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共走道“写”成诗,艺术家的脑洞太BIG了!
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审美趣味往往凝固在公共设施中,比如建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秦佑国的专访中看到过一个很贴切的比喻:他说建筑好比做服装,没有很好的料子,做工很粗糙,又追求奇奇怪怪的东西,这个服装是什么?地摊货。作为必须把实用性放在首位的领域,真正的高手也许就是那些能兼顾建筑的实用与审美表达的人,如果还能在其中寻见有趣与理想,离人类梦想的家园大概就不远了吧?
除了建筑,常常被人所忽视的公共道路同样也是实用与审美并存的载体,也是公共艺术创作者们发挥艺术脑洞的对象。
奥雅设计·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
华侨城生态公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内,周边5公里内体验性景点林立,园区被华侨城欢乐谷、生态艺术公园、东湖听涛景区、沙滩浴场等景点紧紧环绕。原湿地公园水循环系统故障,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鸟类减少,空气质量下降,园区虽依托东湖景区,却门可罗雀。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时期,从一开始就赋予了项目特殊的意义和任务。生态系统修复及疫情后的人气再聚集成为设计的关键所在。
改造后的公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彩虹桥步道和微地形景观设计,在分解空间的同时提升了人与场地的互动。
夜色降临,皓月当空,云朵不再浮于蓝天,而是偷偷掉落在了人间,和彩虹一起照亮整个公园。停泊的小船荡漾在碧波之中,守护着上方的绮丽与璀璨。
彩虹装置《Quick Tide》
西班牙知名艺术家 Felipe Pantone 在伦敦 Greenwich Peninsula(格林威治半岛)上的高架人行道展开了新的企划:《Quick Tide》彩虹装置!将高架人行道转变成一段有趣的旅程,把游客从半岛广场带到泰晤士河小径。
这次创意用了代表性的渐层光影设计,Quick Tide采用了乙烯基混合物来改变作品棱角形状,整座人行道由艺术家标志性的大胆配色贯穿达到彩虹效果,在我们移动观赏视角以及时间的变化时,会提供独特的视角和体验。
这是Felipe Pantone在英国创作的首个装置作品,模拟了过去元素和现在的融合碰撞,一个动态的彩色装置将潮汐的立面染成了彩色,成为该街区娱乐、文化和健康的目的地。
为了将其著名的建筑拱门和公共领域转变为新的鼓舞人心的创造性环境,Greenwich Peninsula经常邀请视觉艺术领域的艺术家重新改造空间。艺术家们会利用潮汐的动态和角度形状作为画布,创造引人入胜的空间,游客可以在其中建立联系和创造记忆。
Greenwich Peninsula的高级文化项目经理Kaia Charles评论说:“Felipe对色彩、形状的运用和他对空间使用的动态感知将把the Tide转变成一个文化和艺术景观。作为社区优先的目的地,对我们来说,挖掘创造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突破边界,激发文化相关的对话,Felipe的工作很有意义。”
艺术家Felipe Pantone补充说:“空间是静态的,时间是动态的,这是我想要摆脱的一个模式,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作品旨在鼓励一切个体仍然流动在一起的概念。重要的是个体与室外环境以及彼此之间的互动,以形成一个新的视角。”
BUGA操场
操场一般通过一些预制元素组成,但Schmidt教授用非常规的呈现方式在德国慕尼黑设计了这样一种景观。然而这里没有典型的操场元素,只是通过两种材料/色系(花纹以及绿草)组成并且在地形上进行了修改。
科帕卡巴纳海滩
彩色道路设计有N多打开方式,可以很美,美到你不觉浪费时间,比如让人脑洞打开的街头涂鸦。
这条充满韵律的波浪线名叫科帕卡巴纳海滩,设计于1970年,也是里约的标志性景点之一,道路作为画板将抽象绘画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流动,有机,而自由。
2022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
2022年12月1日-4日
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数字艺术
公共艺术/当代雕塑
装置艺术/美陈
建筑与环境艺术
美学空间
五大展区与您再相约
#更多信息也可添加官方联系人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好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艺术季”(ID:uas-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