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F专栏 | 全球公共艺术政策 · 美国篇
素材来源 | 网络、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参展客户供图/现场图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规划及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在于:一是体现公共空间的有序规划;二是代表了城市特有的文化特征;三是带动城市旅游经济;四是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经历几十余年的蓬勃发展后,今天从点到面的思考政策之际,应该聚焦于如何转化为有效、持续性的运作机制并融入到整个城市发展的体系中,以及如何调动社会资源,引发公私部门的合作及调动民间参与的策略等。
由此,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推出PAF专栏之全球公共艺术政策,希望能够让我们城市的规划建设者以及艺术行业从业者对国内外的公共艺术政策的详情以及其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所做的调整有个系统的认知,从而为我们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提供参考。
20世纪6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城市公共艺术,并且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其后,逐渐形成了“公共艺术百分比”的理念。
公共艺术百分比,指的是将文化艺术领域的投入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计划,并且有专门的监督机构促其落地,以保证文化艺术资金落实到位。
这一理念的基本涵义,是用艺术来从事环境建设,使艺术与周围环境融合,因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公众艺术。其作法是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自上而下地以有效的立法形式,规定在公共工程建设总经费中提出若干百分比作为艺术基金,而这部分基金仅限于用作公共艺术品建设与创作的开支。
该做法的优点是:长期立法的强制性保证,使公共艺术的建设资金非常稳定,如美国由总统任命的公共服务署,专管公共艺术事业,所有政府出资的公共艺术的建设与维护均由该署负责,效果良好。
一些城市还明确规定了公共艺术评委应包括建筑师、艺术家、市政工程代表、社区代表等,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已安放的艺术品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大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评判,使艺术品与公众对话,以便更好地确定公共艺术的特定功能地位。
美国是公共艺术最早立法的国家之一,它的公共艺术相关政策的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公共工程艺术计划”(Public Works of Art Project),当时因经济大萧条带来的艺术市场低迷导致大量艺术家失业,政府亟待出台一系列举措以重振经济。于是1934—1943年,联邦政府陆续出台了四个艺术扶植项目,如公共艺术工程项目(Public Works of Art Project)、财政部救济艺术项目(Treasury Relief Art Project)等,由政府出资雇佣艺术家为联邦政府进行艺术创作或参与艺术教育。这些计划不但挽救了大量的失业艺术家,催生了艺术史上重要的“新政艺术”(New Deal Art),产生了10万余件艺术作品,也为联邦建筑的公共空间置入了大量的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作品。
1959年,“1%法案”作为一项市政条例,首次在费城签署生效。后续美国多地纷纷效仿,上千个由“1%法案”而诞生的公共艺术项目先后落地,在美国的法院、图书馆、校园、医院、公园、码头、消防站,甚至窨井盖,公共艺术项目遍地开花。这项条例的普及反映出了人们的一种集体愿望:将视觉艺术视为建成环境的一项重要体验,以公共艺术为载体将个体的人连接到城市公共空间。
