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物:笔筒,文房案头上的一枝独秀!

文人雅物:笔筒,文房案头上的一枝独秀!


在东方文化里,

书房是一个家中最文雅的地方,

而构成这个大雅印象的区间中,

诸多雅物相映成趣。

笔筒,承载梦笔生花的典雅,

以艺术个性和文化品位,以侍君子。



清乾隆粉彩

笔筒

笔筒的历史沿革

我们的祖先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笔筒了,如今很多出土文物中的笔筒可谓是现代笔筒的雏形。


历史遗存中,曾经存在一些类似“笔筒”形制的早期器物,如下图两件汉、晋的筒型器,但其时代用途尚不确定,倒是在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功能明确的笔架。



东汉 青瓷笔筒  柯桥区博物馆藏          

东晋 青釉笔筒  故宫藏



到了宋代,人文昌明兴盛,文房用具的功能分化越发成熟,种类多样,款式造型丰富。文献资料和出土的实物,都印证了宋代文房用品数量巨大。


保存至今最多对笔筒的记载是明代的资料,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传统笔筒造型多为明清时代的制品,这就是说从明朝开始,笔筒就成为中国放笔最重要的容器。


常见的笔筒用才有木、竹、瓷器、象牙、玉器、金属、紫砂等。



明 象牙雕人物图笔筒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明“三松”款透雕赤壁夜游图竹笔筒


瓷笔筒明末悄然兴起

虽然瓷质笔筒的制作在明末已呈规模,但传世品绝大多数珍藏在各大博物馆中,上拍品相对较少,成交价上也逊色于清三代制品。


▲左 明崇祯 青花文王访贤图笔筒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右 明崇祯 青花文王访贤图笔筒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明万历年间的《三才图说》某章节有一图中,一位高士盘坐,其面前的几上明显有一只用作纳笔的笔筒。另,万历时期汤显祖《牡丹亭》、崇祯版《瑞世良英》等版画插图中均能见到束笔之笔筒,这些资料为笔筒考古提供了直接的画本图像依据。

▲左:出自“崇祯版《瑞世良英》”          

▲右:出自“王学雷著《古笔考》”



《天水冰山录》记载,查抄嘉靖年间权相严嵩家产的清单上,有牙镶棕木笔筒、象牙牛角笔筒以及哥窑碎瓷笔筒等,此处说明,嘉靖已经有陶瓷笔筒的出现

清三代瓷笔筒达到顶峰

目前拍场上瓷质笔筒以清代制品为多,成交价格也相对较高,其中康雍乾三代制品更受追捧。


康熙时瓷笔筒的生产开始兴盛,品种极为丰富,有青花、五彩、斗彩、釉里三彩及各种颜色釉。


纹饰内容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种类有束腰侈口形、直口直壁形、竹节形、方形等。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图笔筒

▲清康熙 墨彩竹纹笔筒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其典型特征是胎釉结合紧密,胎质细腻。无款者居多,少量有堂名款,器壁上亦见有干支款。



▲清康熙 豆青釉竹节笔筒


雍正、乾隆时期是清代瓷笔筒生产的高峰,传世品制作精巧,特别是出现了一些新品,如六方形、扁方形、双联形等,装饰风格较清初浓烈。


▲清雍正 墨彩加粉彩人物山水图方笔筒

▲清雍正 墨彩山水人物图笔筒



▲清雍正 木纹釉框青花山水人物笔筒 
直径18 高13.8cm


这一时期瓷笔筒的品种有青花、青花釉里红、粉彩、各种颜色釉地粉彩及单色釉。


雍正瓷笔筒的特征是清新典雅,乾隆则富贵华丽,官窑器物多有纪年款,民窑则为干支款或堂名款。

▲清乾隆 御制洋彩“江山一统”八卦玲珑旋转笔筒 高12.1cm  






近期,域鉴APP的严选优品中上新一晚清·粉彩博古纹笔筒,愿请诸君共赏之。

晚清·粉彩博古纹笔筒
口径6cm,高10.6cm





































此件晚清·粉彩博古纹笔筒,圆口深腹,底承圈足。气质古朴典雅,胎质干爽且有糯质感,传世包浆自然,通体罩施白釉,釉面光润,釉层质感莹润,上绘粉彩博古纹,彩料发色明丽,整体构图舒朗,为文房小佳器。


更多精彩

 
 
 
 
    
    
    
    
                              
                              
                              
                              
盛极一时的“龙泉窑青瓷”走向衰败,到底输在哪儿?
●重磅!“域鉴2022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精彩拍品抢先看!
奇珍异宝 琳琅满目 | 域鉴秋拍,一波古代玉石精品选粹!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域鉴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