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极致创新| 我在5A景区玩手板,也去煤矿找灵感

AR极致创新| 我在5A景区玩手板,也去煤矿找灵感

小编采访Rokid结构工程师们时正值晚春,西溪艺术集合村外细雨滴答,野鸭子在湖中央戏水,布谷声声,这样的雨夜见证了Rokid产品在一项项的专利创新和手稿中诞生。时空会记住那些具有创新设计的人们,因为他们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精彩:

一个安全帽可以有各种样式和设计,可没人把它和AR眼镜想到一起;但那个下过煤矿、走过油田、进过电网机房的团队首次提了出来;设计出了防水、防爆,支持5G联网的头环型AR眼镜X-Craft,为工程师添了一双千里眼;

没人觉得把眼镜折叠起来放进兜里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可如果里面装上各种电子元器件后呢?那个经过反复模拟仿真、手板验证的团队做到了;设计出了镜腿可以弯折5万次的Rokid Air,让AR眼镜成为随身之物。

……

近日,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发布了浙江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榜单,Rokid荣幸上榜。榜单以2021年底数据为基准,根据有效发明专利数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和近三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等指标,对省内企业创造力进行了评价排名。

截至3月底,Rokid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有131件,实用新型专利25件,外观设计专利88件。其中,硬件结构设计专利增长迅速,应用到Rokid Air和X-Craft里的结构专利达20余项。此外,公司在申请中的专利高达111项。

设计不只是感观,设计是产品的工作方式。



两年前的一天,几位工程师在站台等待前往四川大山里的列车。一行人仅带了轻便的行李,几天后却从大山深处的油田“带”回了沉甸甸的产品设计灵感。

他们去油田、地下煤矿干什么?“看别人工作”!

他们看着技术工程师戴上安全帽拿上纸质巡检单,下到煤矿及油田后开始记录;工作交接班时还会跟其他工程师打个照面,交流一下巡检的情况;偶尔还需要到实地再走访一下,指明具体的地方,操作示意。

这一段看似平平无奇的观察,让三位工程师找到了本次出行的答案——如果把手里的纸质巡检单子换成眼镜中的电子巡检单,解放出双手呢?如果巡检情况是数字化和实景记录,可以随时调用,是不是交接班时就可以避免再次确认的情况?

“终端用户需要的是一种能固定到安全头环上面的头环式AR显示装置,需要使用AR装置时,将其放置于眼镜正前方;不需要使用AR装置时,将其翻转到安全帽上方,避免遮挡视线。”三位结构工程师说道。

这也是团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需求。经过团队一轮轮的头脑风暴,多种结构专利方案相继产生。经过大量的验证和设计优化,从成本、制造和工艺的角度综合分析选定了最终的方案。一种可安装在安全帽的AR眼镜框架、一种头环伸缩机构及增强现实头环等专利陆续获得应用和授权,X-Craft 成功落地。

柔软的细节:新型头环伸缩结构 在解决了技术难题后,工程师遇到了新的人体工程学难题——每个人的头围大小不一,如果头环不能根据佩戴者头部大小自由调整尺寸,更不能在调整尺寸之后锁定,佩戴舒适感将大打折扣。

工程师们“强迫症”犯了,无法让佩戴者觉得舒适的产品一定还不够完美。佩戴者的个体有差异,头环尺寸就需要做到可调。

经过短短一个月的设计和验证,一种可靠性高、易于制造的新型头环伸缩结构终于被研发了出来。为了保护自主创新的研发成果,团队对这一研发成果也申请了专利予以保护。

坚硬的保护:智能制造成就全球首款5G防爆AR设备 作为全球首款5G防爆AR设备,X-Craft通过了IP-66防护等级的防尘防水测试,及本安一区防爆认证,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工业环境。

在这些功能背后,是结构工程师们通过引入多种先进制造工艺装备实现的工艺创新,例如五轴、六轴自动点胶机、自动螺母热熔机、智能密封检测系统、全自动等离子处理机等。这些先进制造工艺的引进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直通率和良率,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对AR眼镜来说,要获得良好的佩戴体验,就要做到极致的轻薄和空间的极致利用。

AR眼镜的镜身集成了由低功耗主控芯片、高帧率传感器、高刷高清显示单元、降噪多麦克风等核心元器件组成的多层电路主板;镜腿集成了按键、定向出声单元、高速同轴线等多器件单元。高速计算和传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面对如此复杂的结构和高密度分布电子元器件,如何让镜腿和镜身完成高速信号的传输,同时还要能够折叠起来,放进口袋?解决方案就在镜身与镜腿的连接件——转轴上。



设计每一代AR眼镜时,转轴都是工程师们关注的重点。

工程师们测试了超过1000个头围建立数据库来确定转轴开合角度,通过50000次开合测试来验证转轴寿命,并经过大量的人机工程测试,用软件仿真、3D打印,CNC等工艺制作验证模型,确定了零部件尺寸,转轴扭力大小等关键数据。

从Rokid Glass的弹性臂转轴,到Glass2的粉末冶金转轴,Vision系列的Free-Stop转轴,再到Rokid Air的钛合金超轻转轴,Rokid每一代转轴都通过工程师创新的专利设计,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向着最轻更薄更可靠的目标稳步迈进。



大刀阔斧的鼻托设计成功申请国际专利 常见的VR眼镜,通常仅使用鼻托进行支撑,因其机身带有光学显示组件和电子部件,普遍较重(>120g),且一般位于靠近眼镜的镜身的一端,对用户鼻梁压力较大,影响佩戴舒适度,更不利于长时间佩戴。

为了降低鼻梁压力,Rokid工程师们验证了多种眼镜支撑方式。普通眼镜鼻托调节范围较小,Rokid设计的亲肤硅胶鼻托内置了合金骨架,可以调整形状以适配不同高度的鼻梁,又兼顾了良好的支撑性;同时,面部支架设计将眼镜重量分散到颧骨等处。Rokid为这个大刀阔斧的设计成功申请了国际专利。而软硬塑胶结合的镜腿,既可以和头部有更好的贴合,增加受力面积,减少单点的压强,又可以内置电子元件充分利用空间。

第一次实现屈光度调节结构的量产 VR眼镜一般是头戴式设备,空间较大,屏幕正对人眼,可以通过调整透镜间距来调整屈光度。

但AR眼镜的屏幕由于无法正对人眼,眼镜设备的空间也更小,结构工程师们面临的屈光度调节挑战很大:“我们通过和光机厂深度合作定制,通过光机内部的螺杆结构,和配合的镜身旋钮结构,在AR眼镜上第一次实现了屈光度调节结构的量产化。可以实现0-500度的近视调节,覆盖了更多使用人群。”


通过工艺的创新,让AR技术可以陪伴人们;通过人机协同的设计,让AR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通过尊重个体差异,让AR技术可以温暖人们。这是Rokid 结构工程师们从产品构思时就牢记的使命。

是湿地的环境孕育了Rokid产品创新的氛围,亦或是Rokid工程师们的创新执着让这片土地更有生机?

答案还在风中,但技术创新却已经从纸上跃然而出,跟着AR眼镜走进了千家万户,在世界人工智能的产品版图上,刻下属于中国的创新年轮。

硬设计创新求变,

软实力又如何另辟蹊径?

下一期《AR极致创新》栏目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okid”(ID:Rokid1115)。大作社经授权发布,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