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翻一番”的目标相当于再造一个100万亿的中国经济,这要求未来15年年均增长率要达到4.73%。2020年,以长三角、大湾区和京津冀三极引领的7个发展水平最高的沿海省份合计的经济体量已占到全国的40.58%,沿海地区目前的整体水平事实上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后来者优势的空间在发达国家“卡脖子”的压制下愈发缩小,单靠自主创新来实现未来15年较高的年均增速压力较大,如果达不到全国平均增速则会大幅度拖累“两个翻一番”目标的实现,影响两步走的第一步大局。
2020年5月17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
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中国第四极不但可以吸收生态功能区的大量人口,减少生态脆弱地区承载人口的压力,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屏障,还可以带动周边区域全局发展,增强绿色发展内生动力,特别是创造生态产品转化的消费市场。
我国目前的外循环主要依赖于发展水平最高的7个沿海省份,例如2020年按照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进出口总额计算,7个沿海省份占比近七成,除了长三角的三省一市合计占36.63%之外,长江经济带中游三省和上游四省的7省份合计占比不到8.67%。显然,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还有着巨大的开放潜力挖潜。
因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彻底抑制成渝独立发展背向发展的问题,全方位推动成渝合体,全面辐射带动区域,建成中国第四极。
这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置在第八部分第31条“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现实考量,以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依托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而不是中央成立领导小组来推动的原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规划范围虽然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一样,甚至比《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规划范围还小,可能会使得各界混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成渝城市群的内涵与外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过一到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之后,下一步更重要的历史使命是引领大西南三省一市(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一体化发展。如果到2035年,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引领带动下,大西南三省一市一体化发展能够达到现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一体化发展的水平,即便人口规模保持不变,仅新增的经济体量就将超过10万亿元,其他条件不变就能对“两个翻一番”的目标贡献十分之一的力量,这对2035年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唯有如此,才能不辜负中央和全国人民对中国第四极的期望,成为名副其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作者简介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主席
付才辉: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材课程与报告案例研发中心主任
FTA是领先的办公及产业(科技)地产一体化设计专家,拥有900+个科技园区与办公总部的设计实践经验,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点项目、多个世界500强总部或区域总部等。
FTA提供从研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一体化的专业设计服务,服务的客户包括:市北高新、张江高科、天安骏业、上海地产、小米科技、罗氏制药、阿里巴巴、迪斯尼、西门子、凤凰卫视、上海港城集团、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知名品牌。
未来是创新的时代,在“为创新设计场景”的使命下,FTA一直践行“与客户一起创新”的价值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创新区研究院”(ID:TOP_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