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as/华东建筑/马西亚丨重庆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征集

Aedas/华东建筑/马西亚丨重庆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征集

重庆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概念规划

暨首开区概念性建筑方案


在重庆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概念规划方案暨首开区概念性建筑方案征集中,马西亚建筑设计(香港)有限公司与凯达环球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联合方案成功入围

01
项目概况 GENERAL SITUATION

01
项目背景 BACKGROUND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等部署要求,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强化涪陵对渝东北、渝东南的带动功能,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涪陵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三个重要、一个支点”定位,坚持走“科创+”“绿色+”发展路子,狠抓科创、绿色、城市三个发展能级提升,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高地。

02
项目区位 LOCATION

高效的对外通道

 • 两环—利用绕城高速北环、沿江高速南线形成的城市高速环线,利用沿江、南涪、茶园-梓里、南两高速形成南部区域高速环线。

 • 八射—在现状长涪、沿江南线、南涪、 南两高速基础上,规划涪陵至邻水、沿江北线、茶园至梓里至黔江、武两高速;涪陵至邻水高速可实现川东北与银白、沪蓉国家级高速走廊的直接联系;茶园至涪陵至黔江可形成“ 两群”交界地区与中心联系的高速公路通道; 

四联络—规划江东至白涛、白涛至白马、白涛至丰都三合、沿江高速北线联络线。

周边现状

• 对外交通:长涪高速、客运铁路(通往涪 陵北站) 

• 自然生态资源:慧谷湖、黄草山 

• 历史人文古迹:文馨场、文笔星 

• 南侧紧邻涪陵新区涪陵工业园区

高铁城际网络+都市快线C7线

形成“大”字型高铁城际网络,提升涪陵与中心城区间联系效率

• 渝万高铁、渝宜高铁、广涪城际、涪陵-武隆高铁联络线

• 结合用地布局,市域铁路C7线、沿江铁路承担市域铁路功能后在城区布局8处站点,满足中心城区跨组团通勤需求。 

• 规划重庆市域铁路C7线走向为重庆中心城区—长寿—涪陵,在涪陵境内设置慧谷湖、义和、奥体中心、南岸浦、高山湾枢纽5处站点,可承担涪陵新城区与两江四岸核心区、新城区东西两片的通勤需求

03
项目定位 ORIENTATION

产业发展

基于成渝双城经济圈、重庆市、涪陵区的产业体系层层筛选

设计目标

“产业兴城、生态名城、旅游趣城、生活康城”四城合一的新价值目的地

发展模式

02
设计方案 DESIGN SCHEME

规划篇
/
PLANNING

△总平面图△

总体规划框架

一湖一山

慧谷湖与黄草山构成小镇生态本底与休旅IP

三大圈层

以慧谷湖为核心,形成三大功能圈层,支撑产业互动与升级

五大功能组团

根据各片区交通区位条件、 资源禀赋的特点,形成五大特色功能组团,使城市结构更具弹性

多个片区中心

每个组团注重功能混合、自我平衡,结合开放空间与公 共服务设施集聚点形成多个片区中心

STRATEGIES
规划四大策略

//

策略一:蓝绿共生

保护蓝绿本底 尊重现状水系山脉

城市组团之间的绿色生态空间,由多层次的水体绿地系统所构成,与城市版块交织布局,形成韧性高效的生态骨架,同时为科创小镇的使用者提供优美的绿色景观环境。

充分考虑地形 打造组团特色风貌

• 丘:丘陵及指状绿谷交叉形成丘陵地貌 

• 谷:慧谷湖指状水系形成谷地特征 

• 台:片区制高点形成高台地貌 

• 林:丰富水系结合现状植被形成滨水林带风貌 

• 园:放大水系形成多个以水为主题的公园风貌

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考虑多重要素

• 坡度:优先在15%梯度以下地区开发,在25%坡度以上区域不开发 

• 坡向:优先考虑南向坡地布置住宅 

• 水系:避免在沟壑处开发,留出生态区域自然处理雨水 

• 植被:最大化保留植被区域,特别是山坡上

//
策略二:全域共享

开放空间结构 打造城市公园体系

• 绿廊绿心:尊重自然基底,结合地形地貌特征、道路、设施廊道形成多条绿廊,结合山丘、水库、指状谷地、水网等形成多个绿心 

• 公园体系:打造多类型公园体系,包括黄草山郊野 公园、慧谷湖湿地公园、结合TOD上盖的立体活力公园、结合绿心的景观生态公园,及结合设施廊道的防护绿地公园

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多层级的公共服务体系为每个组团提供生活及服务服务支撑,包括 

