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周易》中言: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大概意思是,德行浅薄而地位太高,智慧不足而谋划甚大,能力不足而责任重大,很少能办成大事的。
人生中这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认识你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老话说: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
“德薄而位尊”,一个人自身的德行,无法与他所处的地位及收获的财富相匹配,不但高地位坐不长,还易招致灾祸。
《资治通鉴》中记载:晋国的国君想要挑选一个儿子,做自己的继承人。儿子智瑶身材高大、精于骑射,果敢坚毅,能言善辩,他很喜欢。大臣们纷纷说智瑶虽好,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仁不厚”。国君不听,执意把位子传给了智瑶。后来智瑶继承家族,史称智襄子。
智瑶当政,目中无人,且十分贪婪。仁德不施于民,苛待士大夫,触怒别国国君。
最终被自己治下的韩、赵、魏一起瓜分,不仅自己被杀,家族也被灭,这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论语》中说:德不孤,必有邻。
历史上身居高位,难驭高位,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人比比皆是。
现实社会中,更是如此,无论是影视明星,还是网红达人,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高处不胜寒,越是高的位子,越是需要有德行支撑。
历史上,孙叔敖上任楚国宰相,官吏都来祝贺。有个老人却穿着麻衣服,戴白帽求见。
老人说了一番话:身份已经很显赫,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贵,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丰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降临到他头上。
孙叔敖一听,赶紧向老人家拜了两拜,叩谢老人点醒他。
一个人有能力,有手段,可以获美得宝,可以名利双收,但最终都要靠德来承载,无德,所有这一切都是取祸之道。
人生种种,不过“德行”二字。
一个人野心即使再大,谋划即使再远,没有智慧,仅凭匹夫之勇,也是不能成办大事的,更不能令事业兴盛。
西楚霸王项羽,一代枭雄,力拔山兮气盖世。有心光复大楚辉煌,立不朽威名。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他看到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毫不掩饰的说,我可以取代他。但他鸿门宴上错估形势,放弃杀刘邦的机会。后来,步步被动,虽征战无数,却落得一个自刎身死的下场。
再说,项羽明明可以渡江修养,以再谋天下,可是他偏偏乌江自刎。
智不足,度不足,难当大谋,最后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周易注》中说:智小谋大,不堪其任,受其至辱,灾其自身。
谋略太大而智能不够,便无法承受谋略中的任务,随后就会感受到完不成任务的耻辱,最终灾及自身。
很多人一心想挣大钱,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但往往不是被人割了韭菜,就是交了智商税。
无论做什么,都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总想着搞个大新闻。
智慧配得上野心,人生才能走得稳稳当当。
“力小而任重” ,自己的力量比较小,却承担很重的任务,不但任务无法完成,而且会给自己造成灾祸。
《史记.秦本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秦武王是一个出了名的大力士,他有一大爱好,就是比武举鼎。
有一次,秦武王来到东周洛阳,看见大禹留下的九鼎,就与孟说打赌,看谁能举起殿前的大鼎。
秦武王亲自举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年仅二十三岁
举鼎绝膑,螳臂挡车,自不量力,自会付出代价。
就如袁世凯称帝只83天,就梦破失败,成了一场闹剧。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在劝袁世凯不要当皇帝时,写说诗:山泉绕屋知深浅,微念沧波感不平。
山泉微波尚知深浅,人却不自量力,令人唏嘘。
曾国藩说过:力小任重者踣。
人呢,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做事要与自己的德行、智慧、力量相匹配,才能游刃有余。
《了凡四训》上有一句话:百金财富必是百金人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一个人的福报,是跟一个人的贡献匹配的。你有多大的德行,就承载多大的财富和福气。
认识你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明清家具之家”(ID:tieliw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