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联合国将5月28日定为世界经期卫生日。之所以选择这个日期是因为每次月经平均持续5天,且每28天为一个月经周期。
三天前我结束了本月次的经期,而和我同时期的,在全球有八亿女性。月经之于女性,是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然的事情。
然而,似乎地球上绝大多数的人,都羞于直接去谈论它。为了避免尴尬,女性的月经有很多种委婉的表达:大姨妈、来M、生理期、例假。
图源 :米歇尔·沃尔夫单口喜剧专场
矛盾可能在于,人们一边认为月经是有女性气质和生育能力的证明,另一边又觉得它是羞耻和污秽不便的象征。
最近,人们对待月经的态度正在缓慢改变。可能是由于散装卫生巾(月经贫困)、卫生巾税、姐妹抗疫、月经污染等备受社会讨论的事件,另外,我认为现代月经产品的出现和演变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卫生用品帮助我们更多地开始直接谈论这一人体生理功能。
以下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问题:初次使用月经杯是种怎样的体验?月经用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谈论月经为什么会让我羞耻或者不再羞耻?
不走寻常路的月经杯
月经杯,对于包括我自己和身边的朋友而言,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工具。一方面它作为经期类产品经常被提及,另一方面,相比卫生巾和卫生棉条,月经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
它诞生于1932年,完全摆脱了(过去月经用品)吸收经血的路子。由医用级橡胶或乳胶构成,形状像个漏斗,下方有一个短柄。使用方法是放在阴道口里面,杯口正对宫颈开口,这样经血流出来就直接到了杯子里,不会流出体外,满了的时候拿出来倒掉,清洗之后再放入即可。
月经杯的优点在于,收纳量远大于卫生棉条,使用时间约为卫生棉条的2倍,可以循环使用更加环保,避免了定期需要购买经期产品的麻烦,同时又有效防止细菌感染和经期紊乱。
它更小众,因为操作门槛更高,而且有些女性的阴道不容易成功放置月经杯。新手在使用月经杯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满手是血的情况。
而月经杯的推广,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阻碍。比如“月经杯效应”的英国创始人曼都·瑞德(Mandu Reid)说:“听说过月经杯的人很少,因为很少有商家愿意生产使用寿命长达10年,因而利润微薄的产品。”
我想起我第一次听到、看到这个「小玩意儿」,是五年前在欧洲读书时,学环境保护专业的西班牙籍的舍友Paola曾向我们宿舍几位女生展示过她的月经杯,看着它宽阔的口子,我很难想象它如何塞入阴道。和我一起感到吃惊的还有几个英国的、土耳其的和孟加拉的姑娘,她们都看起来很抗拒,英国籍的Ellen表示了体面的好奇,问那怎么放进去呢,Paola说,月经杯是软的,只要折叠就可以轻易放进去。
虽然我心里明白阴道肌肉是具有灵活性的,甚至是可以锻炼的,具有极大的吸纳潜能(不然婴儿怎么出来?他们的脑袋可不只是拳头大小)。但还是觉得月经杯在经期产品的路子上走得太快了,我好像步伐还很难跟上,一直没有考虑尝试。
上个月,我听说了一种更新的经期产品:月经裤。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经期零废弃」的环保理念,作为一款可以替代护垫的内裤,它的由多层功能性面料组成,可反复使用,寿命为2-3年,避免了每位女性每年卫生巾标准用量产生的5.3kg碳排放。而这个月经裤搭配售卖的,就是月经杯。
正好在这时,我看了经典西班牙电影《回归》,其中有一幕,女主角正在有条不紊地处理被女儿杀死的丈夫的尸体,忽然一位朋友有事来敲门,最后问她,你脖子上的血是什么?女主角很淡定地说,哦,就是女人那东西。
《回归》剧照
导演阿尔莫多瓦拍过许多成功的女性主义的电影,但这个小细节让我格外感受到了女性无与伦比的力量,这股力量一下子让我克服了对经血最后的一丝避讳和恐惧。带着很足探索精神,我开始尝试这个理想的零废弃组合。
因为对于月经不洁的观念曾深嵌在了我们的社会系统中。就像米歇尔·汉森(Michele Hanson)在近期刊登于《卫报》的文章中写道:“在恐怖电影中,血是个好东西,但当它从阴道中流出来时,就会莫名其妙变成禁忌。”
图源 :米歇尔·沃尔夫单口喜剧专场
两个月后,月经裤已被我闲置,而月经杯的体验却越来越深入,它间接地一次次地让我重新认识了月经。
