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对厨房的“研发”,远没达到客户的预期!

万科对厨房的“研发”,远没达到客户的预期!


01
楔子
昨天我在“良有方的朋友群聊”里看到一篇文章:万科创新户型:研发细节(90后户型专题)。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厨房的研发,而巧合的是文中提到的几个创新点在我家正好有“同款”。


所以我把自己的用户体验发到了朋友圈,没想到收到了不少的反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是我的朋友们对厨房的一些“体感”。



02
痛 & 变
前两天,我写过一篇如果能给自己现在的家增加“2平方”,你希望加在哪里?,在那次的投票中,厨房是排在第二位的需要增加面积的场所。所以”小“就是痛点,在厨房上是比较明确的



不下厨房的人,对4-5平方的厨房是没什么感觉的。但是居家过日子开火的家庭会深有体会。各种锅、小家电、调味品...可以把厨房塞得满满当当的。


操作面是永远不够长的,储藏空间是永远不够用的,卫生是永远搞不完的...



在万科的调研中也反馈了同样的问题:


• 厨房收纳空间太少,放不下“设备控”的那些小家电;
• 厨房太小,操作时显得拥挤;
• 厨房操作台面不够,备菜、拉面不够用;
• 厨房没有放双开门冰箱的位置;
• 厨房的洗切炒动线不合理;


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卖,不开火了。在万科的调研中是这样表述的:


做饭,不单是为了吃饭,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90后他们的厨房承担了社交功能,更是朋友圈打卡的重要场地。

90后厨房需求调研
作为一个中年大叔,我的胃已经无法适应很多新东西了,但是加工原有食材方式的改变,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





03
人体工程学
在设计上,一直有一门叫“人体工程学”的学科在指引(制约)着我们,让我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去发挥。当然,也有很多无知者无畏的人在不断的挑战。


在万科的研究成果中,显示了一个模型,其中中厨的位置比较小如下图。而我家正好有类似的一个厨房空间,所以我就做了一下对比,并谈了一下我的使用感受。



此研究成果的落地效果,天津万科116平米的户型中(如下图)





我家的平面图(如下图)



我家的实际落地效果(如下图)



我发在朋友圈的使用体验和朋友们的反馈(如下图)



在经济型户型里,将中西厨功能做一定的区隔,出发点是可取的,但是面积压缩的太小之后,就带来使用上的不方便,往往会成为”鸡肋产品“。我在做饭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个词,叫”捉襟见肘“,如履薄冰啊。

04
交互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上面几句诗是现当代诗人卞之琳诗里的节选,描绘的场景很有意思。其实在厨房和餐厅发展的趋势中,也在发生着这样的交互。


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如健身餐、早餐空间、水果空间或亲子陪伴等无油烟操作,使得他们需要一个新的操作场景,更能接受半开放式厨房


而一个”岛台“的引入,不仅可以加长操作台面的长度,更可以达到家庭成员交互的效果。

在上海万科启宸项目中,就有落地的实际效果(如下图)



开敞的状态

封闭的状态(如上图)





而恰巧我家也有类似款”岛台“设计的厨房(如上图)
我使用下来的体验是:
这是一个扩大厨房操作面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厨房的油烟确实很厉害,这个移门(玻璃)要定期打理,不然真没法看。
视线可以交流的岛台,对家庭互动还是有帮助的!


在良有方的朋友群聊里,大家也发表了不少很有见地的看法,大家可以一起思考。





05
结束语
虽然上文所列举的两个实际落地案例显得还不那么”完善“,没能达到客户的预期,但是对于厨房的研发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万科又让我肃然起敬了。


正因为我家中有”相似款“的巧合,所以让我的体验是第一手的、鲜活的,更有说服力的。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从研发到实际落地、再到客户反馈这样的”闭环“是多么的重要



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房地产企业比拼的就是”产品力“,但如果只停留在”纸上谈兵“,是迟早要被市场淘汰的,留给大家的时间也不多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良有方”(ID:nomad_li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