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照片不仅只是构图

李伟:照片不仅只是构图

图/文:李伟


1.我的中国边疆三部曲之二

我最早是在2008年开始拍我的家乡内蒙古,我是呼和浩特人。拍家乡拍了很多年,内蒙古那组作品叫《大地》,在国内媒体传播挺多,许多网站、杂志都发表过。自然而然的,我开始想着拍新疆,《天山南北》是我中国边疆三部曲的第二部分。

 

2.当下巨变的中国,还是拍彩⾊照片吧

新疆我一开始去,也拍过一些黑白的照片,后来发现在中国这种环境下,它是日新月异的,还是拍彩色的胶卷可能比较恰当。所以我又从黑白转到了彩色的。

我在不停的拍,也在不停的思考,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

彩色照片包含的信息量更大,而且和我内蒙古的作品,比例上都是六乘七比例,都是胶卷,风格也更一致。

3.我喜欢的书籍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作者:拉铁摩尔

 

这本书它几乎算是我这系列的理论基础,这本书拉铁摩尔把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分成四部分,就是东北、内蒙、新疆和西藏。

 

我又对这种边疆少数民族感兴趣,所以,我就把我的中国边疆三部曲,主要集中在了内蒙,新疆和西藏,也是三个有少数民族地域特点的地区。

 

《伯希和⻄域探险记》

作者:伯希和

 

因为我拍新疆,所以就开始看介绍新疆地理、探险的一些书籍,其中,伯希和的《伯希和西域探险记》,我比较喜欢。

实际上读这些书籍之后发现,大约在1900年代,一直到1930年代。距离现在不是特别的遥远,有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德国的俄勒克等,各国的探险家都来到中国的西部,比如说新疆,敦煌等地方探险。我发现在上个世纪初,中亚和中国的西部是很有研究价值。

 

2019年去法国,顺道也去了德国、荷兰等地,我发现整个欧洲这些特别发达的地方,已经很完善了。在整个世界范围之内的话,中亚还有中国的西部这些地方真的是一个富矿,它无论是从文化、探险,还是考古等,都有太多值得被研究和被关注的重要性了,它真的是太重要了。

 

我认为照片不仅只是照片,不仅只是构图,也不仅只是你拍的内容,还有照片背后的文化、历史意义、地域特质等,我觉得这都是很重要的,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特别迷恋、特别喜欢在新疆拍照的原因。

 

《大月氏:寻找中亚谜一样的民族》

作者:⼩⾕仲男

 

这本书是日本作者,叫小谷仲男,他写的《大月氏:寻找中亚谜一样的民族》这本书并不大,是本小书,但很有意思。

月氏民族是从新疆跑到中亚的,小谷仲男讲了月氏民族,还有贵霜王朝的一些历史,还有在当地考古发掘中有意思的一些故事。

后来我在上海博物馆看到贵霜王朝的一个文物展,看到那些金币,小小的、薄薄的一些金饰品。前提是你对中亚文化特别感兴趣,你就会对这些东西很着迷。

 

4.关于我拍摄的照片


大月氏王庭祭祀坛,巴里坤,2019

 

这张照片是2019年,在巴里坤。这是在新疆的东面,天山的北麓,这地方实际上是个旅游景点,它叫大月氏王庭祭祀坛。建造的形状有点儿像牛头,头顶还画了血迹的形状,祭坛被白雪覆盖。如果你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当你发现这是大月氏的一个祭祀坛时,会觉得这种就很有意思。


看斗鸡的男人们,库车,2018

 

库车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地方,在南疆。库车它很有历史,在库车的周末会有“巴扎”。“巴扎”就是市集,它在库车旁边一个比较荒的地方。在这个巴扎上有卖吃的,卖一些衣服、杂物等物品,也有斗鸡。

一些维吾尔族的男人们,围着这个斗鸡的这个现场。可以看见有许多的男人在围着看这斗鸡,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场景。


斗鸡,库车,2017

 

在库车巴扎上,这是专门去拍的斗鸡照片,这张照片里可以看到斗鸡,脖子上毛都被啄掉了。实际上两只鸡斗起来,互相用嘴去啄,爪子去抓,每次斗完了以后,鸡脖上都是流血,斗鸡都挺凶狠的。

在维吾尔族里面,斗鸡是个挺传统的游戏,有时候还拿来赌博,压钱来看谁赢谁输。


街头的市集,新和,2017
 

这是在新和县,离库车不太远,是一个小地方。

从库车坐长途班车到新和,在2017年。到了新和以后,发现它老城区正在拆迁,拆的一塌糊涂,可以看到废墟旁边,就是一个简易的市集,人们在卖鞋子、服装。头顶上,是在新疆特别常见的红色篷布拉起来遮挡。

