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我见,我征服!

我来,我见,我征服!


维尔瓦蒂的四季协奏曲《冬》篇第一乐章,跌宕起伏的节奏,很适合凯撒的经历

古罗马,一个非常令人着迷的时代!那个神奇年代有太多可讲的人物了(以下除奥古斯都外,其他人物均按历史出场时间排序)

《Capitoline She-Wolf》,13世纪的青铜雕塑(双胞胎为15世纪添加),罗马的象征之一

传说里由母狼养大的建国者,兄弟皇帝:罗慕路斯与雷慕斯

戏剧天赋拉满的变态皇帝:尼禄(英国殿堂级演员麦克.辛在纪录片《古罗马:一个帝国的兴起和衰亡》第二集扮演了尼禄皇帝,完美地展示了他的病娇、天真、变态!推荐观看!

收藏于法国卢浮宫的哈德良胸像
罗马长城、万神殿、哈德良别墅的建造者,艺术皇帝:哈德良(古罗马五贤帝之一)

《沉思录
《沉思录》的作者,哲学皇帝:马可.奥勒留古罗马五贤帝之一

电影《角斗士》中的康茂德由前两年因电影《小丑》大火的凤凰叔:华金·菲尼克斯扮演,影帝罗素.克劳扮演虚拟的古罗马将军马克西·蒙斯
《角斗士》里的残暴变态的角斗士皇帝:康茂德(上一位奥勒留皇帝,是他的老爹)

出自贝尼尼的《君士坦丁骑马像》,一如既往的贝式经典巴洛克风格,结合光线完美地表现君士坦丁受耶稣圣灵感召的时刻!

建立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布尔)的,历史上第一位信仰一神教的神棍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称君士坦丁为神棍皇帝的原因是,此君在罗马四帝共治时期,在内战中凭借在军旗、盾牌上画上十字架符号,先后击败了另外三位皇帝一统罗马,而后在当年基督教还是异端邪说的时期,大力推行基督教并确立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以及我最崇拜的天选之子:奥古斯都
但有一个人物,从未当过皇帝,但他的名声却超过了所有古罗马皇帝,甚至超过奥古斯都,成为古罗马时代的代言人。
他就是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本文的标题来自于他的名言:
VENI VIDI VICI(拉丁语),即:我来,我见,我征服!
凯撒作为奥古斯都的舅公,我倒是没有专门了解过,对他的了解大部分是我在了解奥古斯都时顺带看的。(安利下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老太太,英国古典学教授:玛丽.比尔德,她的《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和《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以及纪录片《玛丽·比尔德的终极罗马:帝国无疆》极大地扩展了我对古罗马的认知,其中也包括了对凯撒的认知。纪录片在B站有资源,非常推荐观看!
而关于凯撒,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凯撒之死,这个身披恢复共和主义外衣的虚伪刺杀事件,一直是文艺界的经典题材。

诞生了很多油画作品,文学作品:莎翁的《裘力斯·凯撒》,以及由莎翁的剧本衍生出来的戏剧、电影作品。


《La morte di Cesare/凯撒之死》

By Camuccini in 1804

画作为意大利画家文森佐·卡穆奇尼Vincenzo Camuccini1804年创作历史题材布面油画。画幅长112cm,宽195cm,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

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国家现代艺术画廊
卡穆奇尼的画作描绘的场景,正是权力登峰造极的凯撒,在元老院遇刺时的经典时刻!画面中身着红色托加袍,即将倒地的恺撒(Toga,加托袍是古罗马的传统服饰,其中红色、紫色托加袍为精英权贵阶层的专属),被身着白色托加袍(纯白托加袍为普通元老专属),手持匕首的元老院成员包围。


凯撒正前方的两位主谋,扭头侧身的是布鲁图斯Marcus Junius Brutus Caepio作为主谋的布鲁图斯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凯撒的情人塞西莉娅的儿子、凯撒的养子、未来凯撒政治资产的潜在继承人。
关于他的扭头,也许是他不愿让自己的养父知道自己是刺杀人之一,也许是觉得有愧于凯撒。
而凯撒对于布鲁图斯也是自己的反对者,并将反对付诸刺杀的事实也是非常震惊。莎翁在剧作《裘力斯.凯撒》里将这一震惊化作了戏剧史上的经典台词“And you?Brutus?”,通俗点来说就是:“你个浓眉大眼的小兔崽子也要叛变?”