费城作为美国第一个首都,早在18世纪就将艺术融入公共空间。1959年,费城率先提出了“艺术百分比”模式,要求在新兴建筑或大型改造项目中配置公共艺术。“艺术百分比”计划在费城分为两种模式:一是重建局(RedevelopmentAuthority)创设的项目中委托创作的公共艺术计划;二是城市基础建设项目中公共艺术配置。这些项目促成了当下600余件公共艺术作品,遍布城市各个角落。
费城政府主要负责管理、运营的公共项目为:
1. 城市公共艺术部(The City ofPhiladelphia Public Art Division),成立于1959年,主要负责城市的“艺术百分比计划”,作品日常维护、开拓未来公共艺术设置的场地以及协调其他公共艺术项目;
2. 费城重建局的“艺术百分比计划”,成立于1959年,要求在重建局土地上建设的私有开发项目,不少于1%委托创作公共艺术品。该计划直接推动了私人资助的公共艺术计划;
3. 费城市壁画艺术计划(the City of Philadelphia Mural Arts Program),通过与全市的学校,社区和监狱合作,创作一系列社区参与的壁画项目,将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与社会服务联系起来。自1984年以来,“壁画计划”已完成3000幅作品(其中现存的壁画约1600幅),每年有2000多名青年和300名艺术家共同参与;
费城“壁画艺术计划”
4. 费城艺术委员会(Philadelphia ArtCommission),成立于1907年,负责审核所有城市设计项目,包括公共建筑、公共环境及艺术百分比项目。委员会还监督城市特定区域(C4和C5区)维护及文化规划。
Bike Sculpture Map
随着费城在公共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美国各大城市也开始迅速推行。
西雅图在1973年确立了公共艺术百分比法案后,头十年就有800余件艺术品被安置在公共场所。西雅图人口迅速增长、多年被评选为最佳居住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成功的公共艺术建设对城市生活魅力的提升。
西雅图机场用玻璃艺术营造采光空间
西雅图公共艺术项目(Seattle public art program) 列出了他们的部分使命:“让艺术家参与公民对话,将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想法融入各种公共场合。”
1984年西雅图地铁协会批准将150万美元作为西雅图市中心交通艺术项目预算的一部分。这是西雅图市政府第一次将项目预算的一部分用于公共交通的公共艺术。艺术家和建筑师、工程师一起参与设计,西雅图艺术委员会在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中担任艺术品选择和作品制作的顾问。1985年,5位艺术家与建筑师一道设计了一段新的1.5英里长的市政巴士隧道,其中包括5个站台。90年代中开始,多条西雅图公车路线上的候车亭成为一座座内容与风格殊异的艺术候车亭。
以印第安人的独木舟为原型创作的小型巴士候车站
采用浮雕的装饰手段创作的巴士候车站
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每年都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2017年游客数量就达到了550万人次。尽管,芝加哥并不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精心打造的“文化形象”使得芝加哥从众多旅游城市中脱颖而出。除了美食、休闲娱乐活动之外,芝加哥被誉为“公共艺术”之乡。
卡普尔《云门》
位于芝加哥千禧公园
皇冠喷泉
芝加哥已收藏了 500 余件公共艺术品,遍布全市 150 多个政府场所和交通枢纽站。例如,毕加索的“大猩猩”、卡尔的“火烈鸟”及千禧公园的“云门”及“皇冠喷泉”成为城市的地标、游客的“朝圣之地”。芝加哥市还专门出版了城市公共艺术导览地图。达拉斯更是明确提出,“艺术不可沦为包装的工具,艺术具有建设心血相连共同意识的功能,应该让艺术建设成为都市建设中人人引以为豪的建设”。
芝加哥公共艺术地图
1978 年,芝加哥市议会颁布《艺术百分比条例》。该条例规定,建造或翻新市政建筑和公共场所成本的1.33%用于艺术品。它还规定至少预留一半的佣金奖励芝加哥地区的艺术家,以便为当地艺术界提供更多的机会。芝加哥市公共艺术计划还鼓励、促进政府机构,私人企业和其他赞助商之间合作。最为著名的千禧公园计划就是通过企业和私人赞助商的慷慨资助而实现。
2004-2017 芝加哥投入公共艺术资金
