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今天,小站就为大家罗列一下交互相关领域中UX/UI设计的最新发展趋势。
UX DESIGN
用户体验设计
01/ Seamless Experience
在无缝体验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致的用户体验,同时给定体验中的每个元素都是彼此自然发展的。流畅的体验对用户来说就意味着积极的体验。
例如,最初只是一个社交平台的微信,现在也已经包含了完整的电子商务体验。而在Instagram、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平台上也已经集成了电子商务。
两款微信小程序
左:饿了么;右:携程旅行
如果我们想要呈现完美的Seamless Experience,那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
保持简单而一致的操作:简单、干净且一致是一种永远都不会消亡的设计趋势。完美的交互体验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导航而不会出现任何混淆
-
缩短用户操作流程:简短而简单的流程可以吸引访问者使用我们的服务
-
呈现出挑的登陆页面:一个好的登陆页面可以轻松帮助用户找到我们的产品或服务
缩短用户操作流程
02/ Scrollytelling
一味地滚动界面很无聊。如果我们想吸引用户注意力,就要实现Scrollytelling (滚动叙述)。它可以在页面和应用程序中通过滚动的方式呈现内容叙述。想象一下,当我们在制作一个网站时,每个滚动插图、字体、文本片段和其他元素都开始变得栩栩如生。
这种UX设计趋势非常有助于提高用户的参与感。虽然用户不能影响滚动叙述的进程,但整个内容就像电子游戏一样,带领他们穿越符号迷宫。将故事叙述通过滚动的方式也可以进一步帮助用户了解我们项目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增加用户体验。
以Anton&Irene的滚动设计为例,它的好处就是用户无需点击和连续滚动,即可了解该网站所提供的服务。
© Anton&Irene
© Google动态文本
© IAmBinadam
03/ Data Visualization
不同级别的不同数据,可以帮助用户知道首先关注的点
有些数据图表乍一看并不像图表,这就使得它们更具戏剧性
-
图表和图形
-
插图(包括带有手写短语的插图)
-
静态信息图表
-
交互式信息图表
交互式信息图
© https://blog.hubspot.com/marketing/interactive-infographic
04/ Microinteractions
在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达到界面元素的和谐。微交互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颜色,它会为界面元素带来不同的意义。此外,动画交互也将为我们的设计注入活力,并有助于保持用户的参与度。关注每一个细节是我们进行设计的一个关键方面,因为它可以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CTA动画效果
UI DESIGN
用户界面设计
01/ Metaverse
大家不需要戴上VR耳机即可使用这些头像。而Microsoft也将会使用AI来聆听员工的声音,随后为他们的3D头像制作动画。如果他们切换到3D会议中,那么AI也会为他们制作动画表情符号。
3D头像的运用将推动整个元宇宙环境。在这个虚拟数字空间中,大家可以通过游戏进行社交,甚至进行项目协作。
在过去的几年里,3D艺术和动画已经出现在各种媒体资源和众多UI设计中。这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它们集成于网站和登陆页面中。与经典动画相比,逼真的3D形状与动效相结合,总是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在3D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将3D对象的样式无缝地“穿插”在2D空间中,它可以帮助我们创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同时这也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设计方法。如果我们想呈现出良好的3D效果,可以参考以下两点:
-
包含动画和插图:一个具有管理良好的动画和插图的3D设计,会使得网站脱颖而出
-
选择正确的对象和颜色:根据我们的项目受众进行3D设计,选择正确的设计并提供合适的颜色,以此在网站上轻松吸引用户
乌克兰政府网站在2D空间里使用了3D手来模仿黑客帝国
-
良好叙事:动画可以通过在界面和用户之间建立情感联系来传达某种信息
-
使加载页面变得有趣:带有百分比的加载动画不仅可以娱乐用户,还可以告知他们加载时长。我们可以使用进度条或任何能想得到的元素,以此来展示时间流失
-
使用光标效果:用户可以准确地看到光标所在位置。通过添加对该光标做出反应的智能交互动画,来帮助用户进行浏览
-
破坏动态排版
Vector Clock的加载动画
悬停动画
破坏动态排版-Kilm
-
吸引注意力。这就意味着动画标志有助于提高我们产品的知名度
-
有助于改进SEO (引擎优化)。例如,Google偏爱动态内容,而带有动态图形的页面则会更快速地吸引用户
-
在移动设备上具备良好效果。吸引人的动画logo看起来比静态logo更有趣
-
展示产品历史。动画标志可以在短短几秒内展示该产品的使命,甚至是价值观
动画标志
© Toridori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为现有的logo设置动画效果,或根据源文件重新考虑其动态设计。例如,我们可以轻松制作带有字体的动画标志。
动画字体
© Shabello, Bobby Voeten
编辑:YAN
图文信息源于网络,侵权告知即删
百家观点
百家观点丨现在的建筑学,是否值得报考?
