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连板的中通客车,核酸检测车会成为日后的新常态吗?

13连板的中通客车,核酸检测车会成为日后的新常态吗?



作者|Harry Zhang


在国内汽车股中,中通客车接连迎来13个连板,成为国内证券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5月31日,头顶“核酸检测车”概念股的中通客车再度涨停,以15.02元报收,公司总市值接近90亿元。这是中通客车自5月13日起,连续收获的第13个涨停板。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司,能够得到资本的如此青睐?



图片来自网络

内忧外患,中通客车平平无奇

对于国内客车行业来说,疫情之前更加便利和舒适的高铁/动车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打折机票的持续涌现,都让商用载客车公司在人们出行方式的竞争中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近两三年来疫情所导致的消费力下降和各地屡屡升级的防疫措施都让人们出游的意愿大幅度下滑;再叠加上各个城市在公交车辆更新上的速度有所放缓。总体来看,国内整体客车行业都处于一个低谷。


图片来自网络

即便是在国内客车行业内部,宇通客车2021年销量达到了41828辆,同比基本持平;反观中通客车,2021年全年销量仅为10050辆客车,销售量同比减少3.97%。在绝对的体量上,中通客车离开国内客车市场的领头羊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从中通客车自己纵向业绩对比来看,2022年前4个月,中通客车销量达2257辆,同比增长2.5%。不过和公司销量出现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通净利润却出现了3528.7万元的亏损。虽然亏损额相比于上年同期3970万元的净亏损额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中通客车赔本赚吆喝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门槛并不高的核酸检测车

这次中通客车被资本热捧的一个最大原因就在于核酸检测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国内对核酸检测的需求大幅增加。在动辄全员核酸筛查的要求下,不仅对于核酸检测试剂和检测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酸车作为一个可移动的检测点也发挥着其他固定检测点难以达到的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

在中通客车的产品型谱中,目前已经实现批量销售的有12米、13米两款核酸检测车。这两款车型部达到P2+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其核心就是医疗专用空气调节系统,并且具备了随采、随检、随上报的功能。具体来看,核算检测车需要搭载高效新风过滤系统、医疗给排水系统,全自动PCR分析系统并具备5G信号传输能力。据相关数据显示,中通汽车旗下的13米核酸检测车检测能力可达1万管,按照10:1的混检标准,每天可检测10万人次。


图片来自网络

国内核酸检测常态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整个核酸检测车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但是核酸车的造车门槛并没有很高,换而言之不仅国内大部分客车企业都有能力设计和制造核酸检测车,即使是其他诸如格力这样的跨界企业,也完全可以通过购买客车底盘甚至客车整车,在此基础上加装核酸检测相关的子系统和设备进行改造。所以要想从核酸检测车的市场中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赚取暴利,难度还是很大的。


图片来自网络

击鼓传花最后一棒

面对不断涨停的股价,深交所在5月27日对中通客车下发了关注函,要求公司确认:

1. 是否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2. 说明公司核酸检测车有关业务规模及对公司业务发展及盈利能力的影响等问题。

在5月29日晚,中通客车发布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公司的核酸检测医疗专用车目前销售数量相对较少,且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说,无论是从去年全年/今年前四个月的业绩,还是从核酸车订单来看,中通客车并没有太多亮眼的地方。就单纯凭借核酸车概念,就迎来13个涨停,其背后的支撑是不牢固的。


图片来自网络

从中通客车这个股票本身来看,即便经过了13个涨停之后其市值也不到90亿元。这也意味着,资本要想炒高中通客车的股价难度并不大。但资本都是逐利的,在高位套现离场是必然的。这个时候,那些在高价位入手的散户投资者必然会面临比较大的损失。所以我们最后还是想劝阻那些散户投资者,以中通客车这样的公司来说,不要说其并没有太多的核酸检测车订单;哪怕有,也难以支撑公司股价短期内这种增长方式。

撇开股价不谈,对于客车企业来说,更强的捕捉商机的能力以及对于客户需求的定制化能力,无疑是国内客车企业今后转型的一个主要的方向。虽然中通客车现在没有那么多核酸检测车的订单,但正如上文所说,在国内核酸会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一部分的情况下,和核酸相关的业务的市场前景还是被看好的。所以客车企业,需要在今后不断地找到并把握这种可能转瞬即逝的商业机会,用更快的市场反应速度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什么时候中通客车真正练就了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定制化需求,可以在短期内开发出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化车型,那中通客车的股价才能真正站上一个新的平台。

相关推荐



新出行

绿色办奥,纯电动大巴再次进入主视野 |新出行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新出行

复工在即,多项政策补贴能真实拉动今年的汽车消费吗?|新出行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文中部分素材可能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胖鲸头条”(ID:pangjing-touti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