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元宇宙永无眠:Openlake首家全天候运营的NFT艺术馆落地成都

这里的元宇宙永无眠:Openlake首家全天候运营的NFT艺术馆落地成都






Openlake首家NFT画廊兼博物馆落地成都,全天候运营,24小时不间断地展示NFT艺术品 / 图:Openlake


既然NFT与元宇宙永无眠,那么用于展示它们的平台或许也该如此。正是以的想法为基础,国际知名NFT平台Openlake于今年 9 月底在成都的国家音乐产业园开设了专用于 24 小时不间断展示NFT艺术的展览空间The NFT Gallery(NFT艺术馆)。


作为LakeVerse项目的一部分,这个位于成都的NFT艺术馆,是一个让参观者了解NFT那令人兴奋的发展轨迹、发现本地和国际艺术家、并推动媒体向前发展的平台。同时,对于勇于尝试的人来说,他们也有机会在这里购买作品,甚至创作和上传自己的作品。这场令人耳目一新的体验,通过巨大的LED显示屏和布满了二维码的墙壁而变为现实,而在中国蓬勃发展的NFT和元宇宙领域里,该NFT艺术馆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同类产物中第一个全天候运行的展示空间。



迷界全天候NFT艺术馆开幕暨NFT元年冰眼行为艺术展宣传图 / 图:Openlake


“NFT和元宇宙在中国仍处于非常早期的发展阶段,用户正在努力了解它们,”Openlake联合创始人Alex Yang在接受JCC采访时这样告诉我们,“我们希望利用这些技术,为游客提供一个独特的世界,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这些概念。”


如今日益火爆的NFT现象,向我们揭示了重要的一点——即,年轻一代的中国消费者们愿意将钱花在非实物资产上。在中国数十亿美元的游戏产业培养出来的数字习惯的背景下,这样的发现可能并不那么出乎意料。


通过为访客提供一个探索、讨论和展示NFT的场所,Yang希望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种新的所有权模式拥有的潜力。这意味着在此场所中,他们能够为访客创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个人艺术馆:从照明水平到背景音乐,再到墙上装饰的名字,都可以完全自定义。


如今,上海的艺术界正蓬勃发展,并和长期以来居于领先地位的北京艺术界交相呼应。相较于这两个高调耀眼的城市而言,成都乍一看去似乎并不会是Openlake的首个NFT画廊兼博物馆的落脚点首选。但事实上,这座拥有超过 2000 万人口的城市已在近年来逐渐成为当代青年潮流的摇篮。据Yang表示,成都的文化消费在 2020 年达到了 460 亿美元, 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此次NFT计划的首站。



图:LakeVerse


除了建造艺术馆外,此项目中更具挑战性的一点,是要培养一个广泛的、受过良好的相关知识教育的、对NFT和元宇宙的未来充满信心的受众市场。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举办了全球首个NFT展览,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也相继推出了与NFT发展相应的市场平台,且这些成就都在成都得到了实地展现。但是,中国政府对加密货币和采矿以及区块链诈骗的打击,也使得NFT领域已然陡峭的学习曲线变得更为复杂。


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的NFT艺术馆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通过绿色区块链市场MEGO NFT发布作品,以及避免使用加密货币、而是选择法定货币进行交易等等,以使其空间内的NFT活动能更好地符合中国政府的新规定。但最终,该项目的主要增长很可能来源于其在线平台和现场呈现的内容质量。



在北京UCCA Lab举办的全球首场大型NFT艺术展“虚拟生境——镜中迷因可曾见”展览现场 / 图:转自Artnet,致谢BCA


就中国的创意产业现状而言,Yang认为,NFT和元宇宙的存在,对于抵制知识产权侵权和约束中国互联网巨头对艺术和音乐制作的束缚来说十分必要。


“在互联网时代,艺术很容易受到盗版问题的影响,第三方平台在分销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Yang这样表示,“NFT为创作者提供了通过智能合约分发作品并直接与用户建立联系的可能性。这样的模式,使用户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产品,同时这对中国的创作者来说也是一大福音。”


放眼开馆后的下一步未来,成都NFT艺术馆希望成为一个地方文化中心,打造出一种能够聚集艺术家、艺术馆和新一代收藏家的模式,而这其实也正是OpenLake计划在中国的其他主要城市进行复制的一种模式。


如果这种模式建立成功,我们将有望目睹遍布全国的 24 小时艺术馆的到来,而且还会开始看到从技术垄断转向个人创意的权力平衡。确实,这个理想距离变为现实还颇有些遥远,但没有关系,毕竟理想主义本就蕴藏于元宇宙和区块链前景的核心。



· End ·



文字:Richard Whiddington / JCC

翻译:Chang Liu

编辑:Yifan



JCC 文创未来





J I N G

往期推荐


· RECOMMEND ·









JING CULTURE & COMMERC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JCC文创未来”(ID:JingCultureCommerc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