百家观点丨妹岛和世/库哈斯/赖特/英格尔斯这些建筑大师你了解多少?
百家观点丨为什么美国大城市不修二、三、四、五环?
百家观点丨从“疮痍”到“创意”,上海百年工业遗迹如何“活”在当下?-上篇
百家观点丨设计竞赛如何影响一座城市?
百家观点丨在加拿大学习艺术设计,真的毕业即失业吗?薪资标准到底是什么?
百家观点丨大部分设计院的真实薪酬体系,这就是所长不吃食堂的底气?
百家观点丨如何设计环境观察站?(绕过阿尔伯兰海的物理和法律边界)
百家观点丨荆州57米关公像斥巨资拆卸,打着“文化地标”旗号的城市废墟,为何屡禁不止?
百家观点丨被东京奥运会的“阴间”装置吓到了?莫非,他们眼中的艺术并非你我眼中的艺术?
百家观点丨当建筑师看到自己设计的第一幢建筑建成时内心是怎样的?
百家观点丨15家明星事务所项目量大比拼,扎哈、让努维尔、OMA…谁才是“内卷之王”?
百家观点丨建筑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谈建筑学的本体价值及建筑学教育的致命危机
百家观点丨景观设计师择业指南
百家观点丨“提高设计费”——激起设计圈水花的一则倡议
百家观点丨我们的城市是否只存在一种未来?友谊书展再思辨
百家观点丨中国建筑的基本概念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空旷的虚体。
百家观点丨复盘:从东南大学2020届毕业生去向看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变化
百家观点丨70后事务所如何撑起日本当代建筑设计?以Studio Velocity为例
百家观点 |不想当网红的建筑师不是好建筑师——论网红建筑和新工匠精神
百家观点 | 为何今年天津大学建筑学考研中,本校生全军覆没?
百家观点 | 画饼的设计公司老板忽悠不了95后
百家观点 | 哈佛GSD大陆招生降低至此的原因是什么?
百家观点|36个建筑师才懂的“行话” (升级篇)
百家观点|设计公司究竟要不要做大?
百家观点|日本现代建筑家的脉络
百家观点|建筑学博士之路:豪赌还是投资?
百家观点|3D打印建筑已经进入乡村?
百家观点|如何做到连续四年收获竞赛硕果?
百家观点|我们为什么需要总设计师制度?
百家观点|在大学里当一名建筑系老师是什么体验?
百家观点|一个老八校教师的三年级住宅设计课堂笔记
百家观点|分裂的建筑市场,割裂的建筑圈,2021建筑师的出路在哪里?
百家观点 | 大型模(抄)仿(袭)现场!我们真能接受这样的设计吗?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法国建筑师不画施工图?
百家观点 | 为什么建筑师的培养成本越来越高?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法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都那么小?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把建筑设计得具象化是一种很 low 的行为?
百家观点 | 为什么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建筑师王昀和他的作品?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我们的城市里丑建筑多?
