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红利被上一辈吃完了,年轻人该怎么找出路?
回答一 | 作者:写诗的摄影师
前建筑师,现某自媒体up,个体户
知乎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0181495/answer/2677332752
如果有兴趣翻我五六年前的一个回答,我自己懒得翻了,我说搞一个行业基层员工联盟,相互薪资透明化,保护新员工权益。
就有人留言怼我:搞死老板对你有什么好处?
你看到没有,正常发放承诺的薪水,都能搞死他。这还是以前行情好的时候。
你就知道这个行业的基本面就是靠忽悠诈骗来维持运营,顺便让老板换法拉利跑车。
在我14年毕业那会儿,我的薪资是5000到手一个月,我同学有4600一个月的,在上海。在济南还有拿2000一个月的。
一直到16年初,都还有哈工大的为了抢我的岗位,愿意用6000稅前一个月来抢。
真正薪资飞跃是从17年开始,到了19年的时候应届本科生已经到手7000一个月了,哪怕民办三本,工作一年一万月发以上是基操。
但仅仅持续到了2020年末。
现在打对折的比比皆是。基本上回到了我毕业时候的状态。
也就是说设计院高薪其实满打满算就四年时间,让人误以为这是常态。
设计院正常情况都是领导三十万薪水,员工一年七八万。这是普遍情况。
但和当年又有所不同,我亲戚电力设计院退休的,他们当年是955,国企编制,退休了还老当益壮,退休金比我当初工资还多。
现在呢,五千块工资逼着你几小时内出图。我记得我身体很好的一个人,进设计院以后又是吐血,又是神经颤,肌无力,头晕目眩,每年检查费都是五千多。
当年华东某大型民企某华的老大得意地说:我们率先发起了价格战,把我们公司从二十几个人做到了一千多人。
你是做到了一千多人,但你也把可以挣一百年的钱缩短成了几年。
你看这十年过去了,设计院各种变革努力都失败了,就依然是老样子,进去就只能拼身体,更可怕的是你除了画图啥也不会。
我在工作第七年的时候就发现,公司里面我被压榨的最狠。00后都没我惨,00后加一会儿班就走,大不了不干,老板还的哄着,反而吃定了我这个三十岁的人,脏活全给我。这也是设计院普遍态。
好了我也不干了。
但是大多数三四十岁的人没得选。
其实我工作第三年就想转行,一直搞副业。只是赶上行情好又留下来几年,最终发现设计院狗改不了吃屎。
别问我转行干了啥,当年副业转正,小本生意,收入只有当年设计院一半不到。但是真他妈爽。自然醒,时间灵活。
在目前经济趋势下,未来灵活就业是基本态势,工作会兼职化,掌握一门过硬的手艺很重要。
昨天去修电脑,换个风扇,600一次。生意好的不得了,关键维修人员下班就跑。我老家平均薪水三千多,理发匠一个月到手一万二,以后这些技术工人的收入能和办公室民工持平甚至更高了。这就是手艺的力量。
思路打开一点,灵活一点,别画图画傻了。
知乎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0181495/answer/2300507148
不是设计院的红利被年龄大的吃完了,而是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所致,因为过去几十年,我们的国家基础建设并不完善,人民的住房水平有待提高,道路交通还有很多地方没有修通。并且高等教育没有培养出像现在这么多的土木学生,所以只能说是上一代土木人吃到了土木的红利以及时代的红利。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在的我们国家还会像几十年前那样会有那么多的项目需要建设吗,还会有那么多的新生儿需要住进我们设计的房子吗。而设计院却比几十年前多了好多好多倍,所以咱们这代土木人吃不到红利难道不应该吗,换种思路,多想想出路,比盯着老员工手里拿的那三瓜两枣有用的多。以后项目越来越少,领导就算对甲方再tian,也会有很多设计院失去竞争力,覆巢之下没有完卵。还是趁着年轻跳出去吧,再走下去有什么路呢。
回答三 | 作者:长缨在手
知乎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0181495/answer/2399072762
这个问到点子上了。先说设计院内卷的根本原因就是:
第一,前辈们把活干完了。中国的基建速度快,三十年走完别人一百年的路。所以大基建快结束了,前辈们都还没退休呢。
第二,他们把行业的技术进步空间干没了。在大概二十年前,设计人员地位很高。为什么?就是因为会的人不多。这么多年发展下来,不管是建筑、电力、市政等等,都没什么可更新的,技术人员越来越不值钱了。所以二十年前,设计人员甚至能以技术入股创业,现在,祖传图纸而已。
第三,年轻人面对内卷怎么办?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的技能,你会设计,那我学经营、管理甚至是投资。提高自己的多样性。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大家肯定不陌生:“人口红利”,那到底什么是人口红利呢?官方给出的定义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说实话,这个说法太晦涩深奥,一般人看不懂。
