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42亿却被说不香了,老干妈被冤枉
2021年贵州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出炉,#老干妈跌出贵州民企前十的话题上了热搜。
其实它就在第十一位。
数据显示,老干妈2021年营收42亿,比2020年54亿的营收少了12亿,销量断崖式下降,引发热议。
关于“老干妈不香了”的言论随之而来,尤其是导向品质改变和口味变化的评论出镜率相当高。
销量下滑,老干妈确实遇到了问题。
但是一个凭借产品口碑开创辣酱市场的“开山”品牌,品质和口感真会蹋这么严重吗?
与其被评论牵着走,我们更倾向挖一挖真相。
网友:现在不香是因为换了辣椒
真相:陶华碧2018年就把辣椒换回来了
在#老干妈跌出贵州民企前十 的热搜话题下,网友纷纷发表见解。
其中一个重点是:老干妈味道变了,不是当年的老干妈了。原因是2015年掌门换帅期间的“换料风波”。
2015年陶华碧的小儿子接手集团事务,为了降低成本,更换了老干妈辣酱的原材料。将原本12-13块钱一斤的贵州辣椒,换成了7-8块钱左右一斤的其它辣椒,后者辣度更加温和。成本降低,但也失去了原有的风味,因此失去了一批消费者,也留下了口味改变的印象。
此后2016到2018年老干妈的销量都是下降的,这条下降曲线跟“换料风波”是有关联的。
老干妈2016年销售收入为45.49亿、2017年44.47亿、2018年43.89亿元(2015年未披露)
在陶华碧重新执掌集团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回原来最好的贵州辣椒,并配合积极的营销,老干妈的销量在2019年就出现了扭转。
2019年老干妈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销量仍然突破50亿,2020年营收达到了54亿。
连续两年的增长,证明陶华碧的回归及时挽救了产品品质和口感。
如今,老干妈的掌门人仍是陶华碧老人。曾经拒绝贷款快速扩张老干妈规模,她说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慢慢把这个品牌盘大。重新出山的她在用自己老企业家的信誉在担保老干妈的品质。
我们有理由相信,老干妈品质和口感不会有太大偏差。
至于2021年的销量下降,老干妈是真不香了,还是被不香了?内部原因更多还是外部原因更多,都需要打个问号。
至少这次没换辣椒。
热搜前后流量飞升,
老干妈品牌好感依然
即使销量下跌,它也是国内辣酱市场第一,能跟老干妈的全国影响力一较高下的品牌少之又少,而老干妈的群众基础似乎也不错。
在上热搜之前,老干妈在抖音直播间开播,但三个月只卖了80万。700多条视频,最高一条的点赞量不过4万。
但是,热搜之后,流量飞升。
老干妈直播间最高在线人数首次突破160万,当天营业额也突破了10万。
一有声量,就有了流量和销量。
所以我们更愿意相信,老干妈不是不香了,只是被遗忘了。只要稍加提醒,消费者就会想起来。
怪就怪,老干妈失声太久了。
主动失声,只能被动挨打
借食品安全的光,老干妈最近有一次小范围出圈。
有网友发现,老干妈的包装从瓶子到盖子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带来不少好评。
还有网友在抖音晒出与辛吉飞的私信对话,“辛吉飞认证”老干妈的配料表,很干净,没有科技与狠活。
可惜这两条信息的阅读量并不高。
有关老干妈主动营销的信息,还停留在2020年和腾讯的乌龙广告事件。
老干妈也没有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小红书账号,抖音账号正在成长中。
比起不香的评论,它面临着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正在被遗忘,并且在互联网上的失声。
自营媒体的缺位,让大众看不到老干妈的最新动向,也没有正式的发声出口,只能别人说什么是什么。
一个销量下降的热搜,就能把它被打入品质崩坏的行列。
在双11之际挨这么一闷棍,销量势必受到影响。
而看了销量下降的热搜,还依然选择老干妈的网友,应该是源于对老干妈品牌原有的信任和好感。
相信这些网友内心有个共识:
销量下降的老干妈,只是慢了,不是坏了。
出招太慢
坐失细分市场良机
2014年,林依轮创立“饭爷”辣酱,抢走了辣酱的高端市场;
2015年“虎邦”辣酱诞生,抢走了外卖佐餐这个高频消费市场;
2016年以后,更多网红辣酱出现。李子柒辣酱售价30元一瓶,料足肉多的利益点正面对冲老干妈的真材实料。
新品牌层出不穷,老品牌也来分一杯羹。几乎与老干妈同龄的湖南辣味品牌“辣妹子”辣椒酱,深耕行业20多年,年销售额近10亿元。
老干妈打造了一个辣酱帝国,但市场还给消费者一个辣酱后宫。
多元化的辣酱品牌,扩大了市场规模,也加剧了竞争。
与同行的发力狂奔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年老干妈的知名产品依然是那几款,坚守着8-15元的辣酱阵地。
其实产品不变也没什么,椰树、可口可乐的明星产品也就一款,但是人家营销频率高,他们在媒体上的声音足以盖过其它。
渠道开拓慢人一步
2021年,外部环境因素,线下商业受到了一定影响。
这也许是老干妈销量极转直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传统渠道下滑,新型渠道布局不足。
老干妈的主力渠道是在线下,电商和网络直播不是它的销货重点。
在京东搜索辣酱,位列前三的品牌是虎邦招牌牛肉辣酱、李子柒好拌牛肉酱、海底捞牛肉佐餐酱等后起之秀。
在京东食材调味品店铺榜上,老干妈京东自营旗舰店排名24,显示4年老店,比同龄的海天、李锦记要晚两年开店;店铺关注人数不足十万,后两者的关注人数高达300多万。
显然,在新型渠道拓展层面,老干妈又慢了一步。
竞品向前,跑的慢就是倒退。
时代演进,还在用老一套的打法,也是倒退;
虽然依旧是市场老大,但老干妈的发展放慢了。
国货之光,何时加速?
回看老干妈发展历史,没有负面。
配料表干净,虽然涨过一轮价,但价格还是处于低位,在日常食用场景中依然是性价比之选。
国货良心,实至名归。
对于消费者来说,老干妈的排名不重要,有老干妈很重要。
老干妈还有一句名言:我不赚国人的钱,我去赚外国人的钱。
老干妈的产品畅销国际,且价格高出国内市场价格几倍,实在是值得骄傲的国货之光。
开局一瓶酱,装备全靠打,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的传奇故事,加上优秀的产品口碑,给它带来了很高的品牌好感度。
一度让老干妈成为曾经的辣酱顶流,不缺话题也不少热度,不打广告也能达到打广告的目的。
如今,老干妈上新不足,不能靠新品带来流量和关注;经典的产品却没有配套的营销赢得声量,主动营销的动作很少,还经常被动挨打。
它需要做出更大的改变,也需要新的故事发出自己的声音,跟上时代的消费节奏。
从1996年陶华碧创办第一家辣椒酱加工厂至今,已经26年。
至今不上市,不融资,不贷款,只是行动有点慢,除此之外没啥大毛病。
这样一个国货品牌,怎么可能说不香就不香了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品牌观察报”(ID:pinpaigcb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