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创业路商务大道策划及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第一名设计方案

深圳宝安创业路商务大道策划及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第一名设计方案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规院



近日,由宝安区人民政府主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宝安管理局承办的宝安创业路商务大道策划及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专家评审会成功落幕。经专家多轮优选,最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亩加建筑规划(深圳)有限公司、戴德梁行房地产顾问(深圳)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获得第一名。

01
有活力的创业路
创业路是连接宝安中心区与尖岗山高新区的主干道,一端是滨海的超级文体设施、高密度商务总部、超级活力海岸带,另一端是与特区同步建设的新安县城,充满着市井的烟火气息,有近在咫尺的温暖感。

过去十年,城市西进,宝安是深圳人口增长最快、结构变化最剧烈、年龄构成最年轻的行政辖区。紧邻南山、前海的创业路沿线是其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发展动力强劲。
中心性地区的区位特征与旺盛的城市活力,创业路与宝安中心区构建了“前城后巷”的空间关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华尔街与纽约硅巷、伦敦金融城与肖尔迪奇地区,人与创新要素的集聚给创业路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不同于增量地区以空间吸纳大产业、大总部,这些极具活力的人群、产业在创业路与现状存量空间构建了紧密的共生关系。如何以合理的路径导入更高质量经济活动(商业/ 商务/ 文化/ 创意)是设计考虑的出发点。但这些活动不应是直接“设计”出来的,而将在空间场域里自然生长出来。因此我们提出“街巷聚场”,通过有限度的设计手法,培育出一个多元丰富、可生长、可进化的空间场系。

02
有限度的设计


设计聚焦在更有活力的街道环境、更具创新性的触媒项目、更包容更具有延续性的城市氛围三个关注点,引导创业路在空间“更新”的同时保持多样性与复杂性。


2.1 重构“街巷体验” 

107国道(G107)与创业路密切相交,它的快速化改造为构建更有吸引力的交通环境带来契机。主线的局部立体化改造增加了4条南北向跨越G107的通道,释放了创业路的交通压力。设计通过将街道路权重新划分,以创业路改造为基础,打造”道-街-巷”三级街道体系。
5条林荫道、10段主题趣街、20条活力里巷的打造,
营造激发创新活力的街道空间
 















条主干街道——创业路
G107改造后,创业路交通流量更加合理,我们通过缩窄创业路车行断面,释放给慢行空间, 塑造更具活力的主街。
在G107的改造中保留原有G107创业立交结构框架,通过增加建筑外表皮,将其转变为链接南北的慢行新地标。



条林荫干道


包括新安二路&新安三路、宝安大道、前进一路、宝石路、广深公路(地面段)。在重新平衡行人与机动车使用空间的基础上,为未来交通设施的植入预留空间。在重要节点结合城市活动设置扩大的沿街公共空间,打造功能更加均衡中心区干道系统。





10 条活力商业主街
包括翻身路、大宝路、留仙二路、公园路等,将以潮汐车道、公交专行道及灵活使用车道等方式,跟随时段需求更加灵活的调整路权分配。对不同区段的商业主街进行差异化的发展引导,有限度弱化建筑与街道之间的功能分割,形成各具特征、多元有趣的商业街道体系。

20 条城市里巷


里巷网络是藏身于城中村、旧住区等街坊内部的毛细血管,我们在现有建筑空间的基础上适当加密公共性的通行空间,优化街区的交通微循环,并为街角公共交往空间的形成提供基础设施与制度上的支持,让街坊里巷成为文化创意与社区精神的孵化器。


 






















通过街道网络的再梳理,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充分连接的街道生态系统,让街道、街角成为休憩、交往的绝佳场所。




2.2 构建“超级路径”

沿创业路挖掘潜力空间,打造“超级路径”。通过触媒点项目的植入,为区域功能的重组与提升提供动力。






衔接区域发展的框架,我们定义了五大主题板块,以综合整治与拆除重建相结合的方式识别其中的潜力资源,通过公共服务、消费场所、混合办公场所的植入形成五个拥有不同性格、具有场所识别感的城市聚场,成为聚人气、聚活力的“锚点”。
▼向左滑动查看全图


