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 PROJECT 段一凡|“凝固的瞬间是新生”

ARCH PROJECT 段一凡|“凝固的瞬间是新生”



ARCH PROJECT 正在展出:段一凡个展「琥珀」,展览展出了艺术家使用中国大漆为媒介制作的艺术作品以及近期部分装置作品,沿袭艺术家自身的艺术脉络,呈现了艺术家对漆艺当代性的解读之路。

段一凡:琥珀

Duan Yifan:Amber


ARCH GALLERY | 拱形画廊

长沙市天心区1123文创园1楼

2022年10月22日-2023年1月7日


ARCH PROJECT 「琥 珀」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艺术并非复制我们的所见,而是让我们有所见。”

——保罗·克利 [1]

观念艺术的号角于上世纪中后期吹响,艺术品的价值开始根植于其创作背后的意义,资本总是迈着同样的步子,而不在乎实际的个人活动,个人精神和社会之间的差别与矛盾被艺术家们观念的角逐所凸显。艺术的形式不再被媒介所束缚,甚至出现了对媒介特定内涵的反叛。



ARCH PROJECT 「琥 珀」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生漆、天然大漆等均为从漆树液体中提取的涂料,传统漆艺是古老的一门工艺,漆树分泌的乳灰色黏液包裹的是遥远至7000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文化记忆。“乃养生送终之具也”,杯羽、妆奁、棺椁、庙宇,漆活跃在古时记忆的每一寸。由于漆的制作步骤复杂、成本高、耗时久,漆的普用性在现代快消品面前“瓦解”了。


ARCH PROJECT 「琥 珀」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Arch Project的展览标题“琥珀”指代的是如同琥珀般诞生的、艺术家段一凡钻研漆艺的当代性解读。今天看来,温暖的大漆用品似乎能被重复生产的冰冷工业品替代,在这种情境下,段一凡抛弃了对漆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追求,同时保持了对材料本身的敏感性。他运用大漆包裹碎石、明镜和折叠椅等平日里常见的物体,大漆呈现的通透莹澈之感给予了日常之物永恒的生命。古老繁复的工艺演变成非物质化的观念,大漆那不断重演的上色、打磨和抛光的创作技巧和过程在段一凡的艺术语言中被后置,我们无从得知在他的创作中是否采用了识文、堆塑、髹饰等技法。日常的、本已无需再度赋予实用性的物体裹上大漆后,这种无意义的行为以观念为背书,反诘无意义本身。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作品是简约、内敛并抽象的,作品的内容居于形式之后,它们的同一呈现触及着矛盾这一恒久的艺术母题。


ARCH PROJECT 「琥 珀」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大漆从自然中诞生,同时反哺自然,它色泽浑厚、性质稳定,可以形成一层天然的保护膜覆盖于物体之上。段一凡保留并放大生漆能包裹万物的原始特质,而事物的价值与意义不再重要,观者的目光凝聚在物体之上。获得新生的不只是这些微不足道的、隐匿于生活之中的简单之物,还有大漆古老的、本真的内涵。

普遍与珍贵、静止与重复、消解与重塑,事物的一切边界都在眼前消失了,我们置身于漆的呼吸中。


文 | 谭诗怡

[1] Referring to a statement Paul Klee famously made in 1920 in his “Creative Confession”: “Art does not reproduce the visible; rather it makes visible”


ARCH PROJECT 「琥 珀」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Cracks 大漆、综合材料,40x50cm,2022

左右滑动欣赏作品细节

屏幕无信号时出现的雪花,究竟意味着存在图像还是不存在图像?艺术家认为不停跳动的雪花充斥着整个画面,预示着图像的消解。《Cracks》也是如此,用漆料与蛋壳铺满画面的每个单元,艺术家创作了一件没有视觉焦点,去图像化的画面,以重复的状态去呈现了一件极简且平面化的作品。


Differences (Milky White) 大漆、综合材料

100x100cmx3(三联张),2021

《Differences(Milky White)》是艺术家尝试通过行为去创作的第一件作品。自这件作品伊始,开启了艺术家更关注创作过程中的“行为性”“重复的状态”。作品上自然的肌理是艺术家在更为随意的状态中展现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时关注于行为本身,仅对整体的观感进行把控,使得作品画面十分完整。




《深灰色的印记》大漆、麻布、瓦灰 

90x100cm; 100x100cm; 95x100cm(三联张),2022

《深灰色的印记》是艺术家在观察古老砚台历经时光的打磨,被使用、被包浆之后,其皮壳产生的自然变化。他在这幅作品中尝试还原这一时间印记,创作后的画面状态类似墙面水渍未干时的状态,艺术家将这种微妙的状态留存下来,使其成为一种得以被保留的永恒印记。




