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作品
米勒注定要离开巴黎。因为,既繁华又庞大的巴黎城区,对于米勒而言是“既阴郁又枯燥”。为了生存,他又不得不去临摹或是半创作一些画风甜美、样式浮华的油画。这样虽然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每天所画得都是那些袒胸露背、沐浴更衣的女人,他发自心底的厌烦且抗拒。为了不再成为卖弄手艺的画匠,为了转变由憧憬转到失望的郁闷心境,为了独立、自我且自由的画家梦,他告别了浑浑噩噩的巴黎生涯,果决地去寻找真正属于他的艺术天地。
米勒的画作,通畅是从一个略显平常的生活化场景入手,并诚恳地描摹出来。很多时候,画一张画的初衷越单纯,所得到的艺术内涵就越深厚。绘画不是数学公式的演算,就像生活无法预设一样,米勒也不会预设绘画的前提,尤其是美学化的、哲学化或是社会化的前提。因为一旦出现预设,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为画面的负担,而这种负担不应该由一个画家来承担。一个单纯的画面,即是一个鲜活的场景,庄严、崇高、博爱、悲悯等文法修辞可以成为画作的前缀。同时,无声的画面又胜过一切美学的、哲学的、社会学的剖析。
米勒并不是身居云端的神祗,他没有高高在上的眼睛,也不具备诗人般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不是站在道德的顶端来审视、评判世人。他只是一个慢调的画家,或许画作可以证明,他是一个拿着画笔的圣徒。他在诚恳之中体会到了生活的含义,在卑微之中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完成了自我救赎的旅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鲁艺美育”(ID:luyimeiyu00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