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分享解读
大家好,我叫徐建东,来自宁波。我是2007年开始玩摄影的,之前也出过两本画册,一本《中国老茶馆》,一本《中国狗市》。这次又出了两本——《浮·尘》、《浮·生》,这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注,他们要求我讲讲《浮·生》画册的编辑手法。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评论家鲍昆老师、吴毅强老师、海杰老师,以及编辑柴柴老师、薛莉老师,还有设计王博雷老师、郑孟缇老师,还特别感谢沈一鸣老师对这两本画册的帮助,还有很多提建议的朋友、老师,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都谢谢了。
作品名为“浮生”,寓指短暂而虚幻的一生,人之一世,是短暂的,也是虚浮不定的。“浮生”一词据称出自庄子,云:“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后来,很多诗人也留下了很多关于“浮生”的诗句。李白写道:“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白居易作诗:“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陆游则叹道:“浮生过六十,百念已颓然。”为什么在这里我将这些诗句一一再念出来,如果大家仔细看画册,就会发现,以上说的种种,是能在作品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浮·生》大的结构框架,是从生到死,从儿时,到青年、中年,最后到暮年,直至死亡;是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是奔波劳碌,热闹孤寂,至死方休。虽然如此,但作品的这四个章节,并不是对人的一生事无巨细的报道式的描绘,而更多是一种概括式、隐喻式、诗意式的提点。
大家可能还会注意到,每一章开头的第一张,都是关于睡觉的照片,而且都是在室外。
选自《浮·生》,©徐建东
第一张是一个小孩熟睡于红色的蚊帐内,整个画面显得温馨、迷离而梦幻,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检索、玩味,比如那张简陋的床、那只像马的狗,以及周围杂乱的环境;
选自《浮·生》,©徐建东
第二张是两个人(有一位应该是青年)睡于临时搭建的、有些脏乱的、还不能说是床的木板上。同样,很多细节也挺有意思,比如那只被栓的、很脏的、望着人的狗,与整个环境不太和谐的挂钟,那满地的烟头;
选自《浮·生》,©徐建东
第三张应该是一位农民工睡在用凳子搭的木板上,后面是有些魔幻的、像要吞噬他的商场类建筑;
选自《浮·生》,©徐建东
最后一位是睡于桥墩下被丢弃的床垫上,没有床单,也没有被子,周围除了他的一双鞋,两个酒瓶外,就是成堆的垃圾.......
当我们说到“浮生”时,更多感叹的是“浮生若梦”,而这四张也是对此的直接表现。这里有实指的一面,他们在睡觉,当然会做梦,但更多是隐喻。大家可能知道,睡觉对于一个人来说,事关隐私,而且,如果能够安然睡一觉,其实是一件美事。但对这些人来说,迫于生计,迫于现实等等,睡觉的条件实在是不太讲究,也说不上舒适。面对此情此境,面对如此人生,他们在梦中、以及醒后,又会有何表现以及感慨呢?!
除此之外,整个作品还有很多值得一说的细节,我想跟大家分享。
选自《浮·生》,©徐建东
比如,《浮·生》第一张是一位小女孩行走在隧道内的马路上(提示一下,这还没有开通),整个画面是既梦幻,又有一点阴暗气氛。把这个放第一张,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是一种隐喻,是一种点题。好似从此,我们的人生之路开始了,当然,整个作品也拉开了序幕。只是,这看似平坦、宽阔、前面充满光明的“人生之路”,实则也暗含了很多的危险与不可测。
再比如每个章节的最后,都会有一张关于动物以及宗教相关的图像。插入动物以及宗教相关的图像,是对整个作品的一种发散、一种隐喻。在这里,与其说是动物以及宗教相关的图像,不如说是借这些东西,来更丰富、更发散地表达我们复杂的人生。
选自《浮·生》,©徐建东
第一张是一只四只被捆缚、打着吊针的小狗,这是在救它的命,也是在限制它的自由,最终也是为了让它“值钱”,能够卖了它;
选自《浮·生》,©徐建东
第二张是一只被拴在巨大轮胎上的猴子,这可能也像我们的人生,不仅生而不自由,而且为了生存,还必须卖力“表演”,忍受鞭子的抽打;
选自《浮·生》,©徐建东
最后一张是一只被人践踏在地,四肢、嘴都被捆住,成了砧板上的肉的狗。这就不多说了吧。
至于里面关于宗教相关的一些图像,我就借白居易的诗:“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作为简要回答。作为宗教相关的图像,其寓意是十分丰富的。这个大家自己体悟,体悟到什么就是什么吧,这个也可以是开放式的。
选自《浮·生》,©徐建东
选自《浮·生》,©徐建东
再比如具体到作品中的第4、第5两张,一张是两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在一堵残存的墙上,写下大大的“新家园”三个字,旁边是晾晒的衣服,后面是刚拔地而起的高楼;另一张是一位小男孩在一片拆迁的工地上顶足球,整个画面显得既魔幻,又现实。中国这几十年来,是大规模城市化,大量农民工进城,是大片的拆迁更新,对于这些,这两张照片可谓进行了一些诗意式的、寓意丰富而又现实的表达。
选自《浮·生》,©徐建东
选自《浮·生》,©徐建东
