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叔叔,这里有个“暴露狂”!

警察叔叔,这里有个“暴露狂”!

上周的《万神殿》篇讲到,万神殿的首任建造者阿格里帕的头雕是美术生的“噩梦”之一,而在美术生初期训练阶段会接触到的石膏像里,大卫像应该是最“噩梦”的一个!

它曾经也是我的“噩梦“之一
而更多的人知道大卫,我想应该是知道它作为一个“裸男”!如果说《米洛的维纳斯》是最著名的“裸女”的话,《大卫》应该就是最著名的“裸男”了!它们两作为普世度最高的两尊雕塑,算得上雕塑界的Super Star了!

左:米氏《大卫》;右:安提俄克《米洛的维纳斯》,收藏于法国卢浮宫

这尊大卫像出自文复三杰米开朗琪罗(后简称米氏)之手,与圣彼得大教堂的《圣母怜子像》西斯廷教堂的《最后的审判》《创世纪》壁画三件作品,是米氏最为人知的代表作。

《Michelangelos David/米开朗琪罗 大卫》 

By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between 1501 and 1504
大卫,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画家、建筑师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501年至1504年间创作宗教题材大理石雕塑高5.17米宽1.99米,现收藏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

从人群与大卫的对比,可以看出大卫之巨!
大卫作为经典题材,在米氏之前,雕塑领域已经有多纳泰罗、韦罗基奥等创作出非常优秀的雕塑,油画领域也有很多作品。其中大部分选取的场景是大卫即将奋身投石击杀歌利亚,或是大卫砍下歌利亚头颅炫耀
而米氏的大卫,选取的是少年大卫上战场前自信优雅的姿态,非常特立独行!而米氏大卫像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他身上可以看到非常多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典型特质。比如大卫的肌肉走势、鼻子造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时代开始基于人体解剖,用更人文主义的视角来审视这些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鼻子不再是古典希腊式的充满直线的神性鼻型,瞳孔的桃心也是一大创意!整个头部散发着王者的气定神闲!


胸腹的肌肉,充满力量感!

手部的细节!清晰可见的血管!

随着手指抓握发力而隆起的肌腱!

右脚作为支撑脚,足底肌肉的走势刻画非常细致!

轻微抬起的左脚,赋予整体姿态的合理性!

关于文艺复兴这个经典艺术作品诞生的蓬勃时期,简单介绍下这个时期的特征与由来。(完整的由来、特征等非常庞大系统,后续再单独讲)

文艺复兴”一词,其中“文艺”一词自然是指文学、艺术领域,而“复兴”二字意指经过了黑暗的中世纪之后,意大利开始重新审视、欣赏古典希腊的伟大思想成就,在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艺术领域的形态是开始追崇古希腊风格。


《阿波罗与达芙妮》篇《珀尔修斯与安德洛美达》篇里分别介绍过阿波罗射杀巨蟒皮同珀尔修斯斩杀蛇妖美杜莎、海怪刻托,这些都是经典的神、英雄斩杀妖怪的故事。
而大卫的故事,与他们类似,描绘的是少年大卫(David)斩杀巨人歌利亚(Goliath)的故事。故事出自基督教经典著作《圣经》旧约的《撒母耳记》篇
战斗发生在三千年前,对阵双方分别为以色列与非利士,以色列王国的军队以国王扫罗(Saoul)为首,而非利士这边则有身高两米九的巨人歌利亚!
扫罗与以色列军队看到敌军阵中有如此巨人,纷纷束手无策,节节败退。就在即将战败之际,牧童大卫主动请缨!而扫罗看在大卫仅仅是个年仅十几岁的孩子,断然拒绝。

而大卫则态度坚决,并称自己放羊时,每次有狮虎猛兽偷羊,都会找机会将猛兽杀死救回小羊。扫罗一听,反正自己也没什么好办法,不如碰碰运气,并将自己的配剑盔甲交给大卫。

而大卫居然拒绝了国王的配件与盔甲,仅拿着石头与绳索就上阵了!
而巨人歌利亚眼见走来的仅仅是一个手无寸铁的牧童,完全没有任何防备,而此时大卫拿起手里的石头并挥动投石绳索,奋力掷出石头,正中歌利亚的眉心!歌利亚应声倒地!
歌利亚倒地后,非利士军大势已去,大卫上前割下巨人的头颅,宣告以色列的胜利!而后就是扫罗去世,大卫加冕为王的故事了!
大卫与歌利亚的名字,也是西方文化里的一个经典Icon,比如扑克牌里的黑桃K就是大卫王,大卫是非常多西方君主名称中的一部分,比如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英王爱德华八世,名字里最后一个词就是大卫(爱德华八世,也就是现任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二世的大伯,二战前夕意欲娶二婚且通德美国的辛普森夫人引发宪政危机,最后发表了非常著名且浪漫的退位演讲,后王位由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继承)
而歌利亚,熟悉MUC漫威电影宇宙的同学都在《美队3》、《蚁人2》、《复联4》里看过巨大化的蚁人,巨化蚁人就是源自《蚁人2》中黑人博士比尔·福斯特的研究项目:歌利亚计划

