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到底该了解多少现场知识,才够用?

设计师到底该了解多少现场知识,才够用?



dop设计(ID:dopdesign)原创

作者丨东晓

编辑丨dop小师哥

做为设计师,你一定面临或曾经面临过这些困惑: 

1、项目图纸好不容易改完,结果现场出问题,落不了地,又要求改图,怎么办?

2、自认为可以实现的工艺做法,施工队死活说做不出来,怎么办?

3、抱着一堆图集,誓和项目问题磕到底,但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怎么办?

4、总认为自己的项目落不了地,是因为现场跑少了,但是,每次去现场都是一脸懵逼,怎么办?

……

当下的你,如果有这些困惑,或许,本文可以帮到你:

Ps:本文内容较多,建议先收藏,后阅读


困扰每个设计师的难题

每次和年轻设计师沟通时,东晓发现有几个现象经常挂在他们的嘴边:





诸如此类的现象的表现形式实在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一言以蔽之,大概的意思是:

“因为自己缺乏现场知识,所以导致参与的设计项目落不了地,造成天天加班改图的现状;而去到现场面对施工班组又没底气沟通,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去高效的学习工艺构造和施工节点等现场知识,循环如此,相当困惑”

中招的童鞋,请自觉在文末的留言区报道


设计师要了解什么样的现场知识?


之所以会发生以上的现象,其实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设计师并没有掌握让设计实现落地的知识体系

换句话说:“大多数年轻设计师,掌握的知识,都是怎么把一个设计做到好看,忽略了怎么把一个设计做到合理"

 

举个例子:


设计一个方案时,你可以把你的设计理念,灵感溯源,文化符号,用户分析,动线推导等内容讲的头头是道,顾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需要这样设计,而不是那样设计……….你都可以讲得一清二楚。

因为在你看来,如果没有设计理念,文化符号,用户分析等等元素的支撑,你的创意概念,表现形式是站不住脚的;

既然在方案设计中是如此,那么在设计方案的现场落地过程中(深化设计,施工现场)是否也是如此呢?

如果只知道图纸上的那些线框怎么画,而连自己画的线框表示什么材料,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用它都不知道,只是照搬标准图集上的做法;


这和你在看一个大师的案例时,只看到它是东方风格,而不知道他为什么在这个空间中应用东方风格一样;你模仿的永远只是它的表面形态和设计造型。


如果我们在画图时压根不去思考设计的比例关系,尺度关系,规范标准,成本控制,基层与完成面的关系等因素,而为了保证设计的美观,而单纯的套用国家标准图集,甚至是一些不那么标准的图集,这样的做法,和在学校里面只为完成作业的小学生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既然选择了设计行业,那么下面这句话,东晓认为,应该是每一个行业新人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你到底是在为画图而画图,还是在为做设计而画图?”

回到我们的问题,设计师应该了解多少现场知识?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知道,设计师应该了解什么样的现场知识?先明确目标,再着手行动!


上面举列的都是很多设计师想了解的现场知识,但是,面对那么多设计师需要掌握的知识,我们的建议是:“先掌握构造做法

当然,我们指的构造做法不仅仅是节点图纸;而是指:“在还原设计过程中,通过应用材料,工艺,设计,收口,成本等等知识去还原设计,并指导施工的一个综合的知识系统”


只有当你有了这样的知识体系后,你就等于有了一个后盾;下次,你在遇到施工方说你的设计落不了地时,你可以从容的告诉他,你的设计应该这样去落地,用了什么材料,基层应该怎么做,应该和其他设备及造型收口等等,通过更加专业的知识让他们心服口服,否则,只会被施工方忽悠的团团转。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3个问题:

现象1:就是因为现场去的太少,才学不会工艺吧?

作为设计师,现场当然是必须得多去的,但是,在没有构造做法知识的基础上,就算有机会去到施工现场,你也只是去走走,压根不知道应该看些什么,学习些什么;所以,先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再去到现场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现象2:我到底应该了解多少现场知识,才够用呀?

