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后上海工作一年,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感。

硕士毕业后上海工作一年,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感。


只是挑战的开始

身处逆境

小贴士

简介

笔名:又见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景观建筑本科;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景观环境规划硕士;

工作经验1年

先简单概述下笔者的情况,因为毕业时恰逢2020疫情爆发,计划的意大利游学因为办不了签证,项目被迫终止。迷茫之际决定先暂时在上海工作实践一下,就在2021年初签了一个民营房地产设计中厂,当时虽然有了解公司整体评分不是很高,但幸运的是主创很有实力,学到了很多设计概念与实际构造的知识。不知不觉也就工作了一年。

我可能是这个大环境下有些运气,加上学历还可以,所以勉强还算平稳。但公司相比前几年已经明显出现颓势,比如身边的同事突然就去人事部谈话然后被裁,年终奖不及一个月工资。并且公司的无效内卷非常严重。

我的个人建议,对于刚毕业想要继续提升设计能力的同学,还是不要直接去商业公司。虽然我这一年通过做户型快速学到了很多知识与规范。但除非你自信可以在职场关系中如鱼得水或者有意向往产品运营或者市场方向发展,并且你能够承受长期加班与重复单调的走量强排,否则还是先选择独立设计事务所,在对建筑设计有热情的时候多接触一下更纯粹的建筑设计流程。

对于还在思考去向的同学,我认为今后行业会是这么一个大趋势,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自己的特长与性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和环境:

● 

1. 国内外知名大型事务所,国企大院或联合体参与大型市政项目概念设计或者高端别墅投标(TOD项目,大型公园。。。)

2. 小型独立设计事务所参与更后期的竞赛投标(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民宿。。。)

3. 甲方地产设计民企,专门做精品住宅或者主题式项目(养老住房,文旅楼盘-类似阿那亚)


再说一说行业颓势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时常听说其他民营大厂里有年轻设计师突然猝死的悲伤故事,或者设计院如何压榨员工等等。其实每个行业都会经历繁荣期与萧条期,有不尽如人意,但这个行业还是会继续延续下去。我也有学弟学妹转行做交互设计,但这是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选择。我们因为身处其中所以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包围,看到别的行业好可能也只是局部的某一方面。也许大环境下建筑行业的风口已经过去,但不代表这个行业就灭亡了。

高周转的走量时代结束,意味着另一个小而精的时代到来。在做建筑建筑同时,也衍生出比如文旅产品开发,参数化幕墙设计,绿色建筑材料。各种需要跨专业知识的分支。因此建议同学们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兴趣爱好。不要被太多外界的因素所干扰。机遇与风险并存。这个行业的确不再向以前那样稳固了,但也比以前更加丰富灵活了。


想躺平的打卡机器

这里也给即将求职的同学们一些建议:首先是拿出自信,然后是客观认识自己的技能与特长。适合的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刚刚开始都要经历探索自己与试错的过程。在积累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中逐渐找到现实的参照,不要被太多主观的因素干扰。他人的意见是可以参考的,但不是左右你行为的主因。我有遇到过优秀的同事被前公司pua的,也有确实工作能力不足但是与老板大吵觉得老板在打压他的。其中的平衡只能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与思考去探索。在某个方面学习的特别快,而在另一方面就相对吃力一些,都是正常的事情。重点是要在明晰自己的工作特长或者不足以后,针对自己的目标,有的放矢。发挥自己特长,同时补齐短板。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做出一个好方案的能力,还需要团队协作,任务管理,高效沟通等等能力。当然同学们也不要因此畏难,激流勇进,认真积累才能走向成功。

中美建筑行业对比




因为之前也在美国的景观设计公司实习过。美国的景观和建筑主要为私宅花园设计,政府项目和企业园区。基本没有高周转的项目。客户粘性强,大多数时间都是要推敲设计,和甲方还有各专业设计师磋商很久,周期慢的甚至会有个2-3年。我实习的半年里基本上就是去现场看一看,针对某个小节点出几个方案大家一起头脑风暴一下。有时也会略感枯燥,虽然能接触的新东西不及我在上海三个月的工作内容。当然快不一定就是好的。之前有个同学在旧金山某国内知名度还不错的事务所做学生实习,每天的工作就是去看着3d打印机。但好处是可以观摩设计团队设计,周五还有交流下午茶等等,利用这些工作时间他依然给公司主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拿到reply offer。


疫情下的上海建筑




这次疫情也可以看作是对上海各行各业的一次重创,虽然可以线上会议,但因为被封时间时间太长,一些同事远程控制的办公室电脑出了问题,it也被封没法解决;而且沟通效率与办公效率终究比不过大家一起在办公室里。在被封的前几周大家还饱受没有食物的焦虑。再加上持续不断的各种新闻与核酸检测。我的很多朋友们对这个一开始抱着期望,努力打拼的城市感到失望,我相信解封后一定会迎来一次“离沪潮”。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事物到达谷底之时,也是重新走向繁荣之时。所以我对上海解封以后的就业环境没有太过不乐观。即使送走一批失望的人,这座围城也会旁观着,迎接下一波怀揣希望而来的人。


我的经验不能以偏概全,仅是我自己的感受。最也总结几个关键点:勤于思考,客观的认识自己并接受自己。希望我的建议能给即将踏入社会的同学们一些经验,帮助同学们思考。


本篇文章作者

又见

参考资料:



排版、审稿 | 望歸山


東西小院工作室


◐ 拆书稿|闲情杂谈|人物专访|大房子、小房子 ◑

转载及合作:ZRY51751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手记”(ID:DongXiXiaoYuanStudi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