如果抛却官方说辞,按照咱老百姓自己的理解,那这个经济学家口中高大上的“人口红利”本质,就是由于能干活的人多,劳动力供应充足,导致劳动力低廉,劳动人民不值钱的悲剧,所以对于资本家们而言,人口红利自然是冠冕堂皇,但换个角度,人口红利中的普通劳动人民就只是一种可以持续消耗的资源和工具,所以民间并不喜欢人口红利这个词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歧视色彩。
所以对于劳动人民来说,人口红利越大,就意味着劳动人民的劳动力越廉价,就只能被迫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换取维持生计的资源!而资本家们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敢于肆无忌惮的压榨劳动者的价值潜力,把活生生的人当做工具来用,例如很多工人被迫连续几个小时不间断重复劳动,甚至于上厕所都要打报告卡时间,你还不能说个“不”字,因为廉价的劳动力有的是,你不干的话,老板分分钟就能再拉一车人顶替你!
不过大家一但提起人口红利,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工厂中打螺丝的女工、工地上搬砖的农民工等等,总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们不是人口红利的贡献方,但现在则不同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正逐渐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了,标志就是高级人才的白菜化,曾经的天之骄子们也沦落成了新一代的工具人,只不过他们被剥削的场所从工厂转移到了办公室,不管你干着外人眼中多光鲜亮丽的工作,不管你现在是在埋头做ppt还是写代码,在996、007工作制福报光环的加持下,跟那些当年在工厂踩缝纫机的女工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我所从事的设计行业,目前广大设计院们正迎来一波“工程师红利”潮!这波工程师红利的构成有两部分,其一是刚毕业的土木类专业大学生们,不管你是985还是211,在设计院HR们的眼中就是一只只潜力图狗,毕竟这批人除了一张毕业证书之外,能买房吗?能成家吗?能照顾年迈的父母吗?哪有什么资本去和设计院身经百战的HR们去对线呢?所以即便现在设计院在网上的名声早已烂透,但每年依然会有大批量的毕业生们,在HR们的一通忽悠下,无奈的当了设计院的红利。
另外一部分就是设计院成品工程师人才,他们被迫成为红利的原因则是因为自身的技术价值被相关政策越拉越低,这份功劳应该算在主管部门的头上,毕竟正是主管部门进一步放开行业准入资质门槛、大幅度削弱技术人员身价,才让越来越多的从业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技术人员,面对东家时,忽然就没了议价的底气,就以设计院常见水暖电专业为例,本次设计行业资质改革,直接砍掉了90%-100%的注册人员,把这些原本还稍微有点尊严的注册工程师们的底裤无情的扒掉。
如此绝佳机会企业怎会错过?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缩编甚至全部裁撤相关技术人员,或者相同岗位谁要的工资低就用谁,除了被迫接受之外,你还有什么选择吗?技术人员长期倚仗的“越老越吃香”的规律,从此被证明是南柯一梦,对于那些没关系没背景没人脉的“三无”技术工程师们来说,曾经幻想着以技术立足行业的想法,如今看来是多么的天真幼稚!
所以说,工程师红利不是工程师的红利!各位工程师们,面对来势汹汹的工程师红利,你想好要怎么办了吗?
回答五 | 作者:匿名用户
知乎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0181495/answer/2678866933
年轻人也要分情况看的:
1、985.211本科及以上不要进任何与地产相关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咨询,设计,施工,监理,平台公司等
2.双非一本,尽量不要进本行业,没找到更好的方向前,可考虑建设单位,平台公司等甲方单位过渡。乙方单位均不建议。
3.普通本科,优先甲方单位,其次设计,咨询等乙方单位也凑合。施工嘛,工作环境看能不能接受。
4.本科(不含)以下,还是可以在行业内混一混的,毕竟想转行,出路也有限。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设计e周”(ID:iedayc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