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大裁员,不去大厂也挺好的

阿里腾讯大裁员,不去大厂也挺好的

最近“阿里裁员”和“腾讯裁员”话题讨论度很高。


有阿里员工在脉脉透露:“阿里即将开始新一轮裁员,旗下 MMC 事业群裁员 20%,其他部门也有指标


网络流传的一份聊天记录显示,腾讯此次裁员 6000 人,其中 PCG 裁员 4000 人,CSIG 裁员 2000 人。被裁员工抽自多个项目组,也有项目组被整个裁掉。



再加上疫情和中概股……虽然早就知道经济大势一去不复返了,但最近才真的有点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落幕”。






互联网这波浪潮,
来得快,去得也快


记得十年前我还在读本科的时候,一边在北京的互联网公司实习,一边想着自己是做 UI、产品经理还是交互设计。


周围的同学和家人,都对互联网都没什么概念。


当时和我在北京合租的两名法律硕士毕业生,正式工资只有我实习工资的 2/3,对我工作也是一无所知。


后来我真正进入大厂后,整个社会对互联网的热诚越来越高,成了众人羡慕的高薪工作。


到了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人感受到了内卷、年龄危机、性别歧视等压力,开始劝退。
但是大家普遍还是对于大厂青睐有加,毕竟加班不比小公司多、薪资有保障、说出去还倍有面子。


即便有些吓人的猝死新闻,但其它方面依旧诱人。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还是离开了腾讯:我终究是离开大厂了,还真是有点后悔…


没想到我走后才一年左右,大厂裁员就成了热门话题。


虽然网上很多辟谣的,说只是个别部门,不是所有部门……是不是真的有大规模裁员我也不知道,但我还是相信并非空穴来风。




互联网行业的扩张
已经来到了尽头


腾讯和华为这种级别的公司,在国内互联网行业早就占据了垄断地位,不但占据了源源不绝的流量,资本积累也是富可敌国。



搞得连新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都会划分为腾讯和阿里两个派系。



如果说,连腾讯和阿里都无法扩张了,那么其它小公司就更别说了,可见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到顶了。


其实我在腾讯时就观察到,腾讯存在大量“发展成熟”的部门,类似 QQ 这种,业务已经做了很多年,在国内已经不可能再增长了,出国又找不到突破口的。


这种部门里的职级非常稳定,除非上面有人走了,否则留出的升职空间十分有限,即便是职级数字升上去了,工资稍微高一点,但做的事情依旧一样,并没有实质的提升。


于是造成了大量的无效内卷:看上去很努力,但即难有突破创新,也换取不到实质的奖励……


没办法,人才太多了,资源又有限。




大厂还值得去吗?



前段时间,知识星球里有位四五年工作经验的 UX 设计师,收到两个 offer 不知如何选择。
一个是共享出行互联网名企,一个是医疗类 B 端公司,后者工资更高。
我当时是这么建议的:“如果你是刚毕业想要锻炼一下积累经验,建议选择前者;如果是想要更稳定的生活和更高职业发展,建议选择后者。”


B 端业务目前还有增长空间,作为 UX 深耕一个领域多年后会越来越轻松。不是名企说明竞争少,加上医疗行业高利润,以后还有不少升职加薪的空间。
那家互联网名企虽然还算不上大厂,但肯定人才济济,多的是从大厂退位的中高层和名校毕业的小年轻,论资历和论拼命都很难卷过别人。加上共享出行不是什么赚钱的项目,未来发展空间有限,现在钱就少,以后更堪忧。



互联网大厂更适合那种想要在专业上有更高造诣,想要生活简单点的人。
对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混个履历、学些知识,都很不错。


是从长远职业发展的角度,大厂确实发展空间有限,业务无论是规模还是利润都难以增长了。
我接触到一些中小型公司的管理层,经常跟我说招 UX 太难,他们开的工资不低了,但还是找不到能力合格的设计师。


这些公司其实发展得挺不错,未来晋升空间也大,比无效内卷有前途多了。


当然,也多的是生存艰难的小公司,这种肯定还是比大厂差远了。
说白了,真正有实力的人,不管去哪里都能走出自己的路。就算走不出,还可以换一条。




大部分的 UX 设计师,还是卡在能力上,如果觉得自学有些慢,需要人带一,欢迎参加我们的知识星球。


有无限制作品集详细点评+答疑+免费训练营&学习打卡等活动,更有各类大厂内推(请相应岗位的大厂员工把关作品集):



如果你只是想要多认识一些同行,也可以加入我们无广告的纯粹体验研讨微信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验进阶”(ID:Advanced_U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