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笔下枯山水

八大山人笔下枯山水


 


 
朱耷(1626-1705年)
 
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
 
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
 
合称“清初四高僧”,为四僧之冠。
 

 


 
朱耷在画史上一直是以
 
强烈的个性、隐晦的暗喻、简怪的造型
 
和凝练的笔墨而著称,以花鸟画而名世。
 
他的花鸟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写意的技法,
 
但画风比陈淳更冷峻清逸,
 
比徐渭更狂放怪诞,寓意也更深刻,
 
并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
 



 


 
在清代初期,
 
人们对朱耷也是以花、鸟画家视之。
 
但从画史演进的角度看,
 
朱耷的山水画
 
却有其花鸟画所不能代替的独特的美学价值。
 



 


 
朱耷山水画
 
所以不为世人所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或许是因为他画山水起步较晚。
 
朱耷花鸟画异军突起,享誉很早,
 
盛名之下,他的山水画成就反而被人忽略了。
 
他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后
 
才开始作山水画,
 
所以他的山水画
 
为其早期花鸟画早已有之的盛誉所掩
 
也是自然的。
 
或许因为多年勤学不辍,
 
加之积年花鸟画上笔墨的修养,
 
使朱耷的山水画直达登堂入室之境。
 



 


 

 


 
在山水画创作中,
 
他宗法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米芾,
 
融黄一峰之“痴”、倪云林之“迂”
 
和米元章之“颠”于一炉,
 
山水多取材荒山剩水,渺无人烟;
 
树木歪斜,枯枝败叶,意境荒索冷寂,
 
但又于苍远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
 
反映了他孤愤的内心世界和倔强的个性。
 



 


 

 


 

 


 
朱耷的用笔一部分秀润而雅逸,
 
有的则苍秀劲健。
 
喜用中锋,但侧锋皴擦处亦多。
 
运用浓墨干笔、渴笔最富特色,
 
造成被王原祁所称之“毛”的意味,
 
从而具有一种朦胧、虚拟的非现实感,
 
一种隔帘看花、隔水探月的虚幻之象。
 


 
难怪有人说
     
朱耷的山水画是残山剩水,地老天荒,
     
完全是由他独创一格的渴笔山水
     
和构图上的空灵给人以视知觉。
     
正如清代戴熙所言:
     
“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
     
笪重光也说:“无画处皆成妙境。”
     
朱耷通过极为简洁古拙的手法,
     
因心造境,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朱耷 江山清远图 
 


 

 
朱耷 仿北苑山水立轴
 


 

 
朱耷 仿郭忠恕山水图
 


 

 
 朱耷 山水立轴
 


 

 
 朱耷 山水图 大英博物馆藏
 


 

 
朱耷 山水图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朱耷 山水图
 


 

 
朱耷 山水图
 


 

 
朱耷 山水图
 


 

 
朱耷 山水图
 
朱耷 诗画册——山水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朱耷 山水图册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朱耷《山水册》

 
西泠印社藏
 


 

 


 

 


 

 


 

 


 

 


 

 


 

 


 

 


 

 


 

 
朱耷 天光云景图册

 


 

 


 

 


 

 


 

 


 

 


 

 


 

 


 

 


 

 


 

 


 

 
朱耷 仿董其昌山水图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美术观察”(ID:pyyjb12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