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作品集都具备哪些特质呢?
我们该如何制作一个出色的作品集呢?
在我们创作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对于刚接触作品集的同学来说,应该从哪一步开始?
......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Doist产品设计师 Alex Muench是如何教我们创建作品集的。
01
先制定目标,再写,最后设计
就像我们试图解决设计问题一样,首先,我们需要写下作品集的核心目的,需要包含哪些信息来实现这一目的,以及我们想要如何在视觉和书面上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故事。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开始深入研究设计细节。
-
这个作品集的目标是什么
-
谁会浏览这个作品集?老师?考官?还是自己?
-
我们应该如何介绍自己?对方需要了解我们什么?
-
第一印象很重要。我们想要通过作品集传达什么信息?例如,如果有浏览者查看了我们的作品集网站,那么他们如何可以确认我们的身份?
-
我们想在作品集中放进哪些项目?按类型、时间对它们进行排序,或将自己最印象深刻的项目放在首位
-
对方在看了作品集后应该如何联系自己?
在我们有了最初的这些想法后,就需要开始将这些信息进行提炼、重新排序并添加结构。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最开始的这一步就像一个写作过程:先写,后修改。
02
保持网站简单、可浏览和可访问
一个好的作品集,首先是组织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而不是一味的在视觉上呈现出压倒性趋势。下面是一些比较好的经验法则:
▍确保网站的可浏览性
某些访问者只是单纯地浏览网站。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可以轻松浏览作品,而不要把整个浏览操作过程变得过于复杂。将文本分成多个短段落、添加标题和图像描述,其中可以包括粗略的草图或其他设计过程的视觉效果。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作品集页面应该包括以下这些内容:
-
our work (作品): 包括样品、项目、案例研究等内容
-
about us (关于我们): 访问者可以在页面上了解更多关于我们的信息、目前在做什么、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任何关于我们的事情
-
contact (联系方式):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提供联系方式的原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作品集的目标
-
start page (起始页): 指向初始页面的链接,可以在左上角命名为“主页”或只是使用我们的名字。这是一种帮助浏览者回到起始页面最简单的方式
这些内容一般会被置于页面最顶部
Photo by Gilb
安全起见,我们可以使用基本的排版设置,在作品集中使用的字体应该在任何浏览器上都能很好的呈现。此外,在颜色搭配上也需要符合万维网联盟 (W3C)定义的最低对比度。
基础web排版
图源: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ux-design-portfolios/
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访问者可以从哪些渠道对我们作品集网站进行浏览。
作为产品、用户体验或网页设计师,我们最好专注于在作品集中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大多数情况下,用统一的字体在标题或介绍文本中写下我们的名字就足够了。但值得注意的是,需要使用与其他文本相同的排版系列进行设计。
作品集主页面
图源:Behance
一旦我们计划和编写了内容,就可以使用无代码作品集网站进行创作。借助WordPress, Webflow, Squarespace, Cargo, Tumblr 或 Dribbble Pro,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浏览并使用模板、拖放图像、快速使我们的设计栩栩如生,并且不需要太多的编码知识。
Webflow
03
专注于最喜欢的项目
如果是一名新设计师,我们的项目很可能没那么多。但别担心,展示我们的方法和想法比拥有一页又一页的项目示例更重要。我们在大学期间的项目也一样有价值。如果我们觉得这些项目不错的话,也可以放进作品集之中。我们需要知道,即使我们刚刚起步,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展示的内容就没有价值。
04
详细记录设计流程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表明自己在项目中的角色身份。作品集往往只是客观地呈现设计工作。我们知道自己设计了哪个像素和图标,但浏览者应该如何判断我们的创作,以及是否影响了某件作品或设计决策呢?因此,我们需要在一开始就明确表示自己的身份,例如问题解决者、领导者、研究人员或其他身份。
05
收集并记录最新项目
-
总是从写作开始:目标、问题、假设、过程、解决方案、结论和最终收获
-
使用视频/演示/短动画等可视化细节,并保留原始设计文件。在各种设备上对完成的项目进行截图。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需要它在模型或未来的演示中进行展示
-
使用云文件夹来存储书面和可视化文档(文本文档和设计文件/导出的图像)
总之,我们需要把自己的作品集当作活文件一样对待,并在完成一个项目后立即进行记录。
编辑:YAN
原文链接:
https://dribbble.com/resources/product-designer-portfolio
图文信息源于网络,侵权告知即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交互设计小站”(ID:racjiaoh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