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城市空间也会变得如此有活力!

被忽视的城市空间也会变得如此有活力!


从城市革命诞生城市开始,城市作为人类生活与社会活动的载体一直发展至今,可以说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其不断更新的新陈代谢过程。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建筑发展越来越快,导致很多旧区环境和建筑被忽视,因为城市旧区开始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并暴露出种种弊端:旧区原有土地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居民生活要求和城市未来发展需求。其实城市旧聚居区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对激活人们生活延续性的觉悟起到很大的作用,看看下面3个建筑空间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01
Escadinhas步道
葡萄牙 / Paulo Moreira Architectures

Escadinhas步道坐标葡萄牙,是一个连接建筑、艺术与自然的项目,它贯通了马托西纽什Monte Xisto山区与Leça河的两岸,并且证明了低成本的项目同样可以为城市中众多 “隐藏的”、被忽视的城市空间带来附加价值。


历时一年,过程中汇集了由建筑师、当地建筑商、艺术家以及众多合作伙伴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在建筑工程的第一阶段,项目主要对通往Escadinhas大街的台阶进行了修复,这是一处连接Monte Xisto西山山顶与山脚的城市设施。台阶与扶手在项目中得到修复,公共的步道与毗邻的私人土地之间通过长椅的设置建立了新的边界,使台阶可以作为一个休息场所。

沿着台阶下方通往Leça河的小路,一座古老的废墟被改造成一处被自然环境包围的休息区。小规模的干预措施恢复了场地的原始特征,并完善了多年来不稳定的维护措施。对场地的精心修复,还包括在建筑的每一个 “空间 “里设置长椅,鼓励大众在这里驻足停留,将其转变为一个社交场所。





一个长久未使用废墟空间,加点颜色处理变成了休息区。


02
胡同泡泡218
北京 / MAD

MAD对位于北京前门东区的一座清末四合院进行的修复、改造——在恢复四合院原有三进格局的同时,创造性地加入了三个不同形态、犹如天外来物的“泡泡”。艺术轻触社区,新与旧、传统与未来在老城里创造了新的对话空间。


2006年,MAD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提出关于未来北京的畅想—“北京2050”。其中的“胡同泡泡”提案,提出旧城改造不一定需要推倒重建,而是通过加入犹如超越时空的“泡泡”,像磁铁一样更新社区生活条件、激活邻里关系。

这是一种“微观乌托邦”式的理想,建筑师希望这些“泡泡”像新生的细胞一样具有生命力,赋予老建筑一种活力,并通过改变局部而达到整体社区的复苏。2009年,建筑师首个“胡同泡泡”在北兵马司胡同32号成为现实;十年后2019 年,“胡同泡泡218号”建成。西打磨厂街218号院的修复、改造,起源于2014年由天街集团、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以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旧城更新研究计划“城南计划——前门东区2014”。


建筑师在此研究项目中对旧城更新规划提出了不动、更密、针灸、精神四个原则。后来218号院成为了这个研究的试验点。院子位于前门东区西打磨厂街西段路南,占地469平方米,坐南朝北,为晚清建筑。一百多年来,建筑从最初史载的外国医院,变成了改造前20多户居民聚居的大杂院。院子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多重加建、改建,院落的原本格局已十分模糊。至近代,由于院子的居住条件的逐渐败落,原来的住户也大多搬走,院子逐渐失去了历史院落原有的生气。





建筑师在院子里加入了三个由不锈钢打磨制作而成的泡泡。其中一个是一处独立的会客室/共享工作空间;另一个除了会客及共享空间的功能外,还可让人们通过“泡泡”内的回旋楼梯自由穿梭于一二层之间。


03
莲街桥
宁波 / BIDG

莲桥街地处宁波中心城区天封塔南及旧时日湖的西南侧,东靠小沙泥街住宅小区,南至灵桥路,西临开明街、解放南路,北至大沙泥街,是宁波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极为重要的历史遗存文化风貌协调区。在宁波市所有现存历史地段中,其规模和质量仅次于“天一阁”保护区,位列第二。

莲桥街地块是宁波旧城改造战略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占地面积约6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1000平方米。保留了4处文保单位、约20处历史建筑等,其中有新中国第一代邮票大师孙传哲的故居、始建于明朝的毛家大院、窖藏珍稀古籍的甬上望族四明袁氏故居、诞生三代宁波帮巨子的莲桥李宅等。


莲桥街以日湖文化为大背景,以唐宋时期“一塔两寺”(天封塔、延庆寺、观宗讲寺)宗教文化遗存为核心,拥有一大批明清以来格局与风貌完整的望族宅第与街巷,留存下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宋代的理宗皇帝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曾就学于日湖之上;宋元两代的四明望族袁氏家族世居南湖;著名学者胡三省寓居袁家30年,注释《资治通鉴》并窖藏于袁家,使珍籍得以留存。莲桥街承载了宁波源远流长的历史,历史的荣耀与现实的破败形成了巨大反差。



历史街区的修复和更新有时候不仅仅是修复当下残存的建筑,还包括复原一些历史曾经存在的记忆。而对于莲桥街而言,这里最重要的记忆就是已经随历史湮灭的“莲桥”。“莲桥”街名的起源是因为街的西北端有座采莲桥,位置就在如今莲桥街与解放路相连接的地方。







《鄞县通志》中有记载:“莲桥街,旧名采莲桥下,横河头。”日湖湮没之前,有荷叶田田、古塔倒影婆娑的美景。与莲桥街相互通连的众多小巷,巷名都富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和诗意:塔影巷、塔前街、莲香巷等。
城市中需要这样一种环境来联系当今的时代与历史的过去,使人们找到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因此,研究旧城改造的设计方法与富含传统文化信息的视觉、触觉体验的城市历史空间是分不开的,让旧城传统历史文化重回市民生活,传承人类文明,民族精神,并融合新功能,新文化以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重新唤起居民心中的昔日回忆和文化认同感,同时也给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整理:Lirika     责编: Adrian     审核: Beenle



以上文章为Lirika整理输出.
仅供学习和参考.
部分图文和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若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 END -   
我们提供
项目投稿 - 文章撰写 - 招聘发布 - 设计访谈
更多咨询请联系小编微信










如果您喜欢本次推送,
请点亮在看点赞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uture Architects”(ID:Futurearchitects00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