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大阪举行的国际园艺博览会上诞生了8幅陶板临摹的名画,政府委托安藤忠雄设计一个室外的画廊来安放展示它们,于是在京都建了这座陶板名画之庭(Garden of Fine Arts)。
这是座从外表入口看不出乾坤的建筑,在狭长的平面布局里,安藤忠雄撷取了日本回游式传统庭院设计的精髓,用回廊的方式让参观路线变得百转千回。
莫奈《睡莲》的陶板画,长条的陶板放置在浅浅的水中,仿佛睡莲正浮于水池当中,意境贴合得极为巧妙。
顶部看似没意义的横梁和中间的立柱,其实将庭院的立体空间进行了立体分割。走到不同的位置观察它们,发现其像是门洞,又仿佛是画框,随着太阳的高低变换,空间里会因它们生出了更多天然的“光影画框”。
看向直道远方,就能看到重重叠叠不同的立体“画框”出现在眼前。这恐怕就是安藤先生说的:给予单纯的几何形式以迷宫般的表现,创造一种同时具有抽象性和具象性的建筑。
虽然这是个“敞篷”的建筑,但透过高墙上巨大窗户看到的是外部的树木。这一刻,感觉身处在一个巨大的居室当中。
墙上的方形开洞,以及空中交汇的柱墙在陶板画上留下了重叠的空间,让视角不再单一,也增加了画面的变化感。
长长的楼梯,是安藤先生引领众人进入建筑特定的仪式感。两侧墙面不添加任何装饰,混凝土土灰土灰的颜色和真实的质感完全裸露在眼前——这就是其“清水混凝土诗人”的核心要义——展现材质和素材的生命感。
除了长楼梯,安藤先生习惯性会在建筑外围设置大面积的封闭墙面。对他而言,“一片封闭的墙体并不是仅仅是防御性的,它是入侵性的,表现着占有者在城市中居住的强烈意愿。同时,它提供了一个私密生活在内部得以展开的场所。”
备注
陶板画的制作方式,基本就是将原画放大临摹在陶板上烧制而成,再将烧成的陶板拼合起来,形成巨大画卷。画作的颜色可以历久弥新,不易褪变。我们国内这样的作品以晚清民国时期的江西,景德镇,珠山八友作品最为有名。
参考文献
荒梁《京都丨陶板名画之庭》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朱晚宁
责编:莉莉安
微信:blunt52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