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limpse | 东京柏悦酒店

A Glimpse | 东京柏悦酒店

途鸦er,分享旅行之美

Vol.01 Park Hyatt Tokyo

2003年,一部电影的走红意外地让已经开业近十年的一家酒店出圈,成为全世界的人去东京时,都想去打卡的落脚点。


这就是《迷失东京》(< Lost in Translation>)。

© <Lost In Translation>

这部电影成功地让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性感小花,也敏捷捕捉到了比尔·默瑞(Bill Murray)这位过气喜剧大咖的中年危机。


两位处在人生不同轨迹的男女,相逢在了同样的孤独里,像两条直线,相交又远去。


背景里,是东京柏悦在城市高空克制且疏离的影像。



© <Lost In Translation>

即便电影盛受好评,但有趣的是,主持了东京柏悦室内设计的John Morford却说:我真的不喜欢这部电影,它太“好莱坞”了。


或许,这源自于导演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对酒店意向的锐化处理,让东京柏悦成为了一场异国文化冲击的舞台。


例如Murray在电梯里的鹤立鸡群以及头顶的狗头雕塑,也例如身高1米9的他比浴室的花洒还高的画面。


因此,Morford说:电影与东京柏悦希望呈现的并不一致,我们是以国际化的理念打造酒店的。


© <Lost In Translation>

John Morford有得了便宜还不领情的嫌疑。


但这位设计师于东京柏悦,确实是相互成就的存在。

这种存在,并不需要靠一部电影来予以肯定。

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94年。

丹下健三,这位87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的新建筑作品:新宿公园塔在当年落成。

其由南至北、由高至矮的三幢摩天楼组成,优雅端庄,成为了东京天际线的新坐标。

普利兹克奖本是由凯悦酒店的创始人Jay Pritzker和妻子Cindy发起的,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而丹下健三与凯悦的交集也并未止于此。


94年,三个外资顶级酒店品牌全部完成了在东京的揭牌,成为了东京酒店界的新一代“御三家”:四季、威斯汀、柏悦。


东京柏悦,便坐落在新宿公园塔的39至52层。


新宿公园塔。© Nicolas Wauters

继香港君悦酒店的JJ吧和首尔君悦酒店之后,凯悦与John Morford再次联手,献上了一出在当时的酒店业中极为先锋的高空美学呈现。


这也是Morford为数不多的酒店作品之一。


细问缘由,或许源自Morford是一位极度不愿妥协的设计师,且一切务必亲力亲为。

而在东京柏悦,凯悦大胆地给予了他全部的主导权。


© <Architectural Digest>

Morford没有助理,对东京柏悦的每一处细节,都有一种魔鬼般的掌控欲。


他曾和施工负责人参观现场,指出了某处照明的亮度异常。

但灯泡品牌和亮度设置,都是由Morford亲自指定的,并无异常。

问题出在哪里?


经过细致的排查,发现仅仅是由一个灯泡的后期更换所导致。

其细节控可见一斑。


© <Architectural Digest>

当客人从2楼的入口,进入电梯,上行前往41楼的酒店大堂时,一切都显得昏暗。


这与90年代豪华酒店流行的宽敞、开阔和绚丽的开场截然不同。


© <Lost In Translation>


但当电梯大门打开,一种新体验就此开启。

三角的建筑顶部预留了大量空间,自然光线透过玻璃,照到一片竹林之上。


这就是东京柏悦著名的Peak Lounge。

这空中花园般的开场,是“新御三家”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 <Lost In Translation>


Peak Lounge。© Kunihisa Kobayashi

在前往入住的途中,客人会经过法国餐厅Griandole。


四面吊顶的墙上,是由几百张黑白人物照片拼贴而成的装饰。


Griandole。© Hyatt


而后是由排排书柜组成的宽敞走廊,柔和的光线从书柜的内壁缓缓散出。

这里的书来自各个国家,用的是各种语言。


这是Morford希望呈现的第一印象,关于国际化,关于艺术氛围,也关于隐居体验。



© <Architectural Digest>

© Jun Seita

经过了众多公共空间后,客人会抵达接待处。


由于不在动线中心的缘故,这里的非住店客人很少,便提供了一种更小而私密的氛围。

接待人员将和客人一同坐在木制小桌边,在聊天般的氛围里完成接待。


这不同于当时国际品牌的主流做法,即站立在大堂登记入住,而更像是传统日式旅馆的做派。


© Kunihisa Kobayashi

© <Lost In Translation>

177间客房中,即便是基础房型,面积也超过了50平米。

这在当时是非常规的手笔。


衣帽间、卫生间和卧室构成动线。

经过精心设计的床,让客人在躺下时也能观赏东京的摩天楼群。


床头之上,几片枯黄的玉兰树叶是为点缀。


© Kunihisa Kobayashi


© <Lost In Translation>

仅次于总统套房的东京套房,则更能体现Morford的设计才思。


220平米的客房面积。

Morford亲自选了套房中的每一件艺术品甚至每一本书。

1000多本书籍在客厅的书柜里一字排开。


艺术家由纪美惠子的面具作品则摆放在客厅——她的另一件如美杜莎头像般的作品,则摆放在酒店的入口上方。

套房内及酒店门口的由纪美惠子作品。© Kunihisa Kobayashi



© Kunihisa Kobayashi

Morford不是一个喜欢抛头露面的人,因此对其的公开采访寥寥无几。

只有在东京柏悦开业25周年的晚会上,他的设计手稿才第一次为公众所看到。


我们这才看到,这位细节控是如何一笔一划地记录下来,从客房布局到物品摆放,从绿植设计到地毯图案的事无巨细的信息。


John Morford手稿。© Kunihisa Kobayashi

不过,即便Morford不喜欢《迷失东京》,也并不妨碍这部电影最终成为了东京柏悦的导流神作。


大批游客前来入住,模仿着Scarlett的姿势,在东京的天际线留下属于自己的照片。


© <Lost In Translation>


所以,在最后,让我们去往52层,看看酒店最知名的New York Grill和New York Bar吧。


毕竟,Scarlett和Murray曾在这里听着游离的爵士乐,共同度过一个失眠的晚上。


© Kunihisa Kobayashi




© <Lost In Translation>






本文作者:嗨皮不二
途鸦er之人文/行业/杂谈向旅行家,
在或不在路上,都想好奇地探索这浩瀚世界。


途鸦er往期精选


#玩世界系列,涂鸦旅行生活
#浙江古镇系列   #台湾骑行系列
#华西   #华北   #华南   #华东
#海外旅居系列   #过春节系列


#轻文化系列,轻度旅行人文
#旅行方式系列   #建筑系列
#风物志系列   #人物系列   #戏剧系列


#Check in系列,超主观住宿体验


#Report系列,实用型住宿评测


#好酒店系列,深度酒店文化
编年史|精品酒店(1)
上海|和平饭店   上海|建业里嘉佩乐


#瞎扯淡系列,不仅关于旅行
泰国微笑背后   复古骑行   猫不爱旅行





分享旅行之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途鸦er”(ID:tuya_e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