可贵的是,在对待城市发展和公共关系的问题上,芝加哥并没有停留在1978年通过的公共艺术相关条例上就永享太平。当一些国家和城市还在为公共艺术的建设争取资金和法律的保障之时,芝加哥又往前又迈了一步。2007年,该市又发布了《芝加哥公共艺术计划指南》,这是一份日常工作手册,共分9个部分,极为详尽地对公共艺术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芝加哥对公共艺术的认知、运营及管理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要说中国人第一座熟知的美国城市,可能不是纽约,也不是华盛顿,而是旧金山。
旧金山的艺术政策最早可追溯到1932年《旧金山宪章》(San Francisco Charter)成立艺术委员会。《宪章》赋予艺术委员会对本市艺术的管辖权,并授权该机构对“市艺术收藏”(Civic Art Collection)进行管理和维护。
旧金山公共艺术地图
1969年,旧金山艺术委员会颁布了《艺术完善条例》(Art Enrichment Ordinance),为购置新的公共设施和市政空间的艺术品提供了资金保障。该条例确保将民用建筑,交通改善项目,公园以及桥梁等地建筑成本的2%投入公共艺术。
Robert Minervini《湾区超自然主义》
旧金山国际机场️️
值得借鉴的是,旧金山于1932年成立的艺术委员会(SFAC: San Francisco Art Commission)这一政府机构对城市景观艺术性的强大影响力,见证了城市公共艺术方案招标、方案对比、方案批复过程中的公开、开放的工作方式。
Joseph Kosuth,W.F.T. (旧金山),霓虹灯装置,
比尔·格雷厄姆市政礼堂,2019
1985年,旧金山中心城区的城市规划中又提出了针对私有建造项目的“1%艺术计划”(1% Art Program),要求中心城区的所有新建建筑以及扩建面积大于25000平方英尺(约2322㎡)的建筑项目,提取建造费用1%用于公共艺术品设置】,且有明确的规划分区和规划审批制度,具体项目的设计审批由SFAC负责。
Clarion巷壁画计划
SFAC历史悠久,委员会成员大都具备艺术、艺术教育、艺术品管理相关职业和教育背景,委员由市长直接任命,并受旧金山文化部的监督。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支持城市艺术和艺术教育项目,审批管理和维护城市公共艺术,监管市政建筑方案的艺术品质。它掌管通过城市采购、捐赠、历史遗留、“艺术条例”激励下设置于城市中的公有艺术品,属于市政艺术收藏(Civic Art Collection,现有藏品约4000余件,价值约9000万美元),以及通过“1%艺术计划”设置的私有公共艺术作品,并负责临时性的艺术展演活动。
马里奥·博塔设计、1992-1995年间建造的SFMOMA位于旧金山第三大道
SFAC总会包含若干分支机构——视觉艺术委员会(VAC: Visual Arts Committee)专门负责公共艺术项目的具体执行,街头艺术家委员会(SAPC: Street Artists Program Committee)专门负责甄选在街头卖艺的艺术家,社区投资委员会(CIC: Community Investments Committee)负责把艺术和艺术教育带入社区和学生课堂,等等。这些委员会定期召开公开会议,并参与每月一次的SFAC总会的公开会议。
珍妮特·艾克曼《Every Beating Second》,2011年
位于旧金山国际机场
此外,旧金山的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还给了我们很多参考。比如与时俱进的调整:“1%艺术项目”对应明确的规划分区,并根据发展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在资金用途上,“1%艺术项目”资金用途与“私有产权的城市开放空间”尺度对应,加之公共艺术信托基金的引入,确保了中、大型项目内的公共艺术置入的必须性,以及小型项目和零散艺术资金的灵活运用。而在作品的前期审批和后期维护上同样值得我们学习。艺术项目审批阶段的规划局环境审批和艺术委员会设计审批,分别把控了公共艺术品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以及艺术品的设计水准,保证了公共艺术品的总体质量。艺术品的后期维护工作权责清晰,市政艺术收藏由艺术委员会委托专项机构完成,1%艺术项目的作品由开发商或业主负责后期维护。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纽约成为国际现代艺术运动的“大本营”,波普、极简、观念等“美国式”艺术流派源源不断地涌现。纽约拥有世界级艺术博物馆、国际顶级画廊和艺术品交易市场。直到现在,纽约依然是当代艺术最活跃的城市。许多重要的艺术事件和作品却是在美术馆外,公共空间中展示,纽约的公共艺术在当代艺术史和城市更新进程的框架下经历了多样化改变。
