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
明日三月三,上巳节,也叫“重三”;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部分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上巳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祓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
这一天,因是轩辕黄帝诞生之日,故有神明保佑,举行蟠桃盛会。
这一天,天地皆风流,王羲之在兰亭挥毫写成“天下第一行书”,李白、杜甫为它写尽盛唐的丽人。
这一天,人间欢喜时,古人们游春祈福,花间幽会。
三月三,上巳时节,让我们在这里享受春光烂漫,让我们在这里祈祷灾祛福来。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似乎是暮春之际的平凡一天。
但在过去,它是中国人最重要、最浪漫的一个节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习俗。
今天是三月三,古时为祓(fú)禊(xì)之日。
祓禊(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
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
人们相聚到水边祭祀,用香熏草药沐浴,洗去一身尘垢与负重。
上巳节,也被称为女儿节。是中国古代官方认定的相亲大会。
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情人节,并以芍药定情。芍药的“药”字通“约”,代表着相约。
宝玉曾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三月三便是一场春水荡漾的盛会。
少女们画峨眉,戴榴花,只为在这个可以肆意外出的日子,幽会情郎,觅得良人。他们手执兰草,溪边踏歌起舞。男子若将芍药花赠予女子,收下意为定情。
在那一天,为爱私奔也是天经地义。因为他们深知相爱不易,春风十里,终不如身旁有你,唯愿不负爱情不负卿。
三月三,不仅是少男少女的狂欢,更是文人雅士的春日雅集。
临水饮宴,又叫曲水宴。(流觞时,水边设席障,茶具与花,进行宴饮,吟诗作赋。十分风雅)。
它和曲水流觞都是这种巫术的演变,成为文人雅士的娱乐活动。
古时,上巳正逢休沐假期,“不如归去,做个闲人。”人们欢聚于溪边,散怀抱,乐对饮,目送春归。
此刻春花灿烂,但终有一日花落水流去,但在青梅如豆、杏红柳绿时,以眼神、以清酒、以歌咏、以书法,以这一期一会的珍爱与凝视,你我便是不负春光。
上巳节是不灭的。即使这个节日渐渐被遗忘,但它所蕴藏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当下的珍惜,仍然深藏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它的内核,对世界美好的期许,对人间幸福平安的祈求,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中。
在这个受尽疫情困扰的春天,即使我们不再需要上巳节的繁杂仪式,但是对于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依旧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期盼着。
现在或许艰难,但一年轮回,春光仍在;黑夜落幕,总有黎明。
祈求病疫消退,人间平安;愿人间祛除烦扰,人人能够享受这动人的春光。
我们认真生活,品尝美好的每一天,都会成为迎接美好的“上巳节”。阳春三月,上巳不灭,美好永存。
春日可爱,没有一刻不值得珍惜;春光不灭,只要心中仍有对美好的期待。
三月盛春,明日上巳。愿疫尽花开,人间平安,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图片:清可QINCO,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明清家具之家”(ID:tieliw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