小时候以为月经就是流好多血,长大后才学习到月经的内容物为:子宫内膜碎片、血液、宫颈碎片、阴道上皮细胞。
于是,每次倒月经杯的时候,我都会仔细观察它们,粘稠的、滑溜的经血中,有半透明的部分,也有红色的血块。这是我用卫生巾时所没有的体验。如果在家,我不会把月经杯抽出来把经血倒入马桶连带冲掉,而是小心翼翼把它完整地取出,闻一闻味道,观察表面的半透明和下面沉淀的分离,看一看是10毫升还是15毫升的刻度。
往往经液非常顺滑,杯口轻微的倾斜就能让它快速流出,再快速蹿进下水道。留下的痕迹中,仔细看会有一些肿起来的“血块”,有点像童年时候抓的蝌蚪,圆头、滑滑的,摁下去会憋一点但仍然有弹性。我打开水龙头冲刷遗留物,它们因为粘性的不同,离开时的画面又像是一簇簇的火焰,别具动态。
每个月再次使用前,给月经杯消毒也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一般的建议是放在沸水中煮一会儿,或者装进杯子里放入微波炉叮五分钟。这个月我又(从“海马星球”的一期播客中)学了一个新的方法,就是用假牙的泡腾片给它浸泡消毒。
当看到玻璃杯里蓝色的液体冒出许许多多的泡泡,穿过紫红色的月经杯时,我看得非常仔细,心想如果中学物理、生物或者化学任何一门课,可以做这样的课堂实验的话,我可能理科就不会学得那样差。
而说到使用效果,虽然没有许多营销广告说得那么神奇,但也真的在无污染和存量多上让我觉得值得推荐给身边每一位女性朋友。
泡腾片正在消毒的月经杯
一个普通女孩的月经史
在我中学时期,卫生巾还被叫做姨妈巾,或者大号创可贴、M斤。那是2006年左右,卫生巾都有少女系列的选择了,出了包装上多了女孩形象的插画,我看不出有何不同,但是知道比我妈自用的要贵不少钱。
我妈同时交给了我一个亲手缝的、厚厚的、一平米的垫子,上面是大红色的碎花布,里面是棉花。每次经期垫在床上,可以避免经血湿透了床单床垫,即便如此,因为我睡觉总忍不住翻身导致侧漏,被罩却难以幸免遇难。因此在经期的起初两天,我妈每晚都会在半夜里叫我起床换卫生巾,再继续入睡。
关于月经初潮,是我和身边女性朋友经常讨论的私密体验。一位朋友的初潮是在早上起床时被妈妈发现的,她听到厨房里,妈妈用有点兴奋有点担忧的语气告诉爸爸“女儿长大了。”当时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只觉垫上卫生巾以后不敢走路,结果在学校一整天都没敢去厕所。
想起有位朋友曾忍着痛经上班,坐在公交上,一对老夫妇上来站她的旁边,因为没让座他俩一唱一和地说了好多“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没修养”之类的风凉话,朋友大吼了他一句“大爷您也来月经了?”
月经带来的疼痛、不适让我们总能团结到一起,同仇敌忾。我经常为这样的麻烦而感到恼火,不禁地好奇,那么以前的女性是如何度过经期的呢?年幼时,我也曾见过姥姥和妈妈用很厚的卫生纸叠成船的形状,垫在内裤裆处。不知道她们是否用了什么高超的技术,能让这团纸不会前后走动或掉出来。
她们告诉我,前人们还会使用破布、干树叶、野草等吸水性材料,或垫、或绑在内裤中心,也会有人使用棉质的月经带,通过清洗反复使用。
现如今,经期产品的购买和使用方便了很多,市场上有三类主要的产品:卫生巾、卫生棉条和月经杯。
卫生巾仍是大部分女性的首选,经粗略统计,每个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每年大约会用掉250片卫生巾。
它诞生于二十世纪初,造纸巨头金佰利研发出“纤维棉”,具有和纯棉一样的抗菌性而且比纯棉吸水性更强。一战期间,法国护士发现用于包扎伤口的纤维棉绷带可以很好地吸收经血,且使用过后还能焚烧。
1916年女性卫生用品的广告
战后,面对仓库里囤积大量的纤维棉,金佰利干脆变废为宝,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女性卫生巾品牌“高洁丝”,卫生巾正式进入量产时代。广大女性终于开始告别手洗月经带的命运。
不过,当时的卫生巾还没有侧翼和背胶,女性还是要使用月经带将卫生巾固定并使用。直到1969年,热熔胶技术出现,带有自粘式背胶的卫生巾才被发明出来。70年代末,具有更强大吸水能力的高分子树脂材料被采用,让卫生巾进一步变得更薄、更吸水。
80年代,宝洁创新性的推出网面卫生巾,在塑膜上钻孔,只允许液体和粒状物质单向通过,让卫生巾更干爽和透气。
进入21世纪,宝洁又推出了全球第一片液体卫生巾。这种卫生巾完全摒弃了棉绒纤维材料,采用了一种源自液体的高密度FlexFoam吸收材料,能够吸收高于自重10倍的液体。
而被命名为安心裤的裤型卫生巾,则是在2013年推出的,相当于在裆部放置了一大片加大版的卫生巾,吸收量和承托力都强于一般卫生巾,晚上可以穿一整晚不用换。
第二类卫生用品不再平贴在内裤上,而是插入式的。