纽约公共艺术作品分布图
在1965年,纽约市长华尔特·温格就曾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批准调拨经费作为工程配套的艺术品经费来源,这项市长命令可谓纽约公共艺术政策的先声。
直到1982年纽约市议会通过《百分比艺术法》,规定预算在2000万美元以内的公共工程,必须拨出不低于1%的费用作为公共艺术品的设置。自此,纽约的图书馆、学校、医院、公园、法院、码头、警察局、消防站,甚至窨井盖,都纷纷出现了公共艺术的踪迹。
从“百分比公共艺术法”的诞生以来,艺术家、民间机构和官方在金钱与智慧上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使纽约公共艺术所树立的执行模式和创作趋势,成为世界各大都市与艺术家仿效的楷模。
拉瓜迪亚机场公共艺术作品
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由桃莉丝. 费德曼(Doris C. Freedman)女士于 1977 年所创办的Public Art Fund(纽约公共艺术基金会),纽约市的百分比艺术法是由她催生,她也曾是纽约市文化局的首任局长,纽约市百分比艺术法的制定与前期工作也委由纽约公共艺术基金会来执行。
纽约公共艺术基金会创始人Doris Freedman女士
公共艺术基金会从参与设置公共艺术法令及制度的经验中,发现执行单位往往为了迁就民众参与、公共性的诉求,而使得艺术品的创作受到限制;另外一方面,由于观众的喜好、观感差异极大,一件作品不见得能广泛的受到群众的喜爱,而现在的作品也不见得会被未来的观众所欣赏。因此,此基金会转而发展与推动临时性公共艺术,采取民间资金+暂时性公共空间+当代艺术+ 非营利性机构运作模式的方式,持续在纽约市的公共空间中,支持艺术家发挥巧思与设计创意。
拉瓜迪亚机场公共艺术作品
到现在为止,历经三任执行长,已支持了超过500位成名或未成名的艺术家,在纽约市做新颖、具创意的短期作品展出。该基金会认为,不论是永久性或是临时性的公共艺术品,在徵选艺术家、选点、经费、民众参与等等工作项目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差异性其实不大, 唯一的不同只在于临时性公共艺术品会做定期的更换,民众不会永远只看到一件作品,而不同的艺术家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场域进行艺术性的解读。
该基金会前任执行长汤姆.艾可思(Tom Eccles)曾说:“临时性的设置方式对未来社会,或许可降低制造视觉垃圾的机率,又可在作品的更换之间,让不同喜好与不同品味的观众,都有机会爱上或唾弃某些作品。”
Claes Oldenburg and Coosje van Bruggen
《汤勺桥和樱桃》,1985
当下,纽约的公共艺术已覆盖城市的大街小巷,像总督岛、高线公园和布鲁克林大桥公园等著名的景点定期举办公共艺术展览。公共艺术的概念也在这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不再限于固定的媒介,作品在公共空间存续的时间也不再是永久性的。配合城市规划,纽约文化事务部制定了不同公共空间中公共艺术设置指南。
Molly Dilworth,《凉水,热岛》,纽约时代广场,2012.
结语
经过多年规划管理经验的积累,美国各个城市的公共艺术政策日趋完善,以旧金山为例,规划分区逐步扩大,项目管理明确,评审公开,有效推动了城市景观艺术品质的提升。
PAF全球公共艺术政策专栏希望通过对多个国家的公共艺术规划政策和管理方式的梳理,为我国相关政策的确立提供参考性案例;同时希望我国的百分比公共艺术政策早日健全,公共艺术的城市置入能早日纳入规划体系并得到权责部门的系统化管理和监督。
2022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
2022年12月1日-4日
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数字艺术
公共艺术/当代雕塑
装置艺术/美陈
建筑与环境艺术
美学空间
五大展区与您再相约
#更多信息也可添加官方联系人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好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艺术季”(ID:uas-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