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谋杀香蕉”之战如何赢得破亿抖音热度?UCCA与我们聊了聊这背后的故事

一场“谋杀香蕉”之战如何赢得破亿抖音热度?UCCA与我们聊了聊这背后的故事






围绕着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正在举办的“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展览,UCCA与抖音在近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并联合艺术家发起了抖音“谋杀香蕉”挑战赛活动 / 图:抖音


在去年 11 月 20 日至今年 2 月 20 日期间,意大利国宝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的首个中国个展“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此次个展的展出内容涵盖装置、雕塑和行为表演在内的 29 个作品,集中呈现了这位以大胆犀利著称的艺术家在其 30 多年艺术生涯中创作过的戏谑有趣、充满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代表之作。


据介绍,此次展览以统揽全局的视野,通过松散、开放的空间设计,邀请观者放慢脚步与每件作品进行对话,开启深入体察卡特兰创作理念与艺术哲思的探索之旅。而在举办线下展览的同时,短视频平台抖音也将作为展览的合作平台,提供包括观展信息介绍、作品视频导览在内的一站式看展服务。


除了为线下观展提供优化体验、信息补充等方面的功能外,抖音还上线了由卡特兰本人亲自发起的“谋杀香蕉”挑战赛活动。UCCA与艺术家合作为此次挑战赛制定了规则,并在其官方抖音号发布短视频《谋杀香蕉指南》,邀请抖音用户在“#谋杀香蕉”这一话题标签下发布相关视频,表达自己对卡特兰艺术风格的看法。在聚集了大量创意人士与年轻用户的抖音举办挑战赛活动,不仅能起到提升展览与机构知名度、吸引年轻群体等作用,还让广泛大众能够亲自参与艺术的科普与诠释,通过双向的互动交流激发出更多的灵感火花。




上:擅长烹饪美食的抖音博主@噗噗叽叽 将卡特兰的代表性“香蕉”作品从墙上摘下制作成油炸香蕉,靠别出心裁的解读一度登上抖音热榜 / 图:抖音

下:抖音“谋杀香蕉”挑战赛宣传海报 / 图:抖音


据UCCA的品牌市场部总监孔令祎介绍,此次抖音活动的一个直观效果,便是为其线上平台带来了可观的粉丝与流量增长。而据抖音数据来看,“谋杀香蕉”挑战赛的话题热度已经破亿,并曾登上热榜前十名。对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热搜体质”的文化艺术类机构来说,能在抖音热榜上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非常难得的。


事实上,这并非UCCA第一次与抖音展开合作。早在去年举办“成为安迪·沃霍尔”大展时,UCCA便与抖音合作举办了“安迪·沃霍尔怎么看”艺术周直播活动,并在该展登陆其上海新馆后,与抖音合作推出线上观展、视频导览、“#万物皆可波普#”话题挑战赛等活动。而除了抖音外,UCCA在微信、微博、小红书、快手等其他平台上也都表现活跃,并与其中的多个平台展开过直接的合作。


在如此活跃的线上策略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理念与初衷?而当艺术机构与艺术家遇上了以大众化、娱乐化为特征的社交媒体平台,这样的合作具体是如何展开的,遇到分歧时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对此,我们采访了在此项目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的孔令祎,从她的实际经验与业内洞察中进一步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JCC对话

 / 孔令祎 

Q:在近期UCCA与抖音进行了哪些合作活动?这些合作起到了哪些作用?


孔令祎:UCCA近期与抖音的合作主要是围绕卡特兰的这个展览而展开的,但在此之前我们也已经进行了多次合作。比如我们曾请过在文化界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抖音上做导览,让各地观众在线上便可以看展览。这样的实践在UCCA之前举办“安迪·沃霍尔展”时便进行过。而这一次在“卡特兰展”上的合作,比之前的合作要更为深入,因为本次是有艺术家本人亲自参与的。


UCCA与抖音的合作,正逐渐从早期较为简单的形式变为如今更加深度多样的形式。除了“卡特兰展”外,上海的UCCA Edge正在举办的“安迪·沃霍尔展”,以及UCCA Lab联合迪士尼举办的“好奇无界:米奇艺术展”,都有在办展期间与抖音平台展开诸如探展视频这样的线上合作。



“谋杀香蕉”挑战赛一经发布,各路达人才思泉涌,以各自的创意开发出艺术诠释的新玩法 / 图:抖音



Q:UCCA的社交媒体战略是如何发展的?能否分享一些相关的实践经历?


孔令祎:UCCA一直很重视社交媒体,在刚有微博、微信时便很快开通了自己的账号,在小红书、快手等平台兴起后也都有入驻,在多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内容产出,有专门的编辑去认真运营我们的内容输出。不过我们最初是以内容向输出为主的,并没有直接和平台本身进行合作。


在疫情之前,其实我们主要集中在微信、微博上的运营。在疫情时我们有和快手进行合作,邀请坂本龙一、新裤子乐队等进行线上音乐会项目,以宣传我们的一个线下公共展览项目,并还上了热搜,收效很不错,所以我们也决定继续这样的探索,开始更加活跃地与平台展开合作。除了抖音、快手外,我们也和小红书等平台展开了合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大家对艺术的了解和兴趣都在不断增加。



UCCA携手快手平台举办的“‘园音’线上音乐会:良樂”中的坂本龙一专场片段截图 / 图:转自微博



Q在如此活跃的线上表现与多平台战略背后,有着什么样的理念与目标?