翻身片区 - 我们保留有活力的城中村,组织起未来青年交往的趣缘聚场,提供多样的新社交消费场,“厂房计划”提供低成本创业空间,最大化城中村固有的社交优势,将新空间语汇嵌入老建筑结构,用新生活方式激活老市井街巷,打造青年群体的创新能量充电站。

建安花园 - 学校、医院、办公之间的节点枢纽,我们通过三组立体院落扭合、充实了社区的公共底盘,也促进周边公共资源的局部开放,形成开放混合的未来社区生活走廊,塑造适应年轻人居住、社群生活的社群聚场。



裕安花园 - 科技体验和青年潮玩耦合的创意聚场,外侧创造连续的创业路界面,内侧形成细碎的体验界面与大量灰空间,外置承重结构为空间灵活分割带来可能,可变的建筑单元适应商业需求的迭代,半永久的文化装置是潮流科创的空间载体,也是标志性的城市景观。





新安26区二期地块 - 前业后居的总部聚场,采用1.5弹性开发模式,随着企业迭代提高开发强度, 无车化组织最大化地面绿地,层层退台的空中花园延续公园语境,引绿入户。城市核与半地下广场将地铁人流由喧嚣带入宁静,在郁郁葱葱的城市森林中偷闲效率生活。



灵芝新村 - 连接新安公园与灵芝公园,是双公园间的榕林自然开放社区、生息聚场,我们提供更混合的社群功能与更优质的居住环境,用小体量创新群落建筑隐于现状榕林荫中,通过风雨廊与灵芝天棚提供了灵动的林下洄游体验。

通过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线性空间廊道串联触媒空间、魅力聚场、公园及其他重要场所,共同构成创业路“超级路径”——一条展现未来工作、消费、生活与休闲的全景走廊。


▼向左滑动查看全图


2.3 保育“新安本味”
榕树老街、古村食街与邻里巷道是创业路最有市井烟火味的活力基底。我们重点关注榕树下、市场里的市井公共生活,在保留原生的生活印记的基础上对街巷进行创意活化。





识别“新安榕树地图”,延续新安榕树下生活的特色,将运动康体、文化艺术、日常休闲等居民生活场景轻巧放置在舒适的树下阴凉空间,通过系列装置工具箱,在实际建设中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场景,让老人、小孩、年轻人都能在树下找到适合的活动场所。






























































































































































市场是新安烟火气的主要来源,我们改造老市场、新建新市场,形成多个有特色、有趣味的公共生活场所节点,重点针对上川市场、宝民市场、新乐综合市场进行改造提升,让市场更加时尚,融入市集、快闪艺术与创艺剧场功能,成为新的烟火心理地标。

03
结语


未来我们期望用有限度的空间设计回应有活力的建成特征,让数字科技、潮流艺术、市井生活在这里自然生长。这里有新楼宇、新社群,而岭南依旧、榕林依旧。

项目名称:宝安创业路商务大道策划及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联合体团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亩加建筑规划(深圳)有限公司、戴德梁行房地产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团队

项目主管:王泽坚、周俊

项目协管:龚志渊、杜宁

项目成员:劳炳丽、朱正、周游、陈智鑫、刘旭东、吕韦良、梁倬宽、王帅、题加荣、孙馨宇、胡磊、刘越

亩加建筑规划(深圳)有限公司技术团队

项目成员:曹睿芝、黄可心、庄琪、吴柳漾、熊铮铮、吴邵宁、张晓勇、李松明

戴德梁行房地产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项目成员:董建梅、韩硕、刘斯宇

END
公众号文章仅供内部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部分权属不清导致的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建筑设计招标 | 专业建筑师对接
联系:13012811198
80万建筑师在关注

公众号|视频号|B站| 抖音 | 小红书 

魏一鸣,Archlady,郑利江,雪亮,饭困,慧琪,周小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建筑”(ID:i80arch)。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