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本福寺水御堂

安藤忠雄:本福寺水御堂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先生一生有很多传奇作品,其中,小编认为最为“离经叛道”的是他在淡路岛设计的本福寺水御堂。


本福寺水御堂

本福寺水御堂的区位很偏僻,在日本交通不是很发达的淡路岛。游客需先乘山阳电铁至舞子公园,再上高速桥,然后换乘巴士过海。下车后需步行长长一段乡田小路才能觅得踪迹。

然而,就是这一段乡间小路,还被安藤先生多次划分。


当你在竹林里看到一大片铺满碎石的区域,上面立着一整块安藤忠雄签名式的混凝土围墙,你就知道,如果不走捷径,就要绕很长很长的路。





然而,来这里的人基本都是来朝圣或是参观的,大都乖乖地从水泥路上过,别说横穿碎石路,就是走在水泥路中央,都小心翼翼地不让自己碰到旁边的清水墙和碎石路。

绕过这道3米高的直墙和另一道弧形围墙的屏障后,就会进入了本福寺水御堂的入口—— 一个混凝土材质的椭圆形莲花池。


入口通道

大门的入口就是莲花池中央的通道 ,一直通向地下的楼梯。这条通道幽深到在白天看起来都觉得恐怖。

平日中常见的寺庙大多都在地上,以木结构为主,行进方向大多是向上走﹐以表达宗教修养的提升和对宗教的尊重。

安藤先生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



安藤先生解释说,莲花池静谧圣洁,体现佛教“步步生莲”本意,在莲花池的包围中慢慢拾阶而下,进入庙宇﹐其实有洗涤心灵的含义,也是重回佛教原点之意。


人世间所有的人,通过这样一个从地表走向地下的黑暗通道 ,就像是我们回到一个封闭的内在空间,思考人性 ,然后回归内心的过程。人总是要落到最低落、最黑暗的时候,才会有超脱生死的顿悟。

这番说法一出,寺院住持恳求安藤先生赶紧施工,实现这个伟大的设想。


面对楼梯,小编在想:莲池之下,楼梯之下,是否真的能顿悟人生?

站在楼梯底部回头望去,原本辽阔的天空渐渐收归一线,两边的清水墙压迫而来,再往下似乎是无边的黑暗。

沿着楼梯走到底,光线从明到暗。右侧严禁进入,是员工通道 。左侧,为进入佛堂的路线。


原来这地下,有一层4米高的弧形围墙,红色木质结构。幸亏安装了地灯,不然通道里视线会更加昏暗。

但红色的光线已经跟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弧形通道看不到尽头,清水墙再次出现,它的沉稳冷静安抚了这里的游客,鼓励大家继续走下去。


当你觉得走到最黑暗的地方,再向前走几步,就会发现眼前又越来越亮,然后右侧就出现了圆形的大殿,红光扑面而来。


大殿

这圆形大殿象征着循环不息的轮回。光线通过窗棂洒入大殿内,笼罩在佛像周围,恍如佛光四射,令人震撼。

从大殿出来继续往前,就会抵达大殿的后部。其实,我们看到的红光是阳光透过红色格栅的光,其原理相当于现在的采光井。

通过这样如凤凰涅槃般的红色,再走出来,此时的心境已经发生了转变。抬头看楼梯之上,狭窄的混凝土世界顶上是一片天空在等待自己——象征着新的天地在接纳自己的重生。


这一进一出,意味着当我们从烦嚣乱世踏入地下,深入到最黑暗的低处,才能明了贪嗔痴的虚幻,见心见性,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方可能重见天日。

放下,净化,死亡和重生,这就是本福寺水御堂全部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安藤赶到灾区做修复工作时,被告知水御堂是震中少数幸存的大型建筑,屋顶的莲池甚至成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用水来源。听罢,安藤双手合十,喃喃说道:“这应该算是佛祖的一种庇佑吧!”



参考文献

1.荒梁《淡路岛.本福寺水御堂》

2.都市酵母《安藤忠雄之三——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安藤忠雄的建筑是空间与形式充满艺术的结合》

3.琢磨建筑摄影《再读本福寺-水御堂》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丨朱晚宁

责编丨莉莉安

    
    
    
    
       
       
       
       


微信公众号: 匠山行记
新浪微博 Weibo: 匠山行记
哔哩哔哩: 匠山行记
投稿咨询 / 媒体事务
微信:blunt521

邮箱:1540957767@qq.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