在布鲁图斯旁正面举刀的是刺杀事件的另一个主谋:古罗马将领卡西乌斯Gaius Cassius Longinus

除了凯撒、布鲁图斯、卡西乌斯三个主要人物,画中还有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彩蛋:


画面右上角壁龛里的神像从左到右依次是:智慧与战争女神密涅瓦(希腊神话名:雅典娜)众神之父朱庇特(希腊神话名:宙斯)神后朱诺(希腊神话名:赫拉)

画面右侧的贵人凳,一种古罗马古罗马权贵坐具,凯撒的目光穿越布鲁图斯与卡西乌斯之后,正是落在贵人凳的位置。也许是一种隐喻,描绘凯撒死前对权力的不舍?

画面左上方的雕像,是凯撒的政敌,前三头同盟之一的庞贝Pompeius,除凯撒、庞培之外的第三头为克拉苏/Marcus Crassus,前三头同盟是区别于与屋大维/Gaius Octavius、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雷必达/Marcus Aemilius Lepidus的组成的后三头同盟,这两个阶段的三巨头组合,从政治、经济、宗教领域控制了罗马的大部分权利
关于庞贝,他在古罗马的成名的时间比凯撒早一些,势力也是前三巨头中最强的。凯撒早期为了谋求政治上的成功,将自己的女儿尤利娅嫁给了庞贝。
后来随着三巨头之一克拉苏的死亡开始,三巨头互相牵制的平衡被被打破,以及凯撒自己的发展和尤利娅的去世,庞贝与凯撒之间决裂。

当时的庞贝任罗马独裁官,掌控罗马本土势力与元老院,由于此时的凯撒仍在高卢(今法国)地带作战,庞贝为了打击凯撒的势力,宣布凯撒为罗马共和国的公敌。
而凯撒在高卢胜利后,没有等来自己的凯旋式(凯旋式是古罗马将领获得巨大战斗胜利回归本土时举行的宗教游行仪式,欧洲的各种凯旋门均为凯旋式的纪念建筑),而是一个共和国公敌的名号,于是以“保卫人民夙有权力”为名,带军队跨过卢比孔河,宣布将与庞贝展开对抗,拉开罗马内战。(关于渡过卢比孔河,是古罗马共和时代的一个规定,将领经过罗马边境的卢比孔河时,必须解除武装,以证明自己对共和制度没有威胁,所以在西方文化里有一个“ Cross the Rubicon”的说法,意指某种重大决定或者做了某种不可挽回的事情。)
而这场罗马内战最后以庞贝战败告终,战败的庞培逃到了古埃及的首都亚历山大城,准备借埃及势力继续反攻,但埃及法老托勒密十三世却想与凯撒结盟,于是派手下把庞贝杀了,并在凯撒追到埃及时献上庞贝的头颅。
不过凯撒对此并没有好感,转而指责托勒密十三世,对宗主国罗马的将领的不尊重(埃及此时是古罗马的殖民地之一)
至于凯撒是英雄惜英雄,还是演技爆棚,咱就不知道了。总之事件的结果是,凯撒去到埃及后,就被埃及艳后克旅奥佩特拉七世(托勒密十三世的姐姐)迷住了,并且扶持她成为了共治法老,最后取代托勒密十三世自己统治。

这幅画作还有一个草稿版本,这个版本与最后的油画版本构图有些许不同。
可以看到凯撒的位置变为画面正中央,正在从贵人凳上起身,卡西乌斯的姿态不变,布鲁图斯则在凯撒身后准备刺下最后一刀。

凯撒最著名的事件,也许是他的死亡。而除了这个文艺领域最黑色的死亡外,凯撒的对古罗马文化的塑造也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7月的英文:July,就是凯撒对古罗马文化乃至整个当今文化的影响的表现之一,July来自凯撒修订的《儒略历》(Julian calendar,儒略是尤里乌斯的另一种中文翻译),《儒略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改革了在此之前只有10个月的罗马历法。
而July也是取自凯撒的家族名:尤里乌斯/Julius的缩写。
战争领域,凯撒平定了高卢地区、日耳曼地区、不列颠地区,将现今的法国、德国、英国纳入古罗马的版图。

