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作为承载人们工作、生活空间集合体的城市也不例外。
▼ 明城墙畔的南京老门东
只不过,在经历快速城市化浪潮后,形成了巨量的老旧城市空间,才使得城市更新进入城市发展舞台的主角。
▼ 首钢园成为工业区改造的新典范
快速、巨量的城市开发,随着设计寿命的到期,伴之而来的必然也是急增的巨量更新需求,再考虑到快速开发过程中质与量的取舍,这一过程甚至比快速城市化来的更快、更猛。
▼ 伦敦道克兰港区的更新已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仍未完成
一方面是因为进入存量时代,不同年代更新——再更新循环的叠加;
▼ 上海黄浦滨江沿线「慢工出细活」的改造
换言之,城市更新即将成为迫切又影响长远的城市命题。
▼ 本专题所涉及的全球城市更新领域的成功案例
01
更(gēng)新OR更(gèng)新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说:「从天安门望出去,应该处处都有烟囱」。
这一景象现在看来大多数是被「更新」的对象,就如本专题中,南锡工业区、米兰展览中心、波士顿南湾、上海黄浦滨江、苏黎世西区等经典工业区更新一样。
▼ 米兰展览中心转型为城市新中心
说到底,城市更新绝不仅仅是建筑、街道亦或空间的翻新,而必须是为了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更新的体系。
▼ 伦敦西区通过「内容」更新成为文化中心
其次,如果放大到更大区域范围的更新,这个体系就不再仅仅是居住的更舒适或办公更有效率,而是对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综合的更新:
▼ 苏黎世西区是年轻人的生活中心
总之,城市更新必然就是有着深刻时代烙印、适应时代发展,系统化的一幢幢更新的建筑、一个个更新的街区、一座座更新的城市,而不仅仅是或外观或内饰更新,外显空间更炫酷的街道(当然符合时代特征的形象更新也是不可或缺的)。
▼ 作为城市形象名片的汉堡港口新城
只要技术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类在前进,这种更新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02
科创OR文创
既然城市更新面向的是更新的技术、更新的时代,那么,在内容层面,城市更新面对的毫无疑问就是更新的产业。
▼ 纽约曼哈顿核心区崛起的硅巷
退二进三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造就了杜塞尔多夫媒体港鲁尔区的办公桌、米兰展览中心的新中心、波茨坦广场的城市中心、伦敦西区的CAZ,这一系列CBD的重塑或开发。
▼ 杜塞尔多夫媒体港成为区域的科技媒体中心
而科技回归都市的背景下,则成就了南锡工业区生命科技中心的协同创新、苏黎世西区的产学研一体、波士顿南湾的城市实验室。
▼ 波士顿码头从百废待兴的工业区转型为城市的科创中心
更进一步,先期已有更新的区域,也在迎合这一趋势。
▼ 汉堡港口新城商务社区城市
这一趋势,正在蔓延全球。
▼ 文创成为伦敦西区的产业核心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前门历史街区
其次,科创人群恰恰是文创产业最大的需求者,那些与科创区紧邻,或者将城市气质和精神融入到文创中,为整个城市赋能的城市更新,往往能与科创形成互补,甚至为科创带来动力。
▼ 上海黄浦滨江沿线丰富的文化设施(油罐艺术中心)
最后,如果动态的看,文创更是能为科创提供「启动电流」!
▼ 德国波茨坦广场大师建筑群
总言之,科创是人人必抓的未来趋势,而文创只能是这一趋势的添头,绝不能主次颠倒,有条件可尝试,无条件只能利用。
▼ 纽约DUMBO区的更新经历了从文创到科创的转型
那些与未来新的内容、方向和产业没有关联的城市更新,也能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因区位价值、历史积淀等还不乏短期的繁荣,但他们却终究会失去与城市未来共振而获得的最大化收益,距离下一次更新也更近。
03
存量OR增量
内容层面之外,形式也不可或缺,无论是从面貌焕新、硬件提升本身的角度,还是从更新的内容需求更多的形式角度。
▼ 波士顿西区于1960年代开始大拆大建
但作为「城市之上建城市」的城市更新,其开发行为本就相对复杂。
▼ 朴茨茅斯将港区的老建筑改为博物馆群落,发展文旅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同在德国的柏林波茨坦广场和汉堡港口新城形成的鲜明对比。
▼ 汉堡港口新城易北爱乐音乐厅
如果放大到专题所有案例来看,则会看到两个明显的趋势:第一,越往前推倒重来的大拆大建就越多,越往后翻新改造的越多;第二,大拆大建与翻新改造结合越来越成为主流。
▼ 大拆大建与翻新改造并行的汉堡港口新城
同样是留改拆,宜留则留显然要比能留则留更优,「宜」是一种价值判断标准,增值即保留能产生更高价值或减少赋值,通过改造还能适应时代的生活、工作需要就属于「宜」。
▼ 利物浦老城更新留、改、拆并举,重塑城市面貌
具体而言,增量还是存量并无定论,遵从留改拆原则,对于具有历史、文化或城市精神保留价值的,或者通过微改造能适应时代且成本收益可行的予以保留,剩下的才考虑拆。
04
原住民OR新市民/聚人OR引人
内容也好,形式也好,增量也好,存量也好,最终使用者都离不开人,适应时代面向未来的更新的城市,最终使用者毫无疑问也必然是更新的人,那是不是意味着被更新区域的原住民就需要整体性的迁出?
▼ 北京杨梅竹斜街
先撇开社会稳定角度,仅用技术角度而言,在大拆大建不再成为主流的背景下,是绝无可能实现这种大腾挪的。
▼ 北京前门区域更新重塑了原住民的生活环境
显然,对于成功的城市更新,只有这些非原住民可能才是更新的内容、方向或产业的代表。
▼ 北京前门区域扭院儿改造项目
再进一步,既然是更新的内容、更新的方向、更新的产业,其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人才的竞争也更为激烈,这种代表未来的非原住民甚至需要脱离城市内部与其他城市展开竞争,近年来的城市抢人战就是这一逻辑。
▼ 北京前门为新市民提供的合院公寓
如果仅仅用「聚人」逻辑满足全新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得通过为其