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的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线上,近景巨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弯曲的山石,远山隔着云雾,最主要的山峰居中,紧挨着深渊,溪水在谷间流淌,深山中有宏伟的建筑楼阁,悬崖上有瞭望的草亭,左侧平坡有渡船岸归的路人,人与远山之间遥之千里,这幅画实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
苏东坡诗词有云:“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此画作不仅诗画相得益彰,这幅画中的建筑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近代很多建筑史的学者,是利用这张画里的建筑把它放大以后去断定宋人是怎么盖房子的。
郭熙工画山水,无师承,早年风格较工巧,后取法李成,画艺大进,到晚年落笔益壮,能自放胸臆,炉火纯青。他画山水注重深入体察生活,能真实、细致、微妙地表现出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得“远近浅深,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创造出极其丰富优美动人的意境,另外他还长于影塑,在墙壁上用泥堆塑浮雕式的山水,别具情趣。其画论有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提出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影响深远。
郭熙
(1023-约1085)
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
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奉诏入图画院
初为“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
宋神宗赵顼深爱其画,曾“一殿专皆熙作”
Alex Katz|亚历克斯·卡茨艺术作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画一”(ID:HuaY-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