我们的建议是:“在设计过程中,基本的构造原理,材料属性,工艺做法,质量通病了解后,就差不多了”,更确切的说,只要把dop出品的《室内设计实战指南(工艺&材料篇)》提到的知识消化七七八八,我相信就已经完全够用了。


现象3:我到底应该怎么学习节点图,才高效呢?

节点图的学习是每个设计师都绕不开的话题,下面东晓会花些篇幅,给你一个理解节点做法的“底层方法论”,它是学习节点做法的根本套路,深刻了它后,再次面对节点图,将变得完全不一样。 


一张图,搞懂装饰节点的底层逻辑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这3种难题,东晓过去几年,经过实地调研和学员反馈,最终总结出两方面原因:

一是对材料与做法的偏见

对基层材料和构造原理的不熟悉,不理解和不重视,让绝大多数设计师群体中诞生一些可怕的现象;

例如:

自己明明知道自己图纸上表述的图例是水泥板的基层,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要用水泥板;

一个空间吊顶,文字描述写的是矿棉板吊顶,结果材料符号上则表示PT-01-乳胶漆饰面


明明是洗手台的石材收口,结果却采用海棠角收口

……

二是对难度和成本的偏见

尤其是没有实际现场经验的设计师,在操作实际项目时,都会对构造做法的难度和学习成本存在一定的偏见;

一方面是,很多设计师随意套用规范图集的节点图纸,不考虑其他因素,造成上面提到的常见错误;

另一方面,则是设计师认为工艺节点太难,太复杂,压根不去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这两方面的原因,最终造成了当下年轻设计师对于构造做法又爱又怕的纠结情绪;如果用一个形象化的图片展示节点构造在他们眼中的形象,我想下图应该是一张完美的诠释:


但是,装饰节点构造,真的那么难学吗?有没有一套学习方法论呢?

老司机眼中的节点

上面提到的两方面问题是每个新人都或多或少会有的困惑,既然原因都找到了,那么,剩下的就是解决问题即可:

对材料和工艺的不理解和不熟悉这个问题而言,我们需要慢慢积累。我写作《室内设计实战指南(工艺&材料篇)》的初衷,也是为了能更好的帮助设计新人解决这个问题。

(更多关于室内设计师必知的深化设计、工艺材料、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给排水、强弱电、木石铁布皮、陶竹藤麻瓷等设计知识与落地要点,这里都有详细的解读。)

 本文的任务是“打破设计师对于节点学习难度的偏见”,不是打广告,所以,我们回归正文。

首先要肯定,对室内装饰的节点做法的学习,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但是它也并没有那么难,前提是你得掌握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论。

如果说,在新手眼里,面对构造做法就像面对一头霸王龙的话,那么在老司机眼里,它绝对是一头可爱的小恐龙。


到底怎么把这头满面杀气霸王龙,变成乖巧可爱的小恐龙呢?

 

咱们一步步说:

 

构造做法的简化


其实一个装饰空间就跟人体构造一样,同样是由“骨肉皮”构成的,我们理解构造做法,完全也可以按照这个思维模型来理解。


骨:骨架与基体


骨架是任何构造的基本载体,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基体,它可以是混凝土,加气块,轻钢龙骨,钢结构甚至是木头等一切起到支撑作用的基体。

 

人的骨头是承载整个身体重量的根本,全部的重量都是压在骨头上的,所以,骨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状态。

 

和人一样,一个空间能否使用长久,并不是看收边收口多么精致,饰面粉刷多么细腻额,而是看它的“骨架”是否稳固,是否有存在质量问题的可能。

 

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建筑,可以使用那么久,就是因为他们的骨架结实,所以,不管饰面怎么破坏,只要建筑图纸还在,就能完全修复。

 

肉:平整与基面


我们都知道,从某些视角来看,肉的作用是连接骨架与皮肤的缓冲层;


若光有骨头,没有肉的连接与填充,那么一个人不管多么健康,多么阳光,但是,带给人的感受也只是一具皮包骨的样子;

 

