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建筑设计的丁蜀成校:用漫游式的校园呼应传统制陶工坊

亘建筑设计的丁蜀成校:用漫游式的校园呼应传统制陶工坊


亘建筑设计的丁蜀成校:用漫游式的校园呼应传统制陶工坊


沿着“工艺学校”的线索,建筑师逐步确立了以“制陶工坊”为中心的低密度校园的设计目标。有别于惯常的以综合建筑与集中场地为主的学校,丁蜀成校漫游式的校园,有着传统工坊式的松散布局。“我们认为这个学校不应该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复合体,而像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每个功能空间都有它自己的特性,有着恰当的形式和解构。”

位于江苏宜兴的丁蜀,因紫砂壶的产地而闻名。而丁蜀成校,作为全国乡村成人教育体系中为数不多的专门从事陶艺教学和培训的学校,希望为当地群众提供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向缺乏公共设施的乡村社区开放,成为开展公众教育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松散布局的漫步式校园
“手艺”是这所学校教学的核心,而“手艺人的空间”也正是这个校园中心。负责丁蜀成校校园设计的亘建筑事务所为每一种空间找到一种属于它本身的建筑形式,于是在这个校园内就出现了多种建筑类型。
“不同类型的建筑之间形成了丰富的室外空间,让这个校园远离了大型综合体主导的学校类型。人们可以轻松地在建筑之间漫游,感受物候的变化,”亘建筑事务所表示。

大工场

小工场

综合楼

新校园包含了一座可容纳300人制壶的大工场和一座100人的小工场、一个150座的报告厅、一个600平方米的陈列厅、一个6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一个报告大厅、22间标准教室、13间作品评审室、18间办公室和2间会议室,以及可供350人同时用餐的食堂。
沿着“工艺学校”的线索,建筑师逐步确立了以“制陶工坊”为中心的低密度校园的设计目标。有别于惯常的以综合建筑与集中场地为主的学校,丁蜀成校漫游式的校园,有着传统工坊式的松散布局。

位于展陈楼二层的朴树庭院

位于服务楼入口处的四方庭院

位于校园中心的榉树广场

由行政楼围合的榔榆庭院

设计将超过一万平方米的规模,打散成十几个两层左右的“小建筑”,建筑与建筑之间,是充满植物的庭院。每个功能就是一个单独的建筑,两边向庭院打开。
“我们认为这个学校不应该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复合体,而像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每个功能空间都有它自己的特性,有着恰当的形式和解构,”亘建筑事务所说。

位于教学楼二层的教室

小工场内景

有厚重氛围的陶艺作品展陈厅

大工场室内

综合楼一楼多功能厅室内

大工场、小工场、多功能厅和陈列厅,这四个最重要的单体,被放置在校园中心,由它们围合出的榉树广场则是举办室外活动的中心场所。
小工场、陈列厅、多功能厅、教室都被设计成“一室”的独立建筑,可以向四周环境打开。
场地西侧的建筑靠近城市,主要是对外交流展示功能;东侧更偏重教学。25平米的榉树广场是公共活动集散的中心,东西两侧分别是多功能厅和陈列厅。小工场是平屋顶,面对广场没有开口,以凸显对面大工场的地位。校园主入口保留了旧址留下的5棵香樟。西南角食堂围合的水景庭院、北端行政楼围合的大榔榆庭院是校园开敞的区域,嵌入相对均质的建筑群中。

位于教学楼二层的连廊

教学楼之间的庭院与连廊

教室与庭院之间的走廊

服务楼通廊

由同一砌块通过变化不同方向砌成的镂空墙

建筑师优先考虑了陶艺创作和学习过程中各个步骤需要的独特的空间需求,包括视野开阔、采光均匀用于书面教学的常规教室,空间内向、安静高大的用于塑形、作画、贴画、雕刻的工场,还有在大尺寸的梁柱厚重的氛围下用于展示和保存学员优秀作品的陈列厅。每一种功能都有与之对应的空间、结构和设备,成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单体。
由此产生的十几个散落布置低矮的“小建筑”,每个都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它们之间形成不同类型的外部空间。并置的各种内外空间,由遮阳避雨的半室外廊子串联,共同组成一个丰富多样的校园整体。
砖、混凝土和砂岩,是丁蜀成校的主要材料。砖的烧制、墙的砌筑、混凝土模板的支护都与当地工人熟知的制陶过程有着相似的手工属性。这些日常的建造材料,与新的构造方法结合,让校园自如地融进了小镇的肌理。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丁蜀成校
项目地点:江苏宜兴丁蜀镇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亘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薛喆、范蓓蕾、孔锐
项目建筑师:王诗羽
设计团队:陶舒婷、刘洋、洗浩辉、薛君、肖欣雨、钱佳、李兰若、郭正浩、刘靖寰、黄钒郎、谢如珪、李云宏
景观建筑师:陈希
驻场监造:王诗羽、陈希、钱佳、迟增磊、曲昊
结构顾问:张准、张冲冲、陈学剑 / 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机电顾问与合作设计:梁明、潘珅、万华军、刘剑平、何安诚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混凝土顾问:杜杰 / 素造建筑
混凝土保护剂顾问:毛勇 / 科焱建筑装饰工程,黄凰 /鼎中新材料
抛光混凝土地坪顾问:严乾凤 / 梵行建筑工程
业主:丁蜀成校
项目协调:丁蜀镇建设局
施工总包:华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及功能:新建,教育
场地面积:29542 平方米
建筑面积:10905 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7.12-2019.05
建设时间:2019.06-2021.04
项目状态:建成
摄影:陈颢、朱润资

推荐阅读

苏州山峰书院即将竣工,OPEN用庭院和回廊连接多个建筑体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ezeen”(ID:Dezeen_Chin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