 

后来发现,虽然说中国的摄影人有这么多,但是我觉得摄影对我自己而言还是蛮重要的。

因为整个中国都是在一种拆迁和改造的这么一个大背景下,新疆也是这样,新疆好多小地方的老城区都在改造。因为我不可能有特别多的时间去拍自己的项目,有一个时间,我可能存够了钱,然后再从北京去一次新疆。我会觉得我跟这些拆迁赛跑一样,因为要知道有好多时候明年再来这个地方。可能之前的东西,尤其是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一些街头的面貌,可能就完全拍不到了。想想这些不可复制的东西,会觉得真是挺难受,因为摄影师就是要拍这些吧。


公园,莎车,2016

 

这是在南疆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叫莎车。

在它的一个比较老旧的公园里,在2016年,很有意思这个公园里,有这种有点儿传统风格的一个亭子,绿树成荫。实际新疆我有好多地方虽然也不断的在去,但有的地方可能就去了一次之后,可能要隔很久才能再去。

比如说莎车,我好几年没去了。好多人可能没法理解,新疆有多大,新疆大概占中国的1/6的面积,而且南疆和北疆从乌鲁木齐到喀什,这可能就有点儿像从北京到广州,新疆是特别大的地域,很辽阔。


废墟里的一匹骆驼,乌鲁木齐,2019

 

这是在雅玛里克山。

因为我经常去新疆,就自然认识了新疆当地的一些摄影师,其中我跟田林比较好。田林他在乌鲁木齐,是新疆本地的摄影师,他拍的专题就叫《雅玛里克》,这个雅玛里克山是在乌鲁木齐市内,在乌鲁木齐火车站的后面,是一座荒山。

在田林的照片里,记录了很多从新疆南疆等各个地方来乌鲁木齐的这些维吾尔族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人。他们在山上搭的棚子,有点像棚户区,雅山后来就随着城市发展就改造了。

 

 这个照片可能跟田林有一次到山上,这个山上已经被改造了,好多原来的破房子都拆掉了,在这个废墟里有一匹骆驼。

但是现在由于疫情,我也有好几年没去新疆了,所以也有几年没见田林了。我觉得摄影人这种惺惺相惜感觉还是挺强烈的。


戴白毡帽的老人,普鲁,2016

 

这张是在南疆,这个村子叫普鲁,离于田很近。

我记得去普鲁村很不方便,一天只有一趟班车,坐这个班车,从于田开车好几个小时,然后到达普鲁村,这个普鲁村它在历史上还是挺重要的,据说是从南疆进入藏北的一条通道。也有一些徒步探险的人,他们会走这条路。普鲁这个村子比较偏僻,当地人有一些特殊的服装衣着。这是2016年,我在这个村子里拍到一个老人。


搭在树枝上的毯子,于田,2016

 

这是2016年在于田,在当地的坟地,搭在树枝上的毯子。因为当地人来祭奠亲人,要经常用到毯子。


马群,塔城,2019

这张照片是在塔城拍的,塔城是在新疆的北疆。2019年冬天我在塔城拍照,那天虽然天气冷,但天气特别晴朗,你在旷野里,你可以看到很远很远,都是白雪覆盖的,然后有一个牧民,赶着马匹过来,我就拍了一张马群,远处就是天山。


马头,塔城,2019

 

这张也是2019年在塔城。我在村子里走,就遇到他们有几户人在宰一匹马,这张马头,虽然看上去有点残忍,但实际上吃马肉是哈萨克人的生活习俗,他们到了冬季要杀一些牲畜来做食物储备,当我遇到他们时,那匹马已经杀掉了,有一些妇女们就在那儿,比如说煮一些肉,灌马肠子。马肠子也是哈萨克人的一个很有名的食物。


馕和镜子,乌什,2017

 

这张是在乌什,我在乌什县城里转悠,然后就看到一个卖馕的摊位。

这张照片儿里,这个场景比较特别,馕是新疆很重要的食物,我来来回回这儿拍了好几张,你们要仔细看,虽说是在卖馕,但实际上桌子上有三种馕,而且还有一面镜子!这张照片我很喜欢,我曾经还拿它做过一个小展览的海报。


乡村道路,库车,2017

 

这张照片是在2017年的库车。从库车往下面的村子里走,会发现这些植物都很荒凉,叶子长得很茂密,很干枯。因为新疆它有很独特的地貌,比如说在南疆,就是围绕着一个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沙漠特别大。库车、和田、于田、喀什、莎车都是围绕着在这个沙漠的边缘形成的绿洲城市。


雪地里的三个男孩,喀什,2017

 