构造做法也如此,就算骨架多么稳固,没有肉的填充,皮肤再好,也是挂不住,且不牢固的;


所以,我们说的“肉”,是指连接基体与骨架的填充层与缓冲层。如:石膏板,阻燃板,金属板,腻子层,找平层,粘接层甚至是未做表面处理的基层材料本身

皮:饰面与装饰


我们所谓的“皮”是指:设计师最终想达到的饰面效果,都被称为“皮”;如:光面乳胶漆,哑光大理石,酸枝木木饰面,玫瑰金不锈钢甚至是基层板刷油漆

 

只要是对表面进行了刻意处理的装饰材料,我们都称为“皮”

 

正所谓“一白遮千丑,一胖毁所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人们的身材,比例外观都相近时,我们判断一个人的美丑与差异化,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外表的妆容而定

 

这个道理放在装饰构造上也不例外,如:同样是混凝土墙刷腻子基层,做壁纸和刷乳胶漆给人的感受就是不一样。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前端创意时,设计师更加关注“皮”的层面,而后期落地时,则更应该专注“骨与肉”。

 

理解了这个模型,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在数学的世界中,任何数字都可以用加减乘数来求得,同理,在构造做法的领域,任何做法都可以通过“骨肉皮”来解释并记忆。

 

举几个例子:

 

为了方便你的理解,我们来看看实际节点中,我们应该如何应用“骨肉皮”的思维。


△ 金属门套


△ 木饰面墙面


△ 乳胶漆天花


△  湿式地暖做法


△ 玻璃隔断与石材墙收口


懂了“骨肉皮”,基本上等于拿到了高效学习装饰节点的钥匙,后面你要做的,就是用这把钥匙配合一些思维工具,去熟悉标准节点,而后“使用标准图集,解决节点问题”。

 

这,就是高效学习节点图的不二法门。

最后,简单的总结下本文想要表达的观点:

1、设计师到底要掌握什么样的现场知识呢?

我的建议是:“先掌握构造做法”。当然,构造做法不仅仅是节点图纸;而是指:“在还原设计过程中,通过应用材料,工艺,设计,收口,成本等等知识去还原设计,并指导施工的一个综合的知识系统

2、设计师之所以害怕绘制节点图,是因为对材料和构造存在偏见,同时高估了学习节点的难度这两方面的原因。

3、怎么打开高效学习节点构造的大门呢?

答案是“骨肉皮”模型,只有理解了不变的规律,才能更好的记忆与应用。

希望本期内容对你有所启发。

 相关推荐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室内设计工艺做法

向你推荐《跟着东晓逛工地》

▽长按图片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网站

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设计师,对大部分设计师来说施工工艺都是做设计的第一块绊脚石。

大部分设计师都认为去工地待一段时间这些施工工艺问题都能解决掉,事实上却是,60%的设计师没机会去工地剩下40%的设计师去到工地现场也是一脸懵的状态,压根就不知道如何把控施工细节。

但是由设计得到出品的《跟着东晓逛工地》就能帮你解决以上问题,深度理解豪宅施工落地全过程设计要点、360°现场全景图、现场实拍工艺讲解、工艺样板间全程跟进……

课程价格是大家最关心的,好吧,课程原价是399元,今天(4月1日)中午12:00至今晚(4月1日)24:00,购买该课程可找dop小小师哥领取60元优惠券~

设计得到年费会员直接购买即可满减,不需要领优惠券哦~

△添加dop小师哥领取优惠券

顺带说一下设计得到年费会员


设计得到年费会员

8000+知识点、4000+vip专属教学视频

4322篇干货技术类图文

海量会员专享设计资源

任你挑选

365天,每天仅需1元钱

据统计,做到这种程度上的vip服务

至少达到1699元/年

年费会员免费观看的课程大概还有这么多↓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课表△

  更多推荐  




- End -

看完记得点赞、转发、在看3连

找dop032,领“dop设计大礼包”

点击“阅读原文”,为自己的实力加分!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op设计”(ID:dop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