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以文字纪实,以对话启发。
这里是《建筑档案》对话现场!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
重庆悦集建筑设计事务所 联合创始人
田琦
“田琦”这个主体,首先是作为建筑师的身份,其次是建筑学专业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人文地理摄影师。在这种多重身份之中,建筑似乎成为了他的一条若隐若现的主线。
跟随田琦老师登上了重庆的“远山”,在“远山有窑”,有远山,有窑,是一种“裸露的神色”。此次对话似乎就发生于“曾经那个具有少年感”的时代里,是一种关于灵魂的炙热。或许,我们都曾经历过野性的召唤。在“自我”与“约束”之间,依旧可以带着自己的“人字拖”和“牛仔裤”,执念一份目的之外,认真的自由。
-
非静止的建筑
“改变”或许才是常态
在传统的建筑学观念里,建筑是一种静止的艺术存在,自构、凝固、稳定,但某种意义上说,“改变”或许才是建筑本质的常态,它是鲜活的、动态的、演变着的。
于我而言,对城市与建筑的观察不是快门定格下的的片段式瞬间,而更像是厚厚一本不同时间、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下的影像集,那些变化差异间隐藏的线索脉络以及建筑与人不可预知的交集互动,是最吸引我的,也是我想表达的。
田琦在远山有窑施工现场和业主老刘的交流
我所做的一些设计就是在尝试捕捉“改变”,实现“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自身的,也可能是对外界的;可能是物理空间的,也可能是对人的改变:
远山有窑,以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作为功能更新思路去解决生计延续和传承技艺的问题,形成集陶艺体验、休闲咖啡、团建沙龙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乡村公共空间;
远山有窑
居住建筑课程设计,获2021“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金奖、2021“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金奖,作者:高嘉婧 王迟,指导教师:田琦
居住的可能性课程指导教师合影 2015年
大一的水彩画(右一),劳保皮鞋和牛仔裤是同学提供的
东京街头
给既有建筑改造课题选址
和学生一起进行田野调查
独立大街,伊斯坦布尔,田琦
海口骑楼老街,田琦
《磨心坡——即将消失的煤矿》组图,田琦
老工业遗存之重庆特钢厂
华人摄影大师何藩作品
《火车上的中国人》,王福春
本文图片由田琦提供
往期人物回顾
赵元超丨冯果川丨鹿先森乐队 | 何勍 | 张佳晶 | 王辉|张之扬|肖诚|毛大庆|李逸舒丨李振宇丨王晓东丨唐克扬丨李兴钢丨崔接成丨蔡尚文丨钱方丨王川丨吴晨丨刘涵晓丨何志森丨刘晓都丨陈展辉丨柴晟丨张樵丨张迪丨程艳春丨徐千禾丨马岩松丨朱锫丨刘家琨丨何智亚丨戴志中丨周涛丨王中德丨陈蔚丨庞嵚丨姚仁喜丨张晓晓丨蒋培铭丨张志晓丨张鹏举丨何健翔丨罗立平 | 温子先 | 万谦 | 彭翀 | 李景奇 | 刘小虎 | 李竟 | 孙树瓅 | 褚冬竹 | 胡劲松 | 赵晶鑫 | 杨宇振 | 刘珩 | 商宏 | 倪阳 | 叶笛 | 卢强 | Martin Jochman | 胡慧峰 | 孟建民 | 汤桦 | 祝晓峰 | 俞孔坚 | 王旭 | 周游丨华黎 | 童明 | 俞挺 | 张微 | 毛厚德 | 薄曦 | 张蕾 | 庄慎 | 王灏 | 梁井宇 | 施道红 | 刘宇扬 | 郑东贤 | 陈忱 | 庄子玉 | 王昀 | 王硕 | 齐欣 | 程泰宁 | 张宇星 | 魏娜 | 青山周平 | 林世彤 | 冯路 | 王大鹏 | 唐康硕·张淼 | 徐卫国 | 陶磊 | 王兴田 | 潘冀 | 迫庆一郎 | 陈璞 | 孙峥 | 李保峰 | 周榕 | 朱锫 | 胡哲 | 薄宏涛 | 房木生 | 孙祥恕 | 王学军 | 罗劲 | 刘临安 | 周燕珉 | 季凯风 | 胡越 | 陈一峰 | 陈阳 | 冯国安 | 冼剑雄 | 罗德胤 | 沈帆 | 何葳 | 王振飞 | 彭刚 | 李颖悟 | 刘道华 | 易介中 | 蒋晓飞 | 高志 | 王向荣 | 戚积君·李雯 | 赵敏 | 赵扬 | 韩文强 | 梁钦东 | 车飞 | 袁野 | 孙振华 | 曹晓昕 | 刘晓钟 | 杜孝民 | 窦志 | 黄居正
本文由建筑记录人原创撰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欲给档案君提供宝贵建议,请在建筑档案公众号中留言。
内容投稿邮箱:jzda01@126.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档案”(ID:jzda00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