• 环湖休闲设施圈:包括 生态、运动、展示、会议、商业、教育等全域共享设施 

• 组团服务中心:包括商业、学校、社区服务、社区医疗、产业服务平台、文化、体育等 

• 组团服务副中心:包括商业、产业服务平台、体育设施等

//
策略三:产业共构

三大功能圈层 串联复合式创新片区

• 内圈层发挥慧谷湖滨水景观优势,点状布局运动、文化 、休闲、游憩设施 

• 中圈层串联各核心综合服务功能,包括总部商务、总部研发、商业综合体、文体设施、文旅设施、科研院校、产业服务平台等 

• 外圈层完善产学研全流程,支撑产业升级及各端头互动

五大特色功能组团 实现协同发展

根据各片区交通区位条件、 资源禀赋的特点,形成五大特色功能组团,并在各组团内布局功能中心及节点。包括: 

• 综合研发组团 

• 休旅科创组团 

• 产学研组团 

• 创智产业组团 

• 综合配套组团

用地布局

//
策略四:山水共赏

“双心双线”休闲格局 打造慧谷湖文旅IP

• 在临湖开发片区,依托轨道、公交、高速路出入口等交通节点形成东西两个旅游集散及综合服务中心 

• 结合文馨场、文笔星等人文景观,湿地、坡地、山地等自然景观,提供以山、 水为主题的两条体验丰富、 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线路。

道路系统

构建“双环六射”路网结构,根据方案对原规划主干路网局部进行微调,并明确与外部路网的联系通道,次干路与支路根据方案进行较大调整,适应组团地形、构建组团空间特色及识别性。

界面分析

• 滨水休闲界面:沿湖建筑形成滨水休闲界面,建筑设计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通透、友好建筑界面。 

• 自然生态界面:面向片区中心公园、周边自然生态林带、丘地形成自然生态界 面,建筑布局应留出景观渗透通道 

• 活力城市界面:布局沿 街商业休闲、公共出入口、公共大堂、公共服务等功能,形成活力、具有渗透性的城市型界面

建筑篇
/
BUILDING

设计思路——营造“起·承·转·合”的路径体验序列


启——迎宾之门


承——松林翠谷


转——旷奥之境


合——多维超级链接

功能布局

//
展示研发地块 

  • 活力串联

营造一个充满交流共享气息的公共外廊串联起不同的研发单 元;在外廊中创造室外,半室外及室内的共享讨论区以承载随时随地发生的头脑风暴,同时提供垂直层面的连接激发创新的碰撞。

慧谷智眼


随形

延续地形的走势,向半岛的端头聚拢。


慧眼

自然的延伸升起,打造慧谷湖风景眼


滨水

端头进一步向湖面延伸,形成亲水的平台

山地聚落


聚落

以山地聚落的形态依山而落,围合出公共的内庭,同时向湖延伸,以获取最大化的景观视野。


慧眼

以重庆传统民居与植被的意象,通过现代建筑手法的诠释,连接历史与未来,本土与国际。


滨水

营造一个交流共享的公共外廊串联起不同的单元,同时提供垂直层面的连接激发创新的碰撞。

活力社交环

多样化的垂直联系选择,为交流共享提供多种可能

在外廊中创造室外、半室外及室内的共享讨论区以承载随时随地发生的头脑风暴,同时提供垂直层面的连接激发创新的碰撞。

  • 平面布局

//
酒店地块

前湖后院


塑山

整体布局考虑延续并利用地形趋势,多功能的会议接待区以地景的形式水平延伸到景观面。


造型

以重庆传统民居与植被的意象,通过现代建筑手法的诠释,连接历史与未来,本土与国际。


融合

以前湖后院的理念完善水岸营造与内庭地景营造,最大化湖景视野。并连接水岸与内庭景观。

设计亮点——地景融合

以地景延续地形的趋势同时在水平层面延伸以获取最大化的景观面向湖延伸的无边泳池柔化滨水的边界

03
效果图 DESIGN SKETCH


本文授权转载自:马西亚建筑设计



重庆涪陵慧谷湖科创小镇概念规划设计

Concept planning of Techinical-innovation Town in Huigu Lake

项目地点:重庆 涪陵

Location:Fulin,Chongqing

规划面积:4.32公顷

Construction area:43.2m²

年份:2021

Year:2021

设计机构:马西亚建筑设计(香港)有限公司、凯达环球建筑设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多维城市”(ID:MScity_UD)。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