孔令祎:我们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要让自己的账号获得多少多少的粉丝,而是为了让艺术走向更广泛的大众,是抱着一直美术普及的目的在做这些事。因为艺术馆的线下辐射范围会受到物理、地理的限制,可能只能服务到某个特定城市内的观众和来旅行的观众,而线上平台就能很好地帮助艺术馆突破这样的局限。


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展开的社交媒体活动,这一切的初衷都是为了让更多人能看到我们的内容,把线下的东西转化成一种更易传播的线上资源,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到当代艺术以及其更多层面。因为作为一个艺术馆,除了地域性的服务职能外,还应有美术普及的教育意义存在,这也一直是我们坚持践行的一种使命。不管观众是刷到我们的推送,还是看到我们发的哪个好玩的视频而引发了兴趣,都会是在展馆之外推广艺术的一种好的方式。因此我们很希望能和一些愿意深入到艺术这个领域的平台展开合作。




抖音博主在抖音宣传片中分享自己对卡特兰及其作品的理解与看法,助力艺术的大众普及 / 图:抖音



Q在合作项目的策划与执行过程中,UCCA、艺术家与抖音这三方之间是怎样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推进项目进展的?


孔令祎:我们在展开这样的合作活动时会先去征求卡特兰本人的意愿,因为我们毕竟是身处艺术生态之中,艺术家的想法在这一切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一定会去事先进行沟通。在制定宣发方案时,也会根据艺术家的想法以及艺术作品的特征来选择合作对象、活动形式等等。


其实沃霍尔和卡特兰的作品本身也都挺适合抖音平台的,而卡特兰本身也很喜欢做一些有趣的方案策划,所以他对在抖音平台上策划活动的想法也是蛮感兴趣的。那么在他有兴趣的前提下,我们会做一些项目上的引导,包括进行一些方案调整以及与抖音进行沟通等等,而抖音则会给我提供一些信息和反馈,比如告诉我们他们的用户的哪些“玩法”会更为适合我们的艺术家。我们会积极听取抖音对用户理解的意见,与抖音共同进行策划,而抖音也会听取我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想法。这样的互相沟通,在我们的前期磨合过程中起到了很大帮助。



艺术家卡特兰本人为“谋杀香蕉”挑战赛亲手撰写规则 / 图:抖音



Q在与抖音这样的以大众化、娱乐化为特征的社交媒体平台展开合作时,若有遇到分歧之处是如何解决的?


孔令祎:我觉得所有这些合作都应是基于大家对艺术的理解和尊重之上的。即使在遇到分歧时,我们也是在这种共同尊重中协力解决的。同时,既然我们选择了与抖音这样一个具有大众性、娱乐性的平台合作,我们自然也不会拒绝这些属性,也不会非要在抖音上找个艺术评论家来输出我们的内容。我们其实是拥抱大众的,也很欢迎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我们的内容、参与我们的活动。


当我们把内容放上平台,我们可以控制的是自己这边的输出与引导,比如对主题的引导、规则和玩法的制定等等,都是我们在与艺术家讨论后精心制定、精准把握的。但当这些内容被放在公共平台后,大众层面对这些东西的理解会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也许会超出艺术家想法的,而我们对这样的内容是不拒绝的,反而是非常欢迎观众各抒己见,因为每个人在艺术面前都是平等的。



抖音博主@安迪的美院日常 在去UCCA现场观看展览后,用视频分享了他对卡特兰作品的理解和对展览的体验感受 / 图:转自抖音


Q在众多不同平台中,UCCA选择进驻抖音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考量?这样的选择为UCCA带来了哪些新的可能?


孔令祎:我们对于要进驻哪个社交媒体平台都会进行仔细筛选,会选择在用户量、想要拓展的受众群体等方面与我们的目标较为契合的平台。同时,进驻抖音的选择也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住短视频平台飞速兴起的趋势,我们也有专门的短视频编辑来负责运营这样的内容。

抖音这样的平台给了我们走进更年轻一代观众的新窗口,帮助我们思考如何把传统认知中有些“高冷”、“严肃”的艺术馆内容转化为有意义的、更为活泼有趣的内容,让用户在碎片化的、瀑布一样的信息流里能够刷到一些具有意义、引发思考的东西。



围绕着“莫瑞吉奥·卡特兰:最后的审判”展览展开的UCCA x 抖音线上合作活动宣传片 / 图:抖音



· End ·



采访 & 文字:Yifan

编辑:Yifan



JCC 文创未来





J I N G

往期推荐


· RECOMMEND ·









JING CULTURE & COMMERC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JCC文创未来”(ID:JingCultureCommerc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