARD地产设计大奖.TOD设计新典范 | 龙湖上城,2020年2月8日.

[4] 柏涛建筑.中铁鹭岛艺术城.ARCHINA.com,2019年7月6日.

[5] 张早.西村大院儿.建筑学报,2015年第11期.

[6] Lexi.一场成都商业建筑的顶尖对话!线下分享会.环球观筑&洲宇设计集团,2020-07-22.

[7] 徐千里.城市风貌的生成逻辑——以山城重庆为例[J].建筑实践,2020(10):36-47.

[8] 弓箭,杨伯寅,林霄.新作: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核心区建筑设计,“山城之梯”的重生.建筑实践,2021(10).

百家观点

百家观点丨从“疮痍”到“创意”,上海百年工业遗迹如何“活”在当下?-上篇

百家观点 | 用不上的建筑师可以换个不锈钢盆吗?

百家观点丨八个公路客运站的八种思考

百家观点丨设计竞赛如何影响一座城市?

百家观点|现在开事务所怎么那么难?

百家观点丨在加拿大学习艺术设计,真的毕业即失业吗?薪资标准到底是什么?

百家观点丨大部分设计院的真实薪酬体系,这就是所长不吃食堂的底气?

百家观点|建筑作品集如何合理呈现“女权主义”?

百家观点 | 室内设计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竟然是?

百家观点丨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是怎么发展的?

百家观点丨今年建筑行业寒冬能否成为一个机会?

百家观点丨如何设计环境观察站?(绕过阿尔伯兰海的物理和法律边界)

百家观点丨当代共享生活: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

百家观点丨荆州57米关公像斥巨资拆卸,打着“文化地标”旗号的城市废墟,为何屡禁不止?

百家观点丨库哈斯与纽约的资产阶级神话

百家观点丨风雨飘摇中的海地难民住房现状

百家观点丨覆巢之下,阿富汗的建筑遗产将何去何从

百家观点丨东京是如何管理城市扩张的?

百家观点丨来自设计生的呐喊:室内设计≠搞装修!

百家观点丨今天聊聊那些著名电影中的建筑故事

百家观点丨设计学院是否不如综合类大学?

百家观点丨招不到人的深北,挤破头的上海

百家观点丨被东京奥运会的“阴间”装置吓到了?莫非,他们眼中的艺术并非你我眼中的艺术?

百家观点丨全球木材价格大幅下降,为何木建筑发展仍然困难重重

百家观点丨当建筑师看到自己设计的第一幢建筑建成时内心是怎样的?

百家观点丨反内卷,这建筑界奥斯卡不要也罢!

百家观点丨中国建筑设计圈子图解

百家观点丨15家明星事务所项目量大比拼,扎哈、让努维尔、OMA…谁才是“内卷之王”?

百家观点丨建筑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谈建筑学的本体价值及建筑学教育的致命危机

百家观点丨儿童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百家观点丨停车场是如何破坏美国城市的?

百家观点丨景观设计师择业指南

百家观点丨王澍:触碰另一个世界的边缘

百家观点丨《五十里桃花坞》,明星的乡村振兴?

百家观点丨室内设计师择业指南

百家观点丨欧美小而精的事务所,做的是中国的地标建筑项目

百家观点丨“提高设计费”——激起设计圈水花的一则倡议

百家观点丨王澍谈尺度:一个人需要多大的房子

家观点丨我们的城市是否只存在一种未来?友谊书展再思辨

百家观点丨中国建筑的基本概念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空旷的虚体。

百家观点丨如何成为加拿大和美国注册景观建筑师?

百家观点丨复盘:从东南大学2020届毕业生去向看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变化

百家观点丨为什么建筑师喜欢“砖”?

百家观点丨比丑更难忍受的媚俗建筑

百家观点丨70后事务所如何撑起日本当代建筑设计?以Studio Velocity为例

百家观点丨在乙方公司之间换赛道是否值得?

百家观点 |不想当网红的建筑师不是好建筑师——论网红建筑和新工匠精神

百家观点 | 为何今年天津大学建筑学考研中,本校生全军覆没?

百家观点 | 画饼的设计公司老板忽悠不了95后

百家观点 | 哈佛GSD大陆招生降低至此的原因是什么?

百家观点 | 建筑+人工智能,未来在何方?

百家观点 | 未来建筑是什么样?

百家观点|44个建筑师才懂的“行话” (基础篇)

百家观点|36个建筑师才懂的“行话” (升级篇)

百家观点|2021年建筑设计行业展望和人才市场情况分析

百家观点|设计公司究竟要不要做大?

百家观点 | 2021在建筑里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约会

百家观点|4大建筑趋势,为你的设计加点料!

百家观点 |  公共空间为谁而生? 民众or暴徒?