1929年,美国正骨医生厄尔·哈斯(Earle Haas)为妻子制作出世界上第一款内用卫生棉条。这是一种棉质的圆柱体,尾部附有棉质拉绳。当女性来月经时,可置入阴道中吸收经血,分为指推式和导管式,一种是用手指推进去,一种是用系导管推进去。导管式更适合新手,也更卫生。
厄尔哈斯设计的棉条
棉条的推广过程中虽然遇到过很多障碍,但还是在欧美慢慢占据了女性用品的大半壁江山。卫生棉条的优势在于不影响衣着和运动,在经期也可以游泳、泡温泉。
但对于国内女性来说,普遍都会担心卫生棉条的异物感和安全性。实际上女性的阴道深度大约在7-12厘米,只有前1/3布有神经末梢,棉条应该放置在阴道后2/3的位置,是完全没有感觉的。
关于中国为什么卫生棉条的普及之路如此艰难?《中国卫生巾发展简史:一段女性失语的历史》文章里有段关于卫生棉条在中国的故事。
1985年ob卫生棉条广告出现在中国的电视上,ob卫生棉条由强生公司和北极ing国棉三厂合作生产,但在人们还不知道卫生巾是什么的时候,要放置到体内的卫生棉条简直骇人听闻。
广告里穿裙子的女性在荡秋千,旁边是一行广告语:带给我舒适和自信。制作这条广告的人是刚从日本学习市场营销回国的任小青,他指导的这条广告,被同行业的人认为属于“黄赌毒”范畴,找不到女性愿意拍摄,连广告里的女模特都是一位日本人。
任小青觉得这条广告或许早出现了30年,但在当时确实引发轰动,有消费者开始听着女性健康专家的讲解,排队来买ob卫生棉条。
2020年卫生棉条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有0.8%,但变化总是需要时间的。曾经保守的医疗界还担心卫生巾会摩擦到女性阴蒂从而刺激女性的性欲。卫生棉条,则直接改变了女性对阴道的认知。
独立女性的月经用品鄙视链?
也是在这个月,我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些博主吐槽,说一些月经杯的代理商找她们谈广告,当她们不感兴趣不想接的时候,就会被批评不够「独立女性」。似乎使用月经杯就代表着女性的进步,能否徒手塞入取出月经杯,也成了一种能力和勇气的象征。
使用什么样的月经产品,不只是意识的觉醒或者独立与否的问题,月经用品背后是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交织在一起的角力。不然也不会有散装卫生巾引发的卫生巾税和定价的讨论。
经期贫困在今天是一个全球讨论的公共问题。一项2019年发表在《妇产科》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在低收入女性中,64%难以定时购买月经产品。然而,当女性学生无法获得月经产品时,可能会影响她们接受教育的能力。
根据2019年5月对英国1000名少女的调查,在英国超过一半的少女(52%)因月经而辍学。
在2022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立法会议期间,阿尔伯克基市众议员众议员克里斯汀·特鲁希略(Christine Trujillo)提出一项法案,允许新墨西哥停止征收月经税。
从今年8月15日起,苏格兰宣布所有妇女将免费获得一次性卫生巾。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规模如此巨大、受到如此欢迎的政策。苏格兰的社会正义部长Shona Robison就此发言:“提供免费的卫生保护是平等和尊严的根本。”
《杀死伊芙》剧照
当任何一个女性不用被“裤裆里那点事”困扰,是社会层面的进步。
在英剧《杀死伊芙》最新一季里面,那位很美丽且强硬的女反派角色Helen,曾在忙着全世界招募杀手、指派重要刺杀任务的情况下,抽空挖苦了一下不能用手指塞月经条的女性。
看到这里时我觉得既有趣,又有了一丝压力,毕竟我更喜欢用为新手设计的、导管式的月经条。电视剧本身的导演、编剧、演员等主创都是女性,但是传递出来的感觉,有时竟和男性慕强的习惯也有雷同。
说回月经用品,我只是希望有更友善的环境,更丰富的视野和经验,加入自己的尝试,再来正常地讨论卫生产品的优劣。也是更客观、友善地对待自己这富有创造力的身体。
同时,我还在诚实且不勉强地尝试中。有时候更像配餐一样,有了多种交替使用的组合:月经杯+护垫、月经条+月经裤、卫生巾等等,在经期早晚因为量的多少混着用。
为了搞清楚到底谁适合用月经杯,我也做了一个小小的“田野调查”,从对六位朋友对采访中发现,如果不适应隐形眼镜的异物感,大概率也会难以适应月经杯、月经条的异物感。
与此同时,我也问了几位男性朋友戴隐形眼镜的体验,他们自然都能自如地回答。这让我不禁去想象,如果经期用品就像隐形眼镜、牙套,甚至洗发水一样,只是一种卫生用品,不再有忌讳,也不再承载进步、落后的价值观的压力,应该挺好。
你使用过月经杯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ID:Qingshangye666)。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