生物学里,非洲的歌利亚巨,平均体长30厘米!歌利亚食鸟蛛,最大同样可以达到30厘米!歌利亚鸟翼凤蝶,最大体型8厘米,作为蝴蝶来说同样已经是“巨人”了。一般名字里带哥利亚的事物,大部分都带有巨大体型的特征。


米氏完成了大卫的创作之后,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戏谑感的事情。据说在完成大卫创作后,米氏的甲方,也就是以美第奇家族为首的佛罗伦萨领导人认为大卫的鼻子太大了,要求米氏改稿!
而米氏作为天才艺术家,自然也不会任由外行指导内行。于是米氏手揣一把石粉,登上脚手架爬上5米多高的大卫头部,拿着凿子假装敲敲打打,过程中向站立在大卫底下的批评者撒石粉。
而这些外行甲方,在看到米氏屈服于自己的“精妙意见”后,非常开心的评价:“嗯,这个版本好多了!”
就这样,米氏成功地把这群无知的甲方嘲讽了一遍,艺术家精巧的把戏!

众所周知,文艺复兴时代有三个杰出的超级巨星:达.芬奇、拉斐尔与米开朗琪罗,这三人各自无论从艺术作品还是个人性格上都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拉斐尔自画像,现收藏于意大利的乌菲兹美术馆

其中拉斐尔以宗教题材油画,尤其是圣母像著称,其作品秀美温婉,其本人也是如其画作一般是个大帅哥,在三杰中性格属于比较好的一个,与人无争、左右逢源,但在年仅37岁时英年早逝

达.芬奇自画像,现收藏于意大利卢卡尼亚古人博物馆

达.芬奇属于通才,在油画、建筑、工程、解剖、舞台艺术各个领域都比较杰出。


私生子身份出身的达.芬奇一生比较漂泊,早年在佛罗伦萨声名鹊起后,去了米兰公国斯福尔扎公爵打工。
提到斯福尔扎公爵,如果你熟悉法兰西雄狮拿破仑.波拿巴或者马基雅维利主义,那你一定对《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不陌生。

马基雅.维利在这一时期与达.芬奇均在斯福尔扎公爵麾下出谋划策!

达.芬奇对斯福尔扎公爵残暴好战的性格感到恐惧不同,马基亚.维利相当认同斯福尔扎公爵残暴的统治方式,认为是公爵的统治是实践自己理论的绝佳土壤!(从斯福尔扎公爵后期被法国君主路易十二打败并终身囚禁悲惨的悲惨下场来看,感觉公爵成了马基雅.维利的试验品,冤大头!)


总而言之,达.芬奇凭借一手优秀的舞美、战争工程、建筑设计能力把公爵哄得相当开心,并在这一时期留下了“马厩里的巨制”:《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描绘公爵情人塞西莉亚·加勒拉尼的《抱银鼠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两幅作品。
后期回到佛罗伦萨后又与崛起的米氏互相看不对眼,后来远走法国,并在法国去世。

由米氏好友沃尔泰拉于1544年绘制中断未完工的米氏肖像画,大家比较常见的米氏肖像取自这幅画,现收藏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


米开朗琪罗,在三杰里应该是性格最乖张的一个,油画、雕塑作品均充满力量感,强调肌肉的刻画
虽然作品杰出,但长相极其丑陋,虽然是三杰中最高寿的,但也是最命运多舛的,尤其是尤利西斯二世教皇的陵墓作品一波三折,最后的成品也与一开始的宏大规划相去甚远。而在众多作品中,
大卫像,恰恰是米氏与达.芬奇结怨的原因之一。
彼时的以银行业务著称的美第奇家族作为在佛罗伦萨崛起的新兴贵胄家族,一直非常喜欢大卫击杀哥利亚这个以弱胜强的经典故事,在委托米氏创作大卫前,已经委托过达.芬奇的老师韦罗基奥创作了一个小尺寸的青铜雕塑。
后美第奇家族出资建造圣母百花大教堂(PS: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设计,也是众多参考了上一篇介绍的万神殿穹顶的设计之一,所以说万神殿西方建筑的教科书),并委托米氏创作一尊巨大尺寸的大卫,用以放在教堂的顶部用于展示家族雄厚的力量。

米氏在设计雕塑时,也考虑到民众仰视大卫的角度,将头部、左手特意放大。在大卫创作完成后,因其尺寸、重量巨大,于是怎么将这个6吨重的巨人搬运到教堂顶部成了一个难题。
于是美第奇家族与佛罗伦萨市政府找来由文复时期的各位天才组成的艺术家委员会共同商议如何放置大卫。
而达.芬奇作为当时的巨匠,他的看法自然在委员会里也是相当有分量。他与另一位巨匠波提切利(代表作《春》、《维纳斯的诞生》,他笔下的女性神祇身型柔美,他本人也是个大怨种,与他仰慕的“女神”之间的故事也非常精彩!以后单独讲讲)主张将大卫放在佛罗伦萨市政厅门口,而这个建议最后也被采纳。