而著名的“我来,我见,我征服!”则是出自凯撒与庞贝的决战:法萨卢斯战役
在此战取胜后,凯撒发回给元老院的战报仅“VENI VIDI VICI”三个字!而这三个字正是“字数越少,事情越大”的典范!非常戏剧化地宣告了凯撒的胜利与不可抵抗的力量!
虽然凯撒一般被称为凯撒大帝,但凯撒所处的时代依然是共和时代,凯撒政治地位的巅峰是终身独裁官,并未称帝。
而凯撒的外甥、养子:屋大维,也就是后来的奥古斯都,在阿克提姆海战中打败马克.安东尼与克旅奥佩特拉七世后,统一罗马全境时才称帝。
凯撒/Cesar的名字,后来一直作为类似“副皇帝”之类的职位,授予给帝国的二把手(奥古斯都/Augustus则是正皇帝)

比较著名的凯撒变体有俄语:Tsar,意味俄罗斯帝国的沙皇,和德语:Kaiser,意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


凯撒在古罗马历史,甚至整个欧洲历史中都是影响非常深远的人物,关于凯撒之死的作品很多。
当然,凯撒作为著名的政治人物,记录他事迹的画作、雕塑也不少(毕竟艺术,有时候也服务于政治)

《Siege alesia vercingetorix jules cesar》 by Lionel Royer in 1899

出自法国画家罗耶(Lionel Royer),他是新古典主义大师威廉.布罗格的学生。
画作描绘的是凯撒生平最重要的胜利之一,阿莱西亚战役(The Battle of Alesia)的胜利,凯撒在此战中彻底击败高卢部落。
画作描绘的正是高卢部落酋长向凯撒投降的场景。画面中的除了象征罗马军权的鹰徽旗,还有象征胜利的胜利女神旗。

《Murder of Caesar》 by Piloty in 1865

出自德国画家皮特洛(Karl von Piloty),描绘的也是遇刺的时刻。现收藏于德国汉诺威国家博物馆。

《The Death of Caesar》 by Jean-Léon Gérôme in 1859

出自法国画家热姆罗Jean-Léon Gérôme,我曾在《皮格马利翁与伽莱泰娅》篇介绍过四幅热姆罗的作品。
画面左下角,阴暗里惨死的男性,正是凯撒。
热姆罗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像常规的凯撒之死题材一样,描绘刺杀的时刻,刺杀的结果:由布鲁图斯、卡西乌斯领导的共和派,成功刺杀凯撒后,留下一片狼藉的元老院。
一如他们刺杀成功后,并未将罗马恢复到理想的共和时代,而是将罗马拖入更大的内战。
这幅画现收藏于美国马里兰州的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

《Marc Antony's Oration at Caesar's Funeral》 by George Edward Robertson in 1864

出自英国画家乔治.爱德华.罗伯逊(真是经典的英国名字,乔治跟爱德华齐活了!),画作描绘的是凯撒的副手马克.安东尼在凯撒遇刺后,组织凯的葬礼,并在城市广场上向罗马民众公开布鲁图斯与卡西乌斯为首的共和派的卑鄙行径!

《Julius Caesar》 by Andrea di Pietro di Marco Ferrucci in 1512

收藏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凯撒胸像,这个雕像也是最经典的凯撒雕像之一。
可以看到凯撒身着胸甲,胸甲正前方是经典的美杜莎头像,下方则是代表古罗马军事指挥权的鹰徽。

《Julius Caesar》 by Nicolas Coustou in 1696

这尊雕像是1696年雕塑家尼古拉斯·库斯托受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委托创作的,原来放置在太阳王的凡尔赛宫里,现在被搬到了的卢浮宫。
雕塑里的凯撒身着盔甲,手握指挥棒,整体姿态极富动感。
关于凯撒,就介绍到这。顺便Mark一下,从去年与几个好朋友聊起想写艺术科普起,到今年4月23日提笔码了第一篇更新。之后基本做到周更,至今是第十累计码了将近4万字
下一篇,讲凯撒的小情人嗝屁的故事:埃及艳后之死!如果你有其他想听的题材,也可以私信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广讲艺术”(ID:gh_67ce6830d17d)。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