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推荐 | 案例分析 | 拆书稿 | 杂谈 | 网课
东西小院工作室:探讨有温度的建筑学
推荐理由
作者简介
很多建筑师让别人记住自己的方式是造型和空间,比如扎哈哈迪德、安藤忠雄。隈研吾则很特别,他让别人记住自己的方式是使用材料的独特手法,就是他的建构手段。
多年来他一直在设计实践中探讨“建筑怎样才会消失”的命题,尝试用无秩序的建筑来消去建筑的存在感,从当下性和本土性出发,考虑把这种混沌实现在一个建筑中,使它与周围的混沌融为一体,这也正是这位以“负”为“胜”的建筑师魅力所在。
内容梳理
Part 1
序言 ——对本书目的的阐述
20世纪从美国开始,建筑、住宅成了这个时代欲望的化身,在他们看来,无法脱离大地,跟随大地一起慢慢变腐朽的房子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所以住宅开始演化成一种竞相购买的商品,从柯布西耶、密斯到库哈斯,他们都不尽相同地以割裂作为创口来表现自己的建筑,建筑开始背负着必须从环境中突显自己的可悲命运。
他要做的是颠覆建筑这种从环境中突显出来的可悲命运,要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连接起来:“回到那块大地,重新审视建筑; 再一次将建筑与大地连接起来。颠覆欧洲建筑从希腊、罗马时代沿袭下来的割裂手法。”
暴露从而颠覆,实践这种颠覆,以此告诉人们我们还能够有别的选择,便是本书的目的。
Part 2
“连接” 的两种思想
01.玻璃之家
以色彩作为媒介,重构连接物质与意识的桥梁
阐明目的后,正文部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谈自己的作品,而是从布鲁诺·陶特的思想观念说起,在陶特看来,建筑不是一个造型,也不是一个形态。他认为从将建筑作为形态加以认识的那一刻起,人和建筑的距离就产生了。这时,人与物质、意识与物质被分割开来。
为了打破这种割裂,他曾企图以色彩作为媒介,重新构架物质与意识之间的桥梁,并在“玻璃之家”的室内填满了无数颜色的棱镜玻璃,利用色彩这种让人觉得主观而又暧昧的东西,消解建筑与环境的界限,渴望人与世界通过它获得一种原始的联系。
但当时建筑只能通过几张静止的,黑白的照片被评价,被判断。在静止的黑白照片里,透明性,光,全都感受不到,多用曲线和曲面,拥有恣意形态的物体总会不分青红皂白被囊括到”表现主义”名下,陶特关于“消解”的苦心孤诣的尝试却是落了个表现主义的命运。
02. 空间与时间的重合连接物质与意识的依赖
陶特之后作者又提到了20世纪建筑、美术面临的最大的困难:物质与意识要连接起来(建筑与环境的连接),只有依赖于空间与时间的重合才有可能实现。
关于如何在建筑中体现时间,隈研吾提到了两种详解:
吉迪恩在《空间、时间、建筑》一书中认为现代主义建筑中的玻璃穿越,使得原本不可能重叠的两个空间重叠了起来:即内外空间的同时出现。利用这种“透明性”和“同时性”表现出“空间——时间”的关系,消解建筑与环境的边界。
隈研吾以柯布的作品来给出这样的解释:柯布通过在建筑中设置一系列的楼梯,坡道来导入一种螺旋状的运动。人们通过在其中的运动将时间和空间连接起来。在分析柯布为何将他建筑内的楼梯,坡道都独立的凸现出来的原因时,隈研吾认为是为了用照片这种媒介将运动实体化。
不过他最推崇的应该是陶特的做法:将时间以他活生生的流动状态与空间连接。在日向邸中陶特的做法是通过一系列高差,但不突出楼梯的造型,强调主体在运动时所观察到的对象的细腻变化。这包括顶棚,地面,墙面的材质变化,以及空间转换时印入眼帘的不同风景,通过运动,打破空间的静止状态,随时间一起流动。
Part 3
建筑与环境“连接” 的设计方法
玻璃、水的消解或埋于地下
关于书中提到的项目,我最喜欢龟老山观景台,这个项目有一些小插曲,起因是这个项目开始时不是要做成一个观景台,而是要做成一个塔,而当时负责它的建筑师对场地造成了一部分破坏,引发了当时民众的抗议,所以后来改由隈研吾来设计,并且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隈研吾说服了当地的政府和民众同意把塔改成观望台,Kuma桑语言功底这方面倒是引发了我的好奇~
不过回归正题,这观景台对隈研吾来说却是个矛盾的活儿,因为环境优美,所以要在那里建观景台,但又因为建起了观景台,那里的整体环境就会遭到破坏。因此一开始为了消除造型体的矛盾、观景台的矛盾,隈研吾开始想到把它做成透明的,模糊建筑与景山的边界。但因为对透明性的怀疑最后这个方案被放弃了,他希望在山的龟裂当中,重新走向复原与自然共生。
让一个建筑实体隐去,有两种办法:让它透明,或将其埋藏。隈研吾选择了第二种。在建筑只要可以不需要以造型体出现的情况时,他都会采取将建筑埋入地景观之中或是隐藏与环境之内,不得已非得以“造型体”出现的状态下,他考虑的方式是如何尽可能的消解建筑的造型,当然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反造型”而反造型,而是为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保持自然的多样性。
结语
欢迎加入QQ学习交流群
群号:984785552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手记”(ID:DongXiXiaoYuanStudi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