百家观点|日本现代建筑家的脉络

百家观点|当建筑邂逅陶瓷,记录一次不走寻常路的设计课体验

百家观点|建筑学博士之路:豪赌还是投资?

百家观点|3D打印建筑已经进入乡村?

百家观点|如何做到连续四年收获竞赛硕果?

百家观点|我们为什么需要总设计师制度?

百家观点|在大学里当一名建筑系老师是什么体验?

百家观点|90后产品设计师诠释乔布斯的“产品皆有灵魂”

百家观点|为什么他们是当下中国建筑事务所的典型成长样本?

百家观点|一个老八校教师的三年级住宅设计课堂笔记

百家观点|分裂的建筑市场,割裂的建筑圈,2021建筑师的出路在哪里?

百家观点 | 大型模(抄)仿(袭)现场!我们真能接受这样的设计吗?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法国建筑师不画施工图?

百家观点 | 为什么建筑师的培养成本越来越高?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法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都那么小?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把建筑设计得具象化是一种很 low 的行为?

百家观点 | 为什么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建筑师王昀和他的作品?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我们的城市里丑建筑多?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欧洲设计师都特别注重前期分析?

百家观点 | 为什么书店越来越像会所、咖啡厅?

百家观点 | 为什么设计公司创始人要学习“设计经济师”?

百家观点 | 如何用数字化定制未来社区?

百家观点 | 街道店铺设计只能被和谐了吗?

百家观点 | 建筑师如何进行星际设计?

百家观点 | 高冷的建筑学,何时能走下神坛?

百家观点 | 乡村书店是怎样助力乡村振兴的?

百家观点 | 中国建筑师如何丢失了中国建筑的“黄金十年”?

百家观点 | 国外的建筑师们,在项目里都干了些什么?

百家观点 | 土博与海归,何时能平权?

百家观点 | 城市设计竞赛的未来在哪?

百家观点 | 还有什么小众博物馆适合我们打卡?

百家观点 | 让时尚巨头们欲罢不能的建筑长什么样?

百家观点 | 国产INS风的廉价潮流何时死去?

百家观点 | MAD设计的24万一年的四合院幼儿园是什么样?

百家观点 | 后疫情时代国内外建筑圈的我们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百家观点 | 建筑师如何保护自己的著作权?

百家观点 | 中国建筑师值不值得被尊重?什么才是后浪建筑师真正关心的问题?

百家观点 | 当我们讨论乡建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百家观点 | 丑陋的建筑,为什么总是层出不穷?

百家观点 | 设计使人破产,高危职业建筑师为何深陷法律纠纷?

百家观点 | 学金融的人眼里,学建筑的是怎样的存在?

百家观点 | 我们该如何行使“观看”的权利?

百家观点 | 纵观建筑史,西方的公共空间都发生了什么?

百家观点 | 那些明星建筑师的失败作品都有什么问题?

百家观点 | 建筑学的基本功是什么?

百家观点 | 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理,如何做一个不用做设计的建筑博士?

百家观点 | 关注同理心的建筑学,能带来空间正义吗?

百家观点 | 笨与不笨的界限,浅谈中国建筑教育的优势和劣势

百家观点 | ABBS大佬关于建筑改行杂谈

百家观点 | 质疑王澍的建筑学教育

百家观点 | 贝聿铭这一片命太好的花瓣

百家观点 | 张雷:主人、文人、匠人、家人、大人——五个人的城乡

百家观点 | 王澍在同济谈乡村振兴:“中国的城市已经异化,仅存一大片光鲜的垃圾....”

百家观点 | 王澍:50年后,人们都会住在村子里

百家观点 | 设计院的现状(一)

百家观点 | 建筑师一定要读建筑系,可能是个伪命题!!!

百家观点 | 叹“伪现代主义”,金融危机影响导致怀旧与超高层

百家观点 | 那些想和地产小白分享的事......

百家观点 | 聊聊设计公司潜规则

百家观点 | 《人民日报》批评中国建筑缺乏文化自信,评论里的建筑师们坐不住了......

百家观点 | 当代建筑设计忽悠话速成指南

百家观点 | 为政治服务的建筑

百家观点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百家观点 | 江一燕获大奖那天,有家设计公司的方案被方丈“化缘”了

百家观点 | 建筑的空间形式已不只有人类才能说得算啦!

百家观点 | SOM的城市设计做的确实很牛,但我也看到了套路

百家观点 | 就算顶级艺术家,也不可能跨界搞建筑

百家观点 | 巴黎圣母院“重建竞赛”:一场中国媒体自娱自乐的狂欢

百家观点 | 在圣诞节建造一棵圣诞树才是正经事

百家观点 | 建筑与时装屋

百家观点 | 今天就想聊聊《丹行道》

百家观点 | 别人跑去京都买房子 他从京都搬到贵州造村子

百家观点 | 在Mantova我和三个陌生人的故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UniDesignLab”(ID:UniDesign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