左:《椅子(奶白)》宜家尼斯款折叠椅、大漆、瓦灰、麻布

45x47x76cm,2022

中:《椅子(朱红)》宜家尼斯款折叠椅、大漆、瓦灰、麻布

45x47x76cm,2022

右:《椅子(绿)》宜家尼斯款折叠椅、大漆、瓦灰、麻布

45x47x76cm,2022

IKEA的尼斯折叠椅作为IKEA最为畅销的一款椅子,大抵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把椅子。在世界工厂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使用带有温度的大漆作为媒介包裹一件成本低廉的冰冷工业品,通过自身的“重复”工作,使现代与历史、冰冷与温暖交织,观者的目光始终落于矛盾的位点之上。



《石块》石子、大漆、瓦灰、纯金粉

5.3x2.9x4cm; 8x5x3cm; 8x5.2x3.2cm; 7.9x2.4x6cm; 7.9x1.9x6cm; 5.3x4x2.5cm; 4.6x3.1x2.4cm; 4.6x3.1x1.9cm,2022


ARCH PROJECT 「琥 珀」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石块》将不规则的石子,用大漆一层一层的包裹、覆盖、打磨,使石子逐渐生长成极其工整的立方体,将日常生活中毫不起眼的事物用漆料进行裹覆,看似艺术家在做一件称得上是“无用功”的事情,但其实他更希望观者能感受到事物本身的力量,不在将注意力囿于某个工艺技巧的局部。


左一:《镜子(奶白)》镜子、大漆、瓦灰、麻布

40x50cm,2022

左二:《镜子(浅绿)》镜子、大漆、瓦灰、麻布

40x50cm,2022

右一:《镜子(粉)》镜子、大漆、瓦灰、麻布

40x50cm,2022

右二:《镜子(浅灰)》镜子、大漆、瓦灰、麻布

40x50cm,2022

艺术家将镜子这一生活常用物用麻布包裹、漆料涂,再通过反复不断地打磨,使得观者能从漆料包裹的“镜子”里再次看到自己的身影。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认为自我形成于镜像阶段,只有在镜子中察觉到我的存在,才能确立主体意识。从表面上看,艺术家似乎是在做一件无意义的事情。镜子作为有着强烈象征意味的道具,镜面在平面的视觉内展现了三维的空间,艺术家通过他的双手去创作了一面镜子,其实是艺术家对镜面含义更深一层的理解。



ARCH PROJECT 「琥 珀」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艺术家介绍 


1989年10月 出生于河南郑州

2008-2012年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漆艺术专业获学士学位

2012-2015年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漆艺术专业获硕士学位

现工作并生活于杭州

Born in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in October 1989.

2008-2012 China Academy of Art, Bachelor Degree of Chinese Lacquer Art.

2012-2015 China Academy of Art, Master Degree of Chinese Lacquer Art.

Currently working and living in Hangzhou.

个展:

2022“琥珀” ARCH PROJECT | ARCH GALLERY 拱形画廊 长沙

2020 “一/YI” 狮语画廊 中国香港

群展:

2011 中国(厦门)漆画展 厦门美术馆 厦门

2012 青年志业 80·90 浙江青年当代作品展 宁波美术馆 宁波

2013 第四届中国(厦门)漆画展 厦门市美术馆 厦门

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 湖北省美术馆 武汉

“源·流”中国漆艺术作品展 跨湖桥博物馆 杭州

2014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福州

第十三届浙江省美术作品展 浙江省美术馆 杭州

大漆艺术—2014海峡漆艺大展 福建博物院 福州

大漆艺术—2014海峡漆艺大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15英国伦敦《collect2015》 萨奇画廊 伦敦 汉雅轩选送

S100新锐艺术家展 西泠艺廊 杭州

漆·今天 –福建省美术馆馆藏漆艺新生代作品展 福建省美术馆 福州

2016 湖北武汉国际漆艺邀请展 湖北美术馆 武汉

2017 藏身之所 马丁·戈雅生意 杭州

2018 游弋—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群展 宝龙艺术中心 杭州

后南宋王朝—当代艺术家群展 金杜艺术中心 北京

2022 对流Convection 想象力学实验室 杭州 天目里

调息Breath Control RIVERSIDE 杭州

I’M OK B1OCK GALLERY 杭州 天目里

Future-Primitive Gallery Sohe 上海




关于ARCH PROJECT
ARCH PROJECT是ARCH GALLERY支持的实验性展览的艺术空间。与ARCH GALLERY主空间形成呼应,且拥有独立的展示区域。该空间致力于推动当代艺术家的独立实践,以及国际间的跨学科合作,为艺术家提供充分的创作和探索空间,旨在共同构建艺术生态的丰富性,拓展艺术概念的疆域。
ARCH PROJECT is a space supported by ARCH GALLERY for more experimental exhibitions. Today the gallery supports and promotes the work of artists internationally, and ARCH Project is aiming for creating a more interactive art space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artists, academic scholars and cooperation that involving more than one artistic discipline. We are responsible for giving artists a space for creativity and exploration and making the ARCH PROJECT embodies courage, diversity, and expands the conceptual boundarie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RCH GALLERY拱形画廊”(ID:gh_e8a52ff6489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