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我的人可能对我不陌生,在你早晨8:00左右的朋友圈里经常看到这颗♥️推荐的设计文章,也会时不时的听过这颗♥️组织的各类直播(公益)分享。其实现实中的我也是有正经工作滴。我从农村进城后,一直就读于中国的“社会大学与设计大学”,一直在“进修”和“考试”,至今仍未毕业。对于一个低学历的毛头小伙来说,一路拼搏,就是为了实现更多的不可能,为了当时发愿帮助更多人的初♥️。
(文末有福利彩蛋)
马良“前生”
东奔西跑
那年冬天和许多北漂一样,初来乍到的我先后呆过海淀、大兴、也呆过朝阳。连续吃过1个月大饼,也曾睡过几次街头。做过装修小工、也当过汽修的学徒工,最后差点被父亲安排去学厨师。之前所做过零散工作,都是父亲给安排的“赢取白富美”的传统行当。
一天父亲出门回来后,从兜里掏出一张学电脑的传单,笑眯眯的对着我说:“学这玩意吧!这玩意能成,将来肯定都是电脑、手机时代了,这玩意肯定吃香”。我因为出校门比较早,电脑这东西也没碰过多少次还挺好奇的。所以也就答应下来去学习。没多久家里凑了点钱,就给我报了一家大山子附近的电脑学校。从那天起,我就开始了每天玩电脑的日子。(现在想想父亲还是有些远见的,我也打心底佩服这个男人)父亲给我选的“学电脑”这行,真的是改变了我的现在。
那年,我20出头。
那会,对于我来说并不知道设计是什么?也是因为培训学校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只知软件,不懂理论。起初的培训学校只教你软件层面的入门,比如:如何学PS、PageMaker、AI等软件操作和命令。这是我走弯路比较多的一段经历。但是学过这些工具之后,再当我出去逛时看路上的海报和广告、商场里的各式包装等等这些时,自己脑子里是带着一种设想去的。看看这,看看那,脑子里都在设想:这个是拿什么选项做的,这个是拿什么面板执行出来....
那会,经历种种都是自己人生懵懂的开篇。
这一阶段的TIPS:
- 找培训学校一定要慎重。
- 现在的软件都很易懂多研究一下就好。
- 年轻时多去闯闯挺好;
发现在偶然
在学完后的几个月内,我时常会泡在网吧里开个电脑“消遣”一下。那会,网吧人气很火,有组团打游戏的、有刷百合找交友的、有看某类“动作片”的。有中年的、有未成年、还有些上岁数的打工仔,都在这网络中这样或那样的“活着”。而那会,对于我来说上网啥都干不了,充其量就是熟悉windows2000,XP的操作而已。
当年网吧摄像头拍的
在网上“遨游“的我,不经意间逛到了当时很火的几个设计站点:比如:闪客帝国、sj63、蓝色理想等网站,就被那些静的,动的画面吸引住了。
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去网吧上网对于我来说,变有事儿可做了。
这一阶段的TIPS:
- 网站不用多收集,知道几个顶尖的就好。
- 收藏的东西不能落灰,时不时去翻看。
- 不要人云亦云的活着,要去思考想要的。
“同事”是太阳
一次,回到家后就对我姐说:“我想要看一些类似的设计书学习一下”。姐姐也是看我真想学,就抽上班调休的时间,去首都图书馆给我借了几本书。
旧照片
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从春天的早,到夏季的早、再到深秋的早,每天早上我都会带着2-3本设计书在望京公园的河边看书。除了带些吃的和水、纸笔、外加爱国者mp3外没有旁物。在那颗大树下盘腿一坐就是一天,累了就躺在鹅卵石上小鼾一会,困了就唱几嗓子。
这样的无拘和自由现在回想起来很充实。
记得那会看了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就是梁景红老师的网页设计师谈设计思维与网站视觉设计丛书(当然这不是广告〜!〜,这个书很难买到了)。
当年常拿的一本书
在里面学到一些关于网页设计的基础理论,当时对我帮助特别的大。在看到好的内容,就会做这二个动作:一是:朗读出来加深印象。二是:记在本子形成日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针对性提高”。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春夏秋三季。
这一阶段的TIPS:
- 遇到好的书可以先去试读。
- 看东西的时候,一遍看不懂再看第二遍。
- 看书配合读+写这二种方式吸收会更好。
帮助过我的人
就这样学了一段时间后,姐姐攒了几个月的钱给我买了台式机,那会就利用在家做的练习作品和在网上接的“威客”私活,归整了灵散的作品集后,就开始在各大招聘网海投简历了。
没过几天,一家在建外soho的设计公司约我去面试。哇,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你要知道:”对于我这样完全没有系统认知的非科班来说可以被某设计公司总监相中,感觉真的是没白搭时间“。当时的人事杨姐给我说了很多,说喜欢我这张”干净的白纸“和好学的孩纸,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就这样经过初试后我就上班了。
