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线制度的概念
1. 产生背景
2. 主要内容
3. 管理维护
划线制度的实施
1. 人口密度:UPA划定和评估的重要参考
一些城市出于最初预想人口的可能增加,1970年划定了远大于DID的UPA,鼓励了城市蔓延,形成低效率开发模式。
2. 空间发展:UPA跳跃扩张的现象明显
通过对90个地方城市不同时期UPA的发展变化研究,发现周边型B、连续型B、飞地型是UPA面积扩大的三种主要类型,是导致城市化地区不集中、跳跃发展的原因。在90个城市中,无论前期还是后期,完全没有跳跃型扩大的城市有22个,其他68个城市或多或少包含了跳跃型扩大,占比达到了约75%。跳跃型扩大规模在不同评估调整时期情况较为复杂,它们或者沿着原先就存在跳跃的城市化区域继续扩展,或者是重新指定了跳跃的城市化区域。总体上不少城市经历了低密度且分散的城市化过程。
3. 开发许可:管理不严导致城市持续蔓延
UPA中开发许可制度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只有相对一小部分用地是由于开发许可而被开发的。如埼玉市1965年至1985年间只有34%新建人口密集区(DID)是经过许可的开发,其他基本是未规划、蔓延式的无序小型开发。
4. 农地税制:低税阻碍城市有序高质发展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对城市边缘的农用地拥有者就显得特别有利,他们奇货可居心态成为土地供应短缺的一个因素,导致了UPA中土地价格上扬。对于地方政府在UPA中尽力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来说,UPA农用地保留成为了一个严重问题,推动了城市地区蛙跳式的开发,使得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格外昂贵,而且效率不高。因此,UPA中农用地的持续存在、低额度的税收、土地价格的上涨,造成地方政府在UPA地区实现有计划城镇化非常困难。
启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创新区研究院”(ID:TOP_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