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萨尔加德:失落天堂

帕萨尔加德:失落天堂




英语单词“天堂”(paradise)源自古代伊朗语pari-daiza,意为有墙的花园(walled garden)、封闭的花园(enclosed garden),而已知最早的波斯花园“夏巴”(Chahar Bagh/Charbagh)便在波斯古都帕萨尔加德(Pasargadae, 6th century BC)。
 

                                        

《莫卧儿皇帝巴布尔的夏巴花园》Charbagh garden of Mughal Emperor Babur (1483-1530),《巴布尔回忆录》Baburnama (Memoirs of Babur) 细密画(Miniature painting),c. 1590。伦敦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 London)。
 
居鲁士建立的庞大波斯帝国有四个都城,分别是帕萨尔加德、巴比伦(Babylon)、苏萨(Susa)和埃克巴坦纳(Ecbatana)。



帕萨尔加德位于今伊朗第五大城市设拉子(Shiraz)东北90公里处,是波斯的第一个王都(dynastic capital)与灵都(ceremonial capital),直到大流士(Darius the Great, 550-486 BC)继位后迁至西南方向四十公里处的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


帕萨尔加德地图

帕萨尔加德遗址方圆1.6平方公里,保存最完好的建筑是居鲁士墓(Tomb of Cyrus)。


居鲁士墓复原图与现状

 
帕萨尔加德山丘上有一个巨大的未完工的平台“塔勒塔克”(Tall-e Takht),可能是用来支撑宫殿与神庙的基座。塔勒塔克长80米,高15米,由约20层巨大的石板构成。在后来的波斯波利斯,大流士完成了以类似的基座支撑建筑物。


“塔勒塔克”(Tall-e Takht)

 
此外,帕萨尔加德主要的建筑还有两座宫殿与花园以及一座“(所罗门的)监狱”(Zendan-é Solaiman),疑为琐罗亚斯德教的神殿。
 

“所罗门的监狱”(Zendan-é Solaiman)
 
虽然帕萨尔加德宫殿区的建筑几乎只剩残柱与地基,其整体布局却有着鲜明的特色。

上:谒见厅(Audience Hall)/宫殿S(Palace S)

下:寝宫(Residential Palace)/宫殿P(Palace P)
 
“帕萨尔加德”(Pasargadae)意为“波斯人的帐篷”(Camp of the Persians),整个宫殿区的布局似乎也犹如将一个游牧首领的营地转化成石制的空间,建筑与建筑之间疏朗成组,中有花园,散落在开阔的土地上,外围有一圈4米厚的墙,通过一个巨大的门楼进入。

帕萨尔加德宫殿区平面图

 
建筑布局虽疏朗,却并不是真如游牧帐篷一般随意安置,而是通过花园将这些建筑纳入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与后来波斯波利斯更具装饰性的凹槽柱(fluted column)不同,帕萨尔加德采用简洁的圆柱,但对石材的大量运用已经开启了波斯之后的石构宫殿传统,不同于之前的或邻近文明对泥砖墙(mud-brick walls)与木柱(wooden columns)的偏好


帕萨尔加德对石材的偏好可能源自后来影响希腊的吕底亚爱奥尼亚(Lydo-Ionian)建筑传统,比如鸠尾夹(dove-tailed clamps)这种对石材进行联接的技术元素。类似的创新促进了精细连接和成品石平台、台阶、门道、墙脚、地板和石柱的生产。从公元前 540 年左右开始,这些石材工艺成为阿契美尼德建筑的标志。


帕萨尔加德鸠尾夹(dove-tailed clamps)
 
多柱厅(hypostyle hall)在波斯之前的许多文明中都有先例,比如埃及。但帕萨尔加德的宫殿显然与埃及神殿的轴对称式设计不同,其平面是方形的,不强调任何方向的对称。
 

 
埃及神庙的柱与梁都为石材,要求柱子非常粗才能撑得起屋顶;帕萨尔加德宫殿的梁采用黎巴嫩的雪松木,相应的承重石柱比埃及神殿的要细高一些。因此,当观者从埃及神庙门口的塔门进入,穿过一个个多柱厅,到内部最隐秘的神龛时,光线越来越暗,幽深而神秘;波斯的宫殿相比之下光线要充足些,设计要开放许多。
 
帕萨尔加德建筑装饰遗存中最令人注目的是一个带翼神人形象浮雕。
 

 
这个形象长有来自亚述精灵的四翼,头戴来自埃及可能代表战斗号角的“呼喊冠”(hemhem crown),充分显示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对于各文明的借鉴。然而这个形象却不是亚述的肌肉鼓胀式,更不是埃及的刻板正面律,这是一个颇具威仪又从容可感的形象。
 

罗伯特 · 克尔 · 波特爵士(Sir Robert Ker Porter, 1777-1842),《帕萨尔加德石柱居鲁士大帝浮雕 Bas-relief of Cyrus the Great on a pillar at Pasargadae》,1818,水彩。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 London)。
 
“我(是),国王居鲁士,一个阿契美尼德人”(I (am) Cyrus the king, an Achaemenian)—— 十九世纪的旅行者曾根据浮雕上方的铭文认为这是居鲁士,但同样的铭文也出现在宫殿的其它建筑上。因此这究竟是居鲁士,还是守护者,并无定论。
 
居鲁士的众多称谓中有一个叫做“天下四隅之王”(King of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orld),这一方面显示了他所征服世界的地域之广,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个“四隅”其实指的就是王都帕萨尔加德的花园,最早的“夏巴”(Chahar Bagh/Charbagh)。
 

夏巴花园(Charbagh),莫卧儿帝国皇帝贾汗季墓(Tomb of Jahangir, 1637),巴基斯坦拉合尔(Lahore, Pakistan)
 
夏巴字面意为“四个花园”(four gardens),指的是被人行道和水流分成四部分的四边形花园(quadrilateral garden),出自古兰经中对天堂的描绘。这种设计最初应来自居鲁士的波斯花园,后遍布西亚和南亚的国家,成为伊斯兰世界“花园”的代名词。
 

亚述巴尼拔尼尼微西北宫殿(North Palace of Ashurbanipal, Nineveh)石板浮雕及色彩复原效果,645-635 BC,石膏(gypsum),208.3 x 129.54 x 18cm,伦敦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 London)。在这块浮雕中可以看到亚述花园与灌溉水道。
 
亚述的宫殿浮雕曾大量表现花园场景,有学者认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实际是在亚述的尼尼微,然而不论是亚述还是巴比伦,其主要的建筑材料为泥砖,花园的痕迹早已消失不见,只能在石刻浮雕中追忆当年。帕萨尔加德用于花园灌溉的石砌水道时至今日却仍清晰可见。


帕萨尔加德花园水道遗迹(water channels, aqueduct)
 
根据亚述的浮雕可知美索不达米亚的花园要么远远独立于建筑,要么紧挨宫殿、神庙,或者直接建造于建筑露台上,成为“空中花园”,而帕萨尔加德的花园则有长长的门廊、走道间隔其间,与宫殿建筑形成一个有机、统一又具几何设计特性的整体。
 


这种四分设计或许映照琐罗亚斯德教的“火、水、土、风”四种自然元素,更多的是居于炎热干燥地区的民族对于天堂的想象。因为在居鲁士的时代,在潺潺流水之间,帕萨尔加德必定是一个葱郁繁华的美好花园,奠定波斯建筑与空间规划的千年基础。
线下合作艺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世界艺术史”(ID:World_history_of_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