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现代建筑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建筑的视觉效果在建筑设计的占比中变得越来越大。设计师们都想标新立异,都想设计出地标建筑,网红建筑。
大家在建筑的长度、高度、大小等各个维度、方面不断的寻求突破,这里面少不了的有一部分就是对结构的突破,所以就出现了许多造型奇特,头重脚轻,看似反力学原理,反重力的建筑。
01
Hubertus 酒 店 泳 池
noa*
项目日期:2016
项目地点:意大利
Hubertus酒店是一个家族创建的酒店,它分为新老建筑两部分,这个项目的亮点是坐落于两栋酒店之间悬臂天空泳池。无边界的泳池,宽5米,长25米,水深1.3米,悬挂在17米高度。它像一块漂浮的巨石停靠于基地上,俯瞰着山谷。当人们游到泳池边缘,会有一种漂浮于天地之间的错觉。
02
Hub of huts 水 疗 中 心
noa*
项目日期:2022
项目地点:意大利
项目设计灵感来源于泳池能够反射周围景观的现象:水面上的倒影在某个瞬间就如同一幅渲染图。他们将灵感转化为现实,形成这个漂浮于天地之间的“倒吊”小屋。
这个新建筑与游泳池一样,结构与主楼分离,平台悬浮在离地面15米的空中,由两根柱子支撑。建筑分为上下两个楼层。上部楼层较为开放,下部楼层注重空间的隐私。
虽然说这个建筑形式感很强,但它也是结合了功能考虑,在倒置屋顶中是按照实际需求设置了池水净化系统以及桑拿浴室座位层。只是不得不说,悬浮平台下面还有建筑空间的设计,结构还是承受了太多啊!
蒂 梅 尔 山 口 体 验 博 物 馆
Werner Tscholl Architect
该建筑位于奥地利和意大利边境海拔2509米的山口上,它主要用于展示高山公路建成的历史。从外形上来看,它就一个支承点,通过一端插入土里,其余全部悬挑,这种开放性的结构设计是为体现这片区域的作用——连接两国。
其实建筑看似只有一丁点着力点,从剖面上看,地下还是有一个较大空间可用于支承,结构难度还是比外形看上去小不少。
明 日 博 物 馆
圣 地 亚 哥 · 卡 拉 特 拉 瓦
如果说前面几个建筑的悬挑都较为简单,那这个建筑可以称之为“超级悬挑“了。这个建筑设计灵感来源里约文化,通过建筑探索城市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广场围绕着建筑,沿着码头延伸。
这个建筑的特色便是面向广场一侧长75m,面向大海一边长45m的悬挑屋顶,它使得博物馆从码头向海湾延伸的动态更为明显,这个悬挑屋顶几乎覆盖了整个码头,形成了室外有顶广场。
中 央 电 视 台 总 部
OMA
这个建筑从2002年方案公布到2012年竣工一直到现在,争议不断,褒贬不一。它被《南华早报》称为“2007年全球十大风水差劲建筑外形”,也被美国《时代》评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有质疑,有惊叹,世界建筑史上应该没有那一座建筑像央视大楼这样,拧巴成了一个矛盾体。
友 谊 疗 养 院
Lgor Vasilevsky
这座建筑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苏联时期,高6层,由3根混凝土柱支撑在悬崖边。
它曾经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度假村,像一艘降落在黑海海岸山坡上的宇宙飞船。现在这里被改造成一个酒店,多数房间都有私人阳台,内部设有泳池、影院和咖啡馆。这个仅靠三根柱子支撑所有的“头重脚轻”的建筑,现在看来也依然科幻感十足!
荷 兰 Belvedere 大 楼
René van Zuuk Architects
Belvedere大楼是一座标志性建筑,标志着通往希尔弗瑟姆市的门户,旨在应对许多技术和规范的土地限制,同时寻求扩大其建筑空间并为单元提供更多的隐私。
整个设计受到许多限制,建筑物的投影面积仅限于450㎡,楼层最多11层,建筑至少需要55个单元。由于这些限制,设计师就提出建筑随着高度上升而扩大建筑面积,使上层可以容纳更多的居住单元,所以就形成这种上大下小,头重脚轻的设计。
有时候这些看似为反力学原理的建筑设计不仅是为了标新立异,也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丰 岛 美 术 馆
西 泽 立 卫、Ryue Nishizawa
神 奈 川 工 科 大 学 KAIT 广 场
石上纯也
巨大的钢筋混凝土地梁基上设置了83根桩子和54根地锚,地面的斜面高低差为5米左右,整体构造就像是将吊桥翻转了360度。由于铁板的热胀冷缩,天花板高度可能会产生30cm左右的变化,就像建筑物在呼吸一样。
撰稿:小鱼干
审核:大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绘图空间”(ID:huitukongjia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