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人群,我以为能够找到自己,其实,只有在人群里,我才成为了自己。当想象力被添加到低分辨率的画布上,你会发现,现实往往比超现实更加完美。
——Lee Sang Won(李尚源)
Beach
Swimming Pool
仅仅关注平凡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样只能让我们确定平凡的现实性,或者艺术与生活有多么的相似。自从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开始以现实主义的视角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艺术便提供了一个对普通事物的观察视角。今天的艺术家超越了记录生活环境和日常琐事的目的,在更小的范围内观察个体行为,在更大的范围内观察群体文化。他们通过创作过程感受环境,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绘画本身。
Resting Place
他,只是提供了一个视角
长久以来,韩国艺术家李尚源都在观察现代人的生活模式,特别是人们在闲暇时所表现出的共同的、相似的行为模式。他的创作会从收集人们在公园、泳池、海滩、雪场等公共休闲场所的图像开始,通常还会将所收集到的图像组合成鸟瞰图或者全景图,以构建一幅巨大的油画或者水彩作品。
Floating man on the sea
Detail
Floating people
Floating people
李尚源没有把自己束缚在微观的角度去刻画细枝末节,而是以平凡的生活作为工具,在社会普遍结构的层面上去寻找现代生活的基本要素,为观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展现人类群体的更宽广图景。
In Summer
Detail
Detail
Detail
Detail
Detail
目视李尚源的画作,你会听到耳语与呐喊、呜咽与喧闹、哭泣与大笑。在混成一团的声音碎屑中,人们能够感受到融入人群时的熟悉感与愉悦感,那是因为画作中的角色已然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开始相互交流。所有的戏剧冲突与剧情铺展悄然在观者的思绪中连续上演,在李尚源的画前,观者才是导演,而画者,只是用颜料堆出了几个小色斑而已。
For The Peaceful Spring
Detail
Detail
创作中的Lee Sang Won(李尚源)
生活,在“某人模式”中
在艺术史上,随着印象派的出现,对都市及乡村生活的观察和描绘也开始出现在画家的笔下。一时间,诸多画家都将目光聚焦于工业革命成熟地区的生产设施、休闲场所以及人们在这些地方工作和休息的场景。莫奈画下了城市的街道,德加画下了剧院里的观众,雷诺阿画下了户外的舞会——人类本能地倾向于优渥环境中的集体生活,对于这种特征,我们称之为社会性。
The Park
The Park
创作中的Lee Sang Won(李尚源)
创作中的Lee Sang Won(李尚源)
客观地旁观人类的社会性,李尚源所强调的是模式本身而不会考虑任何个体的感受或者情绪。在他的作品中,人被表达为一个抽象且匿名的“某人”,没有面部表情的刻画,没有姓甚名谁的原委,有的只是从不同角度构建的无差别角色,以及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式的“陌生化”,在一个固定距离的观察视角下,画面丰富而绝不沉闷。
而换个角度来讲,李尚源在其作品中所发掘人类群体模式也是由韩国社会近30年来所采取的宵禁、放宽海外旅行、普及职业体育、休闲城市规划以及2004年开始实施的五天工作制等公共政策所共同塑造的。数百万人穿着相似的服装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休闲娱乐的统一化、大众化已经抹去了人们的面孔与个性,并开始以一种“俏皮间略带讽刺”的方式表达着现代主义的生活模式。
在俯视角度上的追忆
李尚源,1978年出生于韩国青阳,2006年毕业于弘益大学研究生院绘画专业,2007年在首尔的锦湖美术馆举办了他的首次个展——《安息之地》,并因此获得了锦湖青年艺术家大奖。此后,分别于2009年、2010年、2011年举办的个展《生活的模式》《旁观者之眼》《休闲与人群》则进一步强化了李尚源的个人创作风格以及他在这一领域的艺术成果。
Water
Water
Water
可以说,李尚源几乎是第一位将“生活模式”作为一种新景观流派进行发展的艺术家。在这个“文化普遍、艺术有限”的当代社会里,他的作品似是一双眼睛,以上帝般的视角给予人类一种视觉假设,让这个世界在一个俯视角度上,找到了更加现实的意义。
个展海报
个展现场
Lee Sang Won(李尚源)
“在人群中,我看到了生活的疲惫,也看到了人们消除疲惫的模式”——2021年7月、2022年3月和4月,李尚源的三场个展《In Summer》《Floating People》《Water & Color》分别在翠碧画廊和乐天画廊开幕,展览展出了2006年以来李尚源创作的百余幅油画及水彩作品。在人群熙攘的沙滩上、碧波里、草地间,李尚源希望这些画作可以将人们带回到三年前,那个未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休闲模式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眼缘艺志”(ID:yanyuanyizhi)。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