百家观点 | 为什么欧洲设计师都特别注重前期分析?
百家观点 | 为什么书店越来越像会所、咖啡厅?
百家观点 | 为什么设计公司创始人要学习“设计经济师”?
百家观点 | 如何用数字化定制未来社区?
百家观点 | 街道店铺设计只能被和谐了吗?
百家观点 | 建筑师如何进行星际设计?
百家观点 | 高冷的建筑学,何时能走下神坛?
百家观点 | 乡村书店是怎样助力乡村振兴的?
百家观点 | 中国建筑师如何丢失了中国建筑的“黄金十年”?
百家观点 | 国外的建筑师们,在项目里都干了些什么?
百家观点 | 土博与海归,何时能平权?
百家观点 | 城市设计竞赛的未来在哪?
百家观点 | 还有什么小众博物馆适合我们打卡?
百家观点 | 让时尚巨头们欲罢不能的建筑长什么样?
百家观点 | 国产INS风的廉价潮流何时死去?
百家观点 | MAD设计的24万一年的四合院幼儿园是什么样?
百家观点 | 后疫情时代国内外建筑圈的我们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百家观点 | 建筑师如何保护自己的著作权?
百家观点 | 中国建筑师值不值得被尊重?什么才是后浪建筑师真正关心的问题?
百家观点 | 当我们讨论乡建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百家观点 | 丑陋的建筑,为什么总是层出不穷?
百家观点 | 设计使人破产,高危职业建筑师为何深陷法律纠纷?
百家观点 | 学金融的人眼里,学建筑的是怎样的存在?
百家观点 | 我们该如何行使“观看”的权利?
百家观点 | 纵观建筑史,西方的公共空间都发生了什么?
百家观点 | 那些明星建筑师的失败作品都有什么问题?
百家观点 | 建筑学的基本功是什么?
百家观点 | 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理,如何做一个不用做设计的建筑博士?
百家观点 | 关注同理心的建筑学,能带来空间正义吗?
百家观点 | 笨与不笨的界限,浅谈中国建筑教育的优势和劣势
百家观点 | ABBS大佬关于建筑改行杂谈
百家观点 | 质疑王澍的建筑学教育
百家观点 | 贝聿铭这一片命太好的花瓣
百家观点 | 张雷:主人、文人、匠人、家人、大人——五个人的城乡
百家观点 | 王澍在同济谈乡村振兴:“中国的城市已经异化,仅存一大片光鲜的垃圾....”
百家观点 | 王澍:50年后,人们都会住在村子里
百家观点 | 设计院的现状(一)
百家观点 | 建筑师一定要读建筑系,可能是个伪命题!!!
百家观点 | 叹“伪现代主义”,金融危机影响导致怀旧与超高层
百家观点 | 那些想和地产小白分享的事......
百家观点 | 聊聊设计公司潜规则
百家观点 | 《人民日报》批评中国建筑缺乏文化自信,评论里的建筑师们坐不住了......
百家观点 | 当代建筑设计忽悠话速成指南
百家观点 | 为政治服务的建筑
百家观点 | 参与性景观,张唐景观实践手记
百家观点 | 江一燕获大奖那天,有家设计公司的方案被方丈“化缘”了
百家观点 | 建筑的空间形式已不只有人类才能说得算啦!
百家观点 | SOM的城市设计做的确实很牛,但我也看到了套路
百家观点 | 就算顶级艺术家,也不可能跨界搞建筑
百家观点 | 巴黎圣母院“重建竞赛”:一场中国媒体自娱自乐的狂欢
百家观点 | 在圣诞节建造一棵圣诞树才是正经事
百家观点 | 建筑与时装屋
百家观点 | 今天就想聊聊《丹行道》
百家观点 | 别人跑去京都买房子 他从京都搬到贵州造村子
百家观点 | 在Mantova我和三个陌生人的故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UniDesignLab”(ID:UniDesign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