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之美——浅谈花园植物组团种植的艺术
在充满乐趣和创意的时代,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制自然,而是创造自然。设计师打造的不是植物,不是符号,不是意象,而是人本视角的真实意境,而这,正连接着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前言
但过于高密度的视觉效果也会带来视觉疲劳。因此,基于植物组合视觉冲击力的层级划分很有必要。在荷兰园艺设计师皮特·奥多夫(Piet Oudolf)和英国园艺设计师诺埃尔·金斯伯里(Noel Kingsbury)合著的《荒野之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中,作者提出了将种植的层次结构分为核心植物、基底植物和散布植物的概念。
《荒野之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
核心植物
核心植物是指在一片植物组团中最具影响力的植物。在传统的英式花镜中,设计师经常会选用有着强烈色彩或结构高大的植物,同时采用低视觉冲击力的植物如灰绿的柔毛羽衣草(Alchemilla mollis)来映衬那些“明星”植物。而这一类被作为背景板的植物可归为基底植物。
图中左下角的柔毛羽衣草(Alchemilla mollis)映衬了右侧老鹳草(Geranium x magnificum)艳丽跳脱的色彩。
核心植物与基底植物之间相辅相成,让核心植物散布在低调的基底植物中,从而使设计显得更自然,也少了些刻意的痕迹。而散布植物是指在种植设计中随机分散在整片场地中但又为整体设计增加自然感和自发性的植物。
为了维持一些中型或大型花园及庭院整体的平衡与和谐感,通常单种植物会以组团形式出现。关键在于只使用一种植物或一个品种的单一栽培,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单种组团种植模式一能降低管理成本,二能将植物枝叶的质感清晰地展现出来,不会有互相重叠而被淹没的可能。
核心植物的组团种植:
组团种植可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
-
采用不同规格尺度的种植块;
-
重复一组核心组团,形成一定的主导节奏;
-
采用不同形态的群组,如带状种植等;
-
大型组团中穿插点状重复的元素,如单株植物或小型组团。
带状种植:带状种植同样也能将不同植物紧密组合在一起,且能营造出空间的延伸与交织。游人在不同侧观赏会有截然不同的景致。尤其在一些视野开阔的草原及山野景观中,带状种植会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
带状种植的便捷之处在于不用寻找复杂的植物种类便可达到大面积种植的目的,毕竟复杂的混合种植需要设计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带状种植的清理和修剪会相对而言更容易,也方便进行补植。同时,带状种植边缘的枝叶会向两侧延伸,模糊边界,所以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有机混合种植的视觉效果。
在伦敦伯德菲尔德公园(PottersField Park)里,由多年生植物和观赏草组成的种植带形成了生动有序的景观。下图为伯德菲尔德公园种植带一角,前景是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和荆芥叶新风轮菜(Calamintha nepeta)的混合区域。
在纽约高线公园里,粉色的落新妇草(Astilbe chinensis 'Visions in Pink')在沿街一侧以带状混种在其他植物中,视觉上有向远处延伸的感觉。
纽约高线公园
点状重复:重复种植通常有规律的间隔,其中散点重复种植一些特色植物,一般是为了给大片块植的植物增添韵律和变化。尤其大型场地非常需要明显的重复来为这一区域构建律动感和整体感。
以特林塔姆花园(Trantham garden)这类大规模自然风景园的种植为例,乍一眼看上去眼花缭乱的品种,其中大多品种都是近亲。特林塔姆花园的“花园迷宫”这一片区长120米,宽50米,包含了两个中央草坪和一条可通行的草径,在这其中最常用的植物有11种,它们充分展示了“重复使用”的价值,维持了很长的观赏期,也成功让游人不再将花朵视为唯一的观赏点。
特林塔姆花园
而在更小尺度的花园里,可通过在某一区域进行重复种植以增添记忆点及专属标志,使其有别于花园的其他部分。不论在私家花园还是大型公共空间中,有几种观赏期较长的植物的重复能给人带来一种“有统一设计”的感觉,甚至可以起到引导游人路线的效果。
小型花园的“统一”视觉感
如上文所提,优秀的重复植物需要具备鲜明的个性和较长的观赏期。在德国的麦斯米兰公园(Maximilian park),选择了重复的植物是为了增加色彩和结构层次从而延长整体的观赏期,亦是为了增加花期过后以叶为主的景观亮点。
麦斯米兰公园
八月的纽约高线公园(Highline Park),黄色的香金光菊(Rudbeckia subtomentosa)沿着高线公园轨道的一侧重复种植,散步在主要由异鳞鼠尾栗(Sporobolus fertilis (Steud.))和“山纳多”柳枝稷( Panicum virgatum ‘Shanandoah’)构成的大片观赏草中。
高线公园秋景
诸如此类,在美国很多高速公路旁及城郊林地上多有以观赏草为主体,其中点缀各种多年生开花植物的种植搭配。
基底植物
合格的基底植物具有柔和的色彩,且没有过于出挑的形态。同时,基底植物还能有效地填充空间,其部分功能也可视为是地被植物一般的存在,或至少能遮挡裸露的地表,因此它们需要有一定的种植密度,足够紧密交织。此外,基底植物还需保持利落的形态,在非主要观赏期时仍是英姿犹存,而不是四处摊倒、杂乱无章。
基底植物
草类是极适合用作基底种植的,尤其是成丛或者成簇的丛生草品种,或是密实且生长缓慢的类似草的丛生植物,比如薹(tái)草属(Carex)植物可以替代草在生态上和视觉上(叶片狭长)发挥出基底植物的效果。像这类寿命长、常绿且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在我国东部被广泛利用的有沿街草属及山麦冬属。
其他有潜力作为基底植物的还有主要用于观叶的簇生植物,比如巩根属(Heuchera)、杯花属(Tellima)、虎耳草属(Saxifraga)等,这类有延展性的植物常常是林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私家庭院和类似的小场地中,保持统一的基底植物更为重要,使其不会显得杂乱。而在一些大片自然花园的景观种植中,如果要创造更多的观赏点,就需要基底植物从一个群落渐变到另一个群落,利用散布其中的多年生植物将不同的基底植物连接和过渡。
簇生植物巩根
七月的爱尔兰西科克公园,秋生薹草(Carex autumnalis)作为蓝运藿香(Agastache rugosa 'Blue Fortune')、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和远处北美腹水草(Veronicastrum virginicum)的基底而存在。秋生薹草的优势在于它能形成如同地毯一般的基底但又不会无止境地扩张,同时它淡绿的叶片颜色可以很好地映衬其他花朵。
爱尔兰西科克公园
结语
植物的种植形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观察和欣赏方式。有些植物群落看上去犹如一幅清晰的画,但也有些群落看着眼花缭乱,使人毫无头绪。了解植物组团的空间层次会更有助于我们读懂这些交织着的植物景观,同时进一步理解自然和它的艺术。
参考文献:
《荒野之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皮特·奥多夫&诺埃尔·金斯伯里 著
https://trentham.co.uk/estate-gardens/about-trentham-gardens/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丨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黄卓尔
编辑/版 丨蓝多多
责任编辑 | 刘可乐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等综合整理,版权及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分享不用于商业用途。相关事宜可联系我们。
加入小镇乌托邦
联系电话:0571-85066824
业务咨询电话:18600022980
关联微信公众号: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镇乌托邦”(ID:gh_2a5dd2dd824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