这张是2017年在喀什拍到的。喀什下雪了,有三个男孩儿在踢足球,坐在雪地上,背景是一个清真寺。

南疆,喀什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城市,因为从北疆到南疆,喀什我也去好多次,如果去南疆的话,我几乎都要在喀什停留,喀什也有一些很特别的,比如说高台民居,喀什的老城我都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我也特别喜欢喀什。


玉素甫墓的箴言,喀什,2017

 

这张是2017年在喀什。喀什当然是一个很繁华的城市了,在这个城市里,有一次我逛到玉素甫墓。

玉素甫是维吾尔族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文化人、学者。这个墓就是纪念他的,在这个建筑的内壁上,我看到一些光影照在这个墙上,而且墙上还有维吾尔族的箴言,我觉得这个画面特别漂亮,就拍了这一张。


跳舞的妇女们,那拉提,2017

 

这张是在那拉提拍的。在餐厅里有一些妇女们在跳舞,这张明显是我用了闪光灯,发现挺有意思的,全都是妇女们在跳舞,她们应该是哈萨克人,那拉提是哈萨克人比较多。

我记得2017年,我那会儿还在《新周刊》做摄影记者,当时是去新疆有一个边境城市叫霍尔果斯,去拍一个选题给杂志社。拍完了以后,我利用自己的年假,从霍尔果斯到伊犁,再从伊犁到那拉提。当时有一个好朋友在那拉提的青旅工作,我就去找她玩儿,她领我在那拉提去哈萨克人那种餐厅里,还有酒吧去吃饭和拍照。


哈萨克少年阿依格尔, 那拉提,2017

这张也是2017年那次在那拉提拍的。当时在那拉提边上碰到一个哈萨克的少年,我问他的名字,他叫阿依格尔,我说能不能给他拍照,他说可以。他就自己站在这个马背上,我觉得他在给我展示他可以做出这种厉害的动作。这张照片也用在了我最新的《天山南北》摄影集的封面上,这是难得的一张好照片,是我最喜欢的一张。

 

再补充一下,新疆很大,地域很辽阔,而且新疆特点就是它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南疆有维吾尔族,北疆有哈萨克族。新疆还有蒙古族啊,克尔克孜,塔吉克人等等,新疆有很多的少数民族。


唐代佛像石,吐鲁番,2018

 

这张是2018年在吐鲁番遇到的一处古迹。新疆的古迹是很多的,有可能你在拍照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实际上是在路边儿遇到的,写的一个牌子,叫“唐代佛像石”,那个石头它不是特别硬的那种石头,而且很明显它原来有一个佛像,但现在那个佛像的面容几乎已经看不出来了。


其勒坦麻扎,莎车,2016

 

这张是2016年,在南疆的莎车拍的,这个地方叫其勒坦麻扎。“麻扎”两个字是维吾尔语,应该是圣人的墓地,在南疆有好多古老历史遗迹。一看这个建筑就很古老,在莎车的老城里逛着逛着,就看到一个很有历史感的建筑,这个照片里的左下角,有一个老妇人站那儿祈祷。


在墙上玩耍的男孩,喀什,2016

 

这张是2016年在喀什。高台民居,一个男孩儿在墙上玩,我在新疆拍摄的这些年,也是经历新疆正在改变和变化的这么一些时光。比如说图中的新疆的老城,它实际上就在改造,我最早去的时候,老城完全是那种土的建筑,灰灰的颜色,后来用水泥建了一个像旅游点一样斜坡,就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面貌。我觉得摄影师可能是在社会发展当中,把最初未开发的原貌尽可能用照片保存下来。


剃头匠,莎车,2016

 

这张也是2016年,在莎车老城区一个公园里,街头有这种剃头匠,正好在这个照片里有三个剃头匠,它的构图,画面上中觉得有一些新鲜的感觉,现在我有好多年没有再去莎车了,所以我现在也不知道在莎车的街头是不是还有这种这种景象,还能不能拍到这种照片。


老人和狗,阿勒泰吉木乃,2019


这张是在2019年,新疆的北疆,这个地方叫阿勒泰吉木乃。我在一户人家拍到一个哈萨克的老妇人和她的狗,那个狗特别乖巧,蹲在老人的边上。

2019年是我给上海的一个基金会,拍乡村医生,去新疆有一个拍摄的项目在阿勒泰,我拍完了以后,就可以拍一点自己的一些照片。

 



李伟简介:1976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01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任《新周刊》杂志摄影记者,现为自由摄影师,纪录片《克什克腾苍穹下》导演,工作生活于北京。他的摄影作品在国内国际多次展出,已出版图书《李伟/中国当代摄影图录》。


助力支持“艺术摄影家”

欢迎并感谢星标、分享、点赞、在看

入群,戳👇
“艺术摄影高级群”会员招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艺术摄影家”(ID:yishusheyingji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