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已去,秋凉气爽,正是观展好时节。
日前,由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博物馆、北京画院承办的“人.境一一古代文人的园中雅趣” 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开展。
展览现场
步入博物馆的大门,场馆一角已悄然搭建起了白墙黑瓦,竹石轩窗,水雾缭绕,俨然一方微缩版江南园林景致。于馆中“造园”,于画中“见园”。
展览聚焦中国逾千年的传统绘画中最重要的创作母题之一:“园林宅邸”画及与之相关的古代绘画作品,共展出中国古代绘画作品70件套,逾半数展品为国家一级文物。展览名称“人· 境”,出自东晋陶渊明的著名诗句,暗含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哲学”思想。
展览现场
除38件辽博馆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外,此次展览还汇集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苏州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八家国内知名文博机构的32件重要藏品,部分甚至为海内孤品。
另外,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包括马远、徐禹功、王绂、陆治、沈周、周臣、文徴明、夏昶、唐寅、龚贤、谢时臣、王鉴等中国绘画史上的重量级画家。
展览现场
从吉林省博物院借展的清龚贤《湖滨草阁图》、清恽寿平《鱼藻图》、清华喦《临镜图》等国家一级文物,原件仅展出20天。
来自镇江博物馆的明谢环《杏园雅集图》,更是这幅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佳作近20年来的首次外借展出。
明 谢环 杏园雅集图(局部)镇江博物馆藏
明代谢环《杏园雅集图》是描绘一次文人的集会。画的是当朝官吏杨荣、杨士奇、杨溥等人在杨荣的杏园内聚会的情景,画家谢环本人也在其中。画面绘有三杨、六学士、十四童仆及画家本人。为镇江博物馆收藏。
杨士奇 《杏园雅集序》
该卷卷首题“杏园雅集”四字,故名。卷后保存有当时雅集者杨士奇隶书《杏园雅集图序》;庐陵杨士奇、建安杨荣、南郡杨溥、临川王英、泰和王直、庐陵周述、安成李时勉、文江钱习礼、泰和陈循的即景诗各一首;杨荣《杏园雅集图后序》一首;以及翁方纲乾隆五十六年为初颐园所作长篇考跋。诗文共长667厘米,均用雨过天青笺、藕金笺相间裱接,接缝处钤“关西后裔”朱文方印。全卷既无作者款识,也无印章。
明 谢环 杏园雅集图(局部) 镇江博物馆藏
此画在构图上画家作了巧妙的构思,为了避免平均排列而出现的呆板构图,就将所画的人物分成几个组,有的三五人同在案儿前赋诗作画一组,有三位雅士聚集在一起在晤谈,高谈阔论,神情轻松闲逸,有四位雅士前后行走,缓步地向棋案边走来,有的单独在行走,边走边观赏庭园的景物。画面人物衣冠齐整,各依品第。每个人虽然都近于作正面画像,但神态和姿势各不相同,曲尽其态。
明 谢环 杏园雅集图(局部) 镇江博物馆藏
有学者认为,全画笔法工细,赋色浓艳,层次井然,可以看出画家在山水、人物、花鸟、台阁诸多方面的较深造诣。人物、树石画法自南宋院体李唐、刘松年演变而来,然而工致平和有余,论气势则显逊于浙派。
也有学者指出,这次杏园雅集杨士奇借助杨荣(福建人)的私家花园——杏园,并约上杨溥,举行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朝廷文官大臣的假日聚会,而是带有隐蔽色彩的江西文官集团的同乡聚会。七位江西人和两位非江西籍的阁臣共同举办了杏园雅集。而江西文官集团的实际领袖是杨士奇。这张画凸显了当时明代政治的地域特性。
部分重要展品
此次展览分“林泉之心”“雅游适意”“壶中天地”“诗画映景”四个部分。
明 沈周 东庄图-耕息轩 南京博物院藏
明 沈周 东庄图-曲池(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明 沈周 东庄图-西溪(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明 沈周 东庄图-南港(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明 周臣 春泉小隐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石涛 古木垂阴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南宋 马远 月下把杯图页 天津博物馆藏
明 沈周 魏园雅集图轴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沈周 魏园雅集图轴(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沈周 魏园雅集图轴(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文徵明 桃源问津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陆治 唐人诗意山水册 苏州博物馆藏
明 谢时臣 杜陵诗意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伯仁 石湖草堂图卷 苏州博物馆藏
清 龚贤 湖滨草阁图 吉林省博物院藏
龚贤《湖滨草阁图》,作者用浓重的画笔描绘了太湖之滨的景色。画中前面土坡上杂树十数棵,大小不一,远近各异,疏密穿插,并以墨色渍染,墨色层次丰富妥帖自然。整个画面表现了月光下春色旖旎的太湖美景,文人雅集的意境跃然纸上,正如画面右上诗中所言:“楼台结在太湖滨,湖水沦涟明月新。宾客到来无远近,尽乘玄鹤当车轮。”
清初 王鉴 虞山十景图 苏州博物馆藏
清初王鉴《虞山十景图》册十开,画“大海回澜”“桃源春涧”“西城楼阁”“昭明书台”“拂水层峦”“维摩宝树”“湖桥夜月”“吾谷丹枫”“云护龙祠”“藤溪积雪”十景。一开墨笔,二开青绿,七开浅绛。作春夏秋冬四季景致,取法宋元各家风格。款署“壬子(1672年)春”,时年王鉴六十四岁。
清 黄易 崇洛访碑图册 故宫博物院藏
据悉,展览将展至10月16日。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术报”(ID:meishub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