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闲境。
聪明能误人,不如懵懂。文章能乱世,不如朴诚。意气能陨命,不如优容。衣冠能厚颜,不如草野。
予,闲人也。
性好静,闭门兀坐,
杳若深山,悠如永年,
类禅家之寂。
已而世事及我,
一切遣往不问。
我不累物,物亦忘我,
遂流而为懒。
既乃颓澹幽默,
心忽倦去。
投足一榻,作土木形骸,
竟日不闻履声,
且积而成病。
寂也,懒也,
病也,皆闲境也。
而又佐以听雨之朝,
看云之昼,
临风之晚,
待月之宵,
浇书摊饭之馀,
篝火篆烟之暇,
皆闲境也。
造物者秘为清福,
而人不能享,
以本无闲情教训。
惟其闲闲尔也,
而吾置身此间,
不已馀乎?
吾尤以其闲而为话,
不尤馀之馀乎?
吾爱吾馀,辄付此卷。
或庄或谑,或雅或俗,
或喜或悲,或笑或骂,
或醒或醉,或独或偶,
或出或处,或见或闻,
无乎不闲,
无乎不馀,则皆可话也。
吾话吾闲,亦闲也。
人知吾话之为闲,
而不知吾话之闲,
为闲之馀也。
昔苏学士强闲人说鬼,
不免犯妄语戒。
予喜闻闲苦而话不得闲人,
因邀中书君话之。
中书君即予之闲人也。
中书君闲矣,
而予益复闲。
闲情一箧,宛在十指间,
何必妄言妄听,
借鬼话作舌本,
母乃耳根未净乎?
予舌本既强,耳根复清,
因以其闻,闻及中书君。
而中书君相过从时,
辄为闲时闲境一助。
自今以往,
庶无馀闲逸此卷外。
此中闲话,日夕自佳,
惜不令苏学士掀髯听之也。
胸中泾渭,
清浊之流自如。
皮里春秋,
雌黄之口何在?
彼日以标榜为事者,
吾祝其世世生生为暗哑之人,
庶足忏悔冤业,
解脱杀机耳。
吾辈不可不存时时可死之心,
不可不行步步求生之事。
存心事事可死,
则身轻而道念自生。
行事步步求生,
则性善而孽缘不堕。
此儒宗、禅悦不二法门也。
若心境本不清旷,
饰放诞为风流;
事迹本不光明,
假慈悲为因果,
地狱之设,正为此人。
人生不可不储三副痛泪:
一副哭天下大事不可为,
一副哭文章不遇识者,
一副哭从来沦落不偶佳人。
此三副,
方属英雄身泪。
真事业,真性情,
俱在此中。
非复儿女情长,
执手涕泣比也。
风月娟然,天下第一有情物。
而于韵士美人,
尤为亲近。
意中尝设一佳景于此,
愿与天下有情者居之。
一庭一院,一花一石,
一帘一几,一尘一屏,
一茗一香,一卷一轴,
然后,
一妆一婢,一丝一竹,
一愁一喜,一谑一嘲。
乘兴则一楼一台,
一觞一咏。
倦游则一枕一簟,
一蝶一槐。
梦觉徐徐,两美在侧。
一寐一寤,一偎一抱。
当此之时,只愁明月尽矣。
| 来源:本上创意 |
| 编辑:明清家具之家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明清家具之家”(ID:tieliw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