第26、27两张,一张是在外过年的年轻女服务员,看她的神情,是复杂的,有一种敌意、疲惫、木然在里面;而接下来的第27张,展现了一位正在游戏不见面目的男青年。虽然不见面目,但通过屋内的陈设、墙上的美女海报等等,可以展开我们的了解、想象。这两张也是对当下青年一代现状的一种提点。
选自《浮·生》,©徐建东
选自《浮·生》,©徐建东
第28、29两张,一张注视的是按摩女郎,一张聚焦的是打工女青年,一张室内,一张室外。这看似是不同的人,实则可能同样都出身农村,同样在城市艰难谋生,最后,可能也差不多指向同样的结局。
需要注意的是,《浮·生》中有很多是双联式的编排。在这里双联的两张,是一种内容、美学上的相关、增强、互文、对比等等关系,大家观看时,最好两张对照着一起看,可能会生发更多体会、思考。
再后面接着几张是结婚、恩爱、做母亲了,这也是大多数人生必经的阶段。接着,是受到消费文化、都市文化的影响,穿戴满身名牌男青年,后面,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在工地打工的女农民工,是为了生存,是要面对乡村的荒芜,城市的荒诞,最终,我们可能要寄托于宗教。
选自《浮·生》,©徐建东
选自《浮·生》,©徐建东
选自《浮·生》,©徐建东
还想特别分享的是,里面唯一一处三张联排的,这三张都很精彩。第一张是本来住人的别墅,烂尾了,结果住了猪;第二张也是在烂尾的别墅里,一位抽着香烟、姿势放松、神情放空的中年男,他对面,是一张倒放的美女海报;第三张,同样是在烂尾的别墅里,出现一位敷着面膜、给花浇水的女人。这三张的画面都显得荒诞有趣,很耐人寻味,值得细看、琢磨。
整个第三章更多是专注于世俗群像、社会百态,有打架的的哥,有乞讨的人,有协警,有病人,有背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有睡着的游客,有昏昏欲睡的评委、观众,有僧人,有模特,有围观网络直播的人,也有玩自拍的女人.......等等,这就像一卷当代《清明上河图》,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纷纷登上舞台,最终在佛像的注视下结束本章。
选自《浮·生》,©徐建东
最后一个章节,又回归个人,回归孤寂,回归一种人生的本质吧。有坐轮椅的老妇人;有蓄着白胡子,夹着拐棍、香烟,看报的老者,整个神态,有几分严肃、优雅,但又透着落魄、穷困;有身边放着大堆不愿扔弃的行李的老农民工,神情焦虑,梳着大背头,穿着干净而朴素,好像要保有最后一点尊严;有抽着香烟的孤独的乡村教师,黑板上的留言,整个环境,好似是他一生的回放.......这些图像,这些人,都值得一看再看,细细琢磨。最后,经过生病、躺倒、来到“光荣退休”,直至生命尽头。生命的尽头是什么?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或者如那段干枯的树枝一般.......
《浮·生》整个作品编排的大的结构,如前所说,是对应儿时、青年、中年、暮年直至死亡的四个阶段。而且,还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前后四个章节之间,也多少有些如《红楼梦》“草蛇灰线”式的叙述。比如第一章节的第4、第5页,到第二章节的第42、43页的三张图片,再到第三章节的65页,最后来到第90、91页。大家可以细细体会这之间的变化、韵味。
除了这些的大的结构外,《浮·生》的每一章节开头第一张是连续点题式的“浮生若梦”,是每个章节最后的动物、宗教相关图像的提升、发散、隐喻。
再则,除了这些可见的内容外,不太可见,更多是感受的是整个作品的情绪氛围。作品的情绪氛围,除了小有起伏(比较明显的是第三章的爬升变化,以及第四章的回归)外,整个是严肃的、沉重的、阴郁的,这也是在更深层次的心理层面表达了“浮生”。
编排《浮·生》时,如同一位国外摄影师说的:“我试图传达这一点,不仅是通过图像内容,还有美学。我倾向于根据从一幅图像到下一幅图像形成的视觉关联来选择序列,通常依赖于氛围、谐和统一感.......”
最后,还想引他的一句话:“摄影最酷的一点是它能够创造出观众可以独立进入、探索和分析的氛围。好照片依赖于暗示的力量,但如果暗示过于明显笨拙,就会产生负面效果。我觉得我的照片应该更多反映世界,而不是我的观点。”
所以,在《浮·生》中,我们开始人生之路,我们成长,我们游戏,我们祈祷,我们工作,我们结婚,我们生育,我们有欲望,我们愤怒,我们迷茫,我们渴望有所寄托,我们热闹,我们孤寂,我们虚空,最终,我们死亡。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有说的不当、不周以及浅薄之处,还望大家多多包涵,也欢迎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徐建东简介:1972年5月出生于浙江宁海;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鄞州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曾出版《中国老茶馆》、《中国狗市》个人摄影画册,《中国狗市》获2019第八届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新锐摄影师提名奖;2012年、2014年分别获第七届,第八届宁波摄影“十佳”。
阅读更多
想拥有此画册
可微信联系柴柴(missbxj)
助力支持“艺术摄影家”
欢迎并感谢星标、分享、点赞、在看
入群,戳👇
“艺术摄影高级群”会员招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艺术摄影家”(ID:yishusheyingji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