那会每天的工作状态就是当”长发飘飘“总监的小跟班,时不时的去一起见客户、做笔记、帮人家拎MAC本,觉得还挺有STYLE。见完客户再回到公司,做在电脑前开始做图。
那是2010年。
这一阶段的TIPS:
- 没有机会之前要学会不浮噪。
- 机会来了之后要善于把握住可能性。
- 你要想成事就得肚子里有东西。
开始“重生”
从12年开始之后,我就一头扎进了电商领域做视觉。(当然现在已经离开电商行业很久了。)那会电商行业很是火热,先后在优购网、银泰网工作过4年左右。这段时间里,从没有设计章法再到循序渐进的在每次需求中反复试错、反复调整再到反复尝试新玩法,慢慢的开始感觉自己在进步,在银泰网的那段时间是我进步最快的阶段。
北京 的秋
在当时那个电商团队中,各类人的风格各异(有游戏视觉转电商的,会更注重视觉的质感和形式感、有做平面的会更注重整体的品牌感和字体设计、有做时尚感的会更注重图像的选择和版式的处理细节等),你可以在这种多元化的设计团队中寻找到你的不足。你能看到多少别人的优点,你就能学到多少别人的闪光处,你需要的就是把吸收到内容再针对性的利用每一次的实战输出且消化掉。
当你全身投入一件事的时候,这种投入会让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和行业相关的领域中,你所关注的内容和知识点也会由浅入深。
这一阶段的TIPS:
- 大公司进对团队 ,小公司跟对人。
- 持续的发力,再发力,就会看见力量。
- 不能光学,还要在做的过程中用进去。
- 实战是提升自己最快的方式。
- 定期看作品总结要流行的趋势并且套用。
潜力的“重生”
2015年底,人民邮电编辑刘潇通过站酷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把相关经验编辑成书?对于她的突然出现和邀请我考虑了许久都迟迟不敢回复。自己虽有不断总结整理的习惯,但还不太自信到能独立写书的地步。
再后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我就利用上班时的忙里偷闲功夫,不停的观察各类知识点,也试图让自己转换一种输出型的思考结构,把一些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知识点随记在印象笔记中,下班后用来研究其中规律。
经过了几个月的准备,我也就接受了这个邀请。至此从2015年底到2017年左右都在利用业余时间去写,去打开每一个实例演示实战的步骤。(注:书中的作品大多紧跟13-15年这个时间段的设计趋势,这也是为什么书中的案例没有现在很流行的炫酷的C4D)
起初对于写文章这些并不太懂,做为设计师的我们,常见的工作习惯就是不停的在输出脑中的图,而现在是要输出脑中的物,着手有些困难当然,这之后也激发了我的另一种可能性。
不去试一件事情能否做成,就在起初下得定论,这对潜力的挖掘和培养是非常可怕的。就像我遇到更年青的设计师就会对ta说,年轻一定要敢于去尝试新的没有做过的东西,不去做谁也不知道你能做成什么?你会遇到什么?
这一阶段的TIPS:
- 做笔记是个好习惯。
- 定期的输出是一种思维的设计。
朋友的“重生”
写到这里其实也想通过我自己的职业生涯给身边的你,提个小建议:设计之外的时间很重要,它能决定你以后的可能性,你要去挖掘自己的潜力。
01、早先在早晨设计工作的敏杰兄,利用自己在品牌公司积累的经验现在,已经是一家儿童美术机构的合伙人,延续着自己对品牌调性的理解;
02、从设计师到成立自己设计品牌的胡思(也是为本书提序的作者之一)成功转型了当了老板,在天津也颇具规模;
03、早前和我并肩做战的春哥(句春亮)转型成了酒仙网的设计Leader。
04、认识最早的好朋友永平兄,也是一枚设计师转型,通过自己的人脉和远见开办了公司做着相关的产品。
当然我并不是鼓动你去扔下现有的工作和收入去创业,我说的只是一种奋斗的可能性。
写在最后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大概也对我有所了解。这就够了。
感谢一路走来成为朋友的(伟川、胡思、文洋、马超、王玉林、永平)前银泰网UED团队成员(周洁、杨晓琳、王冬、展鹏)前优购网相识的好朋友(句春亮、赵佳思、丁立闯、王岩等)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刘萧和她的同事为本书所做的前前后后。
感谢一种走来帮助过我的所有人。
首印5000印 仅剩最后400本
当当 5折 半 价 活 动
原价79 现价 39.50
仅一天
关于我
88年的老设计一枚,内蒙人,坚持最长的事情就是设计和直播分享,最初的想法就是:可以帮助到所有人。以前可能觉得不可能,但是现在觉得真的在发生。单身狗一条。https://maliang2009.zcool.com.cn
最最关键的是!
留言排行前5名
(邮费自付)
获奖者将在明天文章底部公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MICU设计”(ID:micu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