由此,本来高耸于教堂之巅的“男神”,变成了一个市政厅的“门神”自此米氏与达.芬奇结怨
而佛罗伦萨市政府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在大卫事件后,还分别邀请两人在市政厅的两面墙壁分别创作壁画一较高下!
达.芬奇选取了《安吉里之战》作为主题米氏则选择《卡西纳之战》作为主题
但最后两人均未完工。达.芬奇除了在壁画创作技法上遇到了难题外,也有已经着手开始创作《蒙娜.丽莎》的原因,放弃了壁画委托工作。

而米氏,则是因为受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征召前往为其建造陵墓的原因放弃了壁画委托工作。(米氏著名的《摩西》像正是此陵墓群像的主要作品之一)


大卫题材的作品里,雕塑与油画都不少,雕塑里除了米氏大卫比较出圈外,贝尼尼、多纳泰罗版本也比较著名,油画作品也非常多,其中以卡拉瓦乔的两幅作品最为著名。

Bronze David》 by Donatello in 1430


这尊收藏于意大利巴杰罗国家博物馆青铜大卫应该是雕塑里除了米氏大理石版之外最著名的版本了!
出自文艺复兴早期的意大利雕塑家多纳泰罗(Donato di Niccolò di Betto Bardi),由美第奇家族赞助。
这个版本描绘的是大卫已经砍下了巨人哥利亚的头颅取胜的场景,人物造型及其158厘米的尺寸,都比较好还原了少年大卫的身型!

《David》 by Verrocchio in 1466


出自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韦罗基奥是文艺复兴早期的雕塑家、画家,他另一个比较为人知的身份,则是大名鼎鼎的达.芬奇的师傅
韦罗基奥的版本与多纳泰罗一样,选取了大卫得胜砍下哥利亚头颅的场景,大卫的造型同样还原了圣经中描述的少年大卫,这个版本在细节上对比多纳泰罗版本少了大卫右脚踩在哥利亚头颅上的嚣张细节!尺寸也相对小些,仅126厘米高。与多纳泰罗青铜大卫一样,收藏于意大利巴杰罗国家博物馆

《David》 by Bernini in 1624
出自罗马的超级产品经理、巴洛克代言人:吉安.洛伦佐.贝尼尼
与《阿波罗与达芙妮》一样收藏于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这个版本的大卫与米氏一样,选取了成年大卫的造型,场景上选取大卫投掷石头的动态瞬间,经典的巴洛克风格!
仔细观察整个大卫的人物姿态与胯部的缎带造线条,与此前在《阿波罗与达芙妮》篇介绍的视觉引导效果如出一辙!而最精彩的细节莫过于大卫紧抿的双唇与收缩的下巴、紧皱的眉头!贝尼尼把大卫充分蓄力,即将释放致命一击的瞬间完美刻画出来!

《Modern Rome》 by Giovanni Paolo Panini in 1757

另外,在上一期《万神殿》篇里讲到的潘尼尼在1757年创作的《摩登罗马/Modern Rome》里提到的中央透视线上的第三尊雕塑时描述有误,画中作品是贝尼尼版《大卫》!写到前面的米氏《摩西》写high了连着《大卫》一起写进去,以至于发布后回看才发现,my bad🙏🙏~

《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 by Caravaggio in 1610

出自光影大师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巴洛克时代的领军人物之一。
这幅收藏于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博尔盖塞宫的馆藏真的真的太丰富了!)的画作,是卡拉瓦乔去世那年的作品,早期卡拉瓦乔还创作过另外两幅大卫题材的作品
这幅描绘的是大卫取胜砍下歌利亚头颅的场景,眉心的石击凹槽正式圣经中描述的特征。
而作画除了卡拉瓦乔绝妙通过操光弄影营造的绝妙戏剧感外,还有一个卡拉瓦乔的“恶趣味”,那就是将歌利亚的面容画成自己让自己笔下的大卫“斩杀”了自己!绝妙的彩蛋!

《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 by Caravaggio in 1600

同样出自出自卡拉瓦乔,收藏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是卡拉瓦乔作品中少有的木板油画。

《David and Goliath》 by Caravaggio in 1600

同样出自出自卡拉瓦乔,收藏于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

《David and Goliath》 by Daniele in 1550

《David and Goliath》 by Daniele in 1550


这两幅作品均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出自前面介绍的为米氏绘制肖像画的好友沃尔泰拉(Daniele da Volterra)
而沃尔泰拉除了米氏好友这个身份外,另一个比较著名的身份是《最后的审判》破坏者!
在米氏于1564年去世后,激进的特伦特议会谴责米氏在《最后的审判中》展示了大量的裸体,并雇佣沃尔泰拉为所有裸体像画上缠腰布或无花果叶用以遮挡
关于大卫与歌利亚的作品就介绍到这。
关注我,下期介绍另一尊美术生“噩梦”,同样出自米氏之手,因神似大卫而被冠以小卫之称的美第奇像以及它背后传奇的美第奇家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广讲艺术”(ID:gh_67ce6830d17d)。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