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乡野,避世桃源——不舍.野马岭
此心安处是吾乡,绿林深处有天堂。
前言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不舍.野马岭中国村民宿改造;
项目位置: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虞宅乡马岭脚村7号;
设计团队:gad绿城设计团队;
类型主材:回收原有建筑石砖、石瓦、木料、竹材料、钢化玻璃;
功能空间:客厅、客房、厨房、餐厅、多功能厅、户外庭院、休息露台;
客房数量:共计30栋建筑,77间客房;
建筑面积:8297㎡,其中公共区域面积:1915㎡;老房子改建客房面积:3096㎡;新建客房面积:2660㎡;后勤用房面积:626㎡。
建筑面积信息:客房区多为二层建筑,公共空间多为一层建筑,客群与后勤人员动线分离,避免交叉;
各区域面积占比图
建筑功能信息:远离整体组团的建筑,作为后勤用房,靠近山脚交通干线的建筑作为公共空间,山林深处较为安静的区域为客房区;
建筑功能布局图
空间设计
公共建筑空间:野马岭公共建筑空间主要有两处,一处是位于入口处的民宿大堂空间,一处是位于中间区域的咖啡馆泳池空间。
主要公共空间分布图
民宿大堂
咖啡馆泳池空间
民宿大堂原为进山的山路,保留原有的侧面山体,在上面加建玻璃结构,将自然空间纳入到室内,打造成为民宿的大堂,室内配置壁炉、沙发等满足现代需求的设施,满眼望去,都是苔藓、蕨类,乡野之气,扑面而来,同时空间使用极尽舒适,将自然与现代进行完美的融合。
在地势的利用和高差的处理上,对山地建筑类建设改造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近半人高差的地块,以半开放的姿态完全契入地形,将原始山体纳入室内空间,使室内空间更具自然性和原野感。
保留老建筑,一层加盖透明玻璃盒子,设计露台空间,宅前加建游泳池,作为民宿的大型共空间。
咖啡馆泳池空间
利用原来黄土斑驳的老宅,设计保留老宅原始形态,通过加建建筑,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公共空间。
咖啡馆泳池空间建造示意图
动线设计:野马岭民宿改造,在动线组织设计上清晰明了,每间客房都有设计单独的入户空间和楼梯,不与其他客房入户产生交叉,增强客房的宁静感和私密性,提升了度假的体验。
一层客房的入户空间,借助原有地势地形,对空间进行梳理,布满苔痕的青石板,见证着山中岁月历史的变迁。
二层客房的入户楼梯,轻钢结构,简约质朴,没有较重的体量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多为外挂楼梯形式,不占用客房面积,且对建筑内部的空间格局进行保留,每户单独的入户楼梯,不与别的客房产生入户交集。
客房空间:野马岭民宿总计77间客房,房型各有不同,主要有独栋建筑房型、落地玻璃观光房、亲子套房、LOFT房型、四合院建筑房型、情侣套房、商务套房等客房类型,几乎涵盖全客群类型,总有一款房型是游客所需要。与此同时,所有的建筑标高都不相同,所以每个房间的建筑视野都是不一样的,入住到每个房间都是不同的体验和景观。
以新建片区的房型布置为例,房型类型较多,相似房型的标高也不一样,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和视野景观。
氛围设计
建筑氛围打造:老房子的改造,以回归为主题,“不舍”黄泥老墙的淳朴,所以将老建筑的外观基本保留;留存住传统淳朴的韵味。
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在里面砌上加固墙,用以隔热、隔潮和结构支撑;满足建筑居住要求,同时提升民宿建筑居住的舒适性。
内部空间进行加固
民宿建筑改造施工之时,对原生植被和道路也尽可能地进行保护,房屋改建过程中,拒绝使用大型设备,工程所用的石块、砂砾和钢材,都由人工搬运上山。
民宿改造施工时,工人们搬运材料
入口氛围打造:野马岭民宿的氛围从入口处就开始着眼,让游客一进村,便有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感,进入度假氛围,开启一段与自然对话的心灵度假之旅。
设计师在入口的处理上,大胆将基地进行延伸,在靠近道路的餐厅建筑区域形成前场区,通过围墙,与道路隔绝,从视觉上便营造出了与世隔绝的世外之所。
入口停车场步行进村,设计无边水池景观,走过长长的青石板路,能让游客的心平静下来,让人瞬间卸下尘世间所有的防备,进入到度假放松的状态。
节点氛围打造:度假民宿改造中,山水绿化是景观基础,大部分山间民宿都具备一定的山水景观基础,但是人们对于景观的特色感知力弱,对于节点氛围营造,才是凸显特色、区分同类产品的重要内容。野马岭民宿改造,在公共空间的氛围上,增加特色主题元素,以雕塑、夜景等打造拍照打卡点,强化民宿主题形象,增加辨识度,区别于市场同类型产品,在市场流通上,使网友一眼便能识别且获得信息——这是野马岭民宿。
节点氛围营造
客房氛围打造:客房内部空间的布置,独属于自己风格的氛围感也拉满,在内部空间和装饰上,巧妙的结合了传统韵味和时尚的需求,房间内有传统质朴的老桌椅,也有现代化住宿需求设施;客房内的阳台,与自然相接,融为一体,给人以身在深林的舒展感。
野马岭民宿客房实景布置
野马岭民宿在客房命名上,以村民名字里的字命名,呼应“不舍”的主题和对传统的“回归”。
结语
野之所以是野,是江南之地有北方的野逸。面对遗存,应当看得见脉络,如古陶修复般的补缺复原。放眼眺望,佳景处处,目不暇接。于狭窄的垣内,种植春天的花木、秋天的野草,以其花音鸟色体会四季之变化,好让那些无人倾耳的草虫有所栖息之处,也叫知音的人儿得以留足欣赏。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董书娜
编辑/版 丨蓝多多
责任编辑 | 刘可乐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
联系电话:0571-85066824
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
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镇乌托邦”(ID:gh_2a5dd2dd824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