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甲方爸爸虐久了,你有没有想过:
如果没有甲方,你的设计作品会是什么样?
今天我们就邀请了5名毕业生,聊聊他们走入社会前,最后一次不用考虑甲方的设计!
01.
朱宏权《元蛀孔》
虚拟世界里的现实折叠
《元蛀孔》这部短片构思之初,是一个很耦合的过程。
创作初期那段时间,朱宏权正好在重温诺兰的《星际穿越》,屏幕上放的是一段关于时空虫洞的叙事。
朱宏权再一次被这段情节打动,此前,他每一次观看都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愉悦。
“如果时空真的能折叠,那是不是意味着当下人类的发展轨迹也有可能存在另一个平行时空的指引。“
这种突如其来的构思,让朱宏权感到兴奋,恰好那段时间他一直在研究数字人相关的技术模块,这一切的巧合,让他快速拟定了毕设短片的框架:
以自己开发的数字人为主角,在平行时空中为当下人们带来关于未来的警示和指引。
这部短片以“人在现实世界所缺失的,将在虚拟世界中进行补偿”为启发,架构了一个未来世界,讲述元芨窥探未来世界的灾难,以此来激发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
《元蛀孔》作品赏析
02.
谢映玲《摆摊儿》
平凡生活里的烟火气
“地摊经济“长久以来一直是城市里的边缘经济,因为影响市容市貌而一直被冠以「难登大雅之堂」的名号。
说起地摊,你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
谢映玲浮现的是《清明上河图》中那些街头忙碌的商贩们,正是他们,让城市变得鲜活起来!
“这些背后是一个一个在努力生活的「小人物」,他们平凡,但不平庸。我的作品就是想研究、探索市井里小摊摊主人物的生活百态。“谢映玲说道。
谢映玲是一个很喜欢逛摊儿的人,一直以来也对充满生活气息、烟火气浓厚的事物十分感兴趣。
毕设主题确定好后,映玲选择的呈现形式是「治愈系绘本」,并借助相关人物故事的描述来增强视觉感受,从而真实地呈现出淳朴的“小人物”对生活的热爱和诠释。
生活原本沉闷,但跑起来就有风。
谢映玲也希望通过这个群体对待生活的态度能激励到当代的人们,不是只有成为“大人物”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只要热爱,生活处处美好。
《摆摊儿》作品赏析
03.
刘凯程《听我说》
大学四年的自我独白
“创作需要一份感性。”
这是在访谈刘凯程过程中小Z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于刘凯程来说,是理性成长。
大一:铅笔画、圆珠笔画、水彩画,意向是做一名手绘插画师
大二:学习板绘、接触CG,考虑做一名插画师或游戏原画师
大三:学C4D、接触了电商设计,考虑做一名电商设计师
大三下:学Octance渲染器、接触品牌设计、开始尝试自我表达创作
大四上:接触虚拟引擎、探索了VR、AR、建筑可视化、影视、游戏等
大四下:确定了方向:影视风格向、美术导演向。
这四年,每一个时期,刘凯程都会因为当下多学到的东西接触到的信息而改变之前的想法,拥有的信息和技能越多,想法也会越多变。
而毕设这一次,把四年的理性成长汇集在一份毕设作品中,则是他感性的自我表达,每一张作品,都在诉说「刘凯程」的故事。
我们都曾是刘凯程,但不同的是我们未曾在结束的时候像他一样感性过。
“会「出」作品的同时也需要会「说」作品,讲一个故事给作品听。”这大概就是设计这一行最高级的浪漫吧!
《听我说》作品赏析
04.
陈梓婷《咱厝》
故乡和童年时光的眷恋
你有乡愁吗?回忆童年,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从小在闽南长大的陈梓婷,看惯了校园的凤凰花,说惯了弯绕的闽南话,吹惯了带着水汽的热风,喝惯了泡得浓香的茶。大学来到离家遥远的北京,日常习惯、风土人情都千差万别,对家的依恋不减反增。
《咱厝》这个作品的产生就是源于陈梓婷对“厝”的依恋,用插画来表现9个具有闽南特色的场景,重现闽南风味里、厝边头尾间属于一代闽南人的共享童年。
在闽南语里,厝是“家”“宅屋”的意思。整个作品童趣而轻松,又能很直接地学习到闽南文化。
与作品的轻松相对应的是陈梓婷沉重的焦虑情绪:
“在作品设计过程我常常怀疑自己的画是否会变成幼稚的“儿童画”,在一众视传专业作品中显得没有“设计感”。”
但最终陈梓婷分享到:“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前进的脚步(当然要适当听取他人意见,但是不要因此被绑架),按部就班,毕设是大学最后一次能呈现全部自己的机会,做想做的、尽力去做就好。”
《咱厝》作品赏析
05
魏子雄《AVATARS人工智能化身平台》
所有的视觉风格都可以被总结
对于毕设,魏子雄认为做毕设最应该关注的事情是:你所做的和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是否一致。
她的的毕设灵感最初就是来源于她的一个想法。
“我一直认为所有的视觉层面的风格都可以被总结规律,人类是规律的提出和总结方,而机器则可以在相对小的规则范围内将效率拉到极致。”
从2021年开始,魏子雄就开始筹备《AVATARS人工智能化身平台》作品。
在毕设过程中,子雄花了大量的时间通过不断的尝试,去做不同风格的作品来模拟平台的多样性。
这个作品是想要构建和模拟一个创意工作者的人工智能化身平台,AVATARS整合创作者的规律与风格,并利用不同的人工智能自动训练完整的AI模型,构建创作者的人工智能化身,让其在特定风格里实现效率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可能性。
通过这个作品我们也能发现:解决同一个问题,一整个解决方案的难度,远大于不同小环节问题解决方案的集合。
《AVATARS人工智能化身平台》
作品赏析
06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5位毕业生毕设故事,毕设作品大概是最后一次放飞自我的机会吧。
这种不受束缚的创意、艺术发散,在被甲方毒打多年后回想起来,无疑是难忘的回忆,毕竟工作后做设计就很难随心所欲了!
如果你对他们的故事有触动,有感悟,不妨点点在看~
评论区聊一聊,这5位学生的毕设故事,你最喜欢哪一个?8月4日(下周四中午12:00)小Z将抽取点赞数前3位的小伙伴送出站酷周边礼包*1!
👉高考录取通知书设计太会了,镶宝石,送数字藏品,网友:我去复读了!
👉元宇宙里追求的虚拟现实,其实早在UI设计里就实现了?!
👉如果汉字有形象,那他大概会长这样!
👇点击去站酷
在看一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站酷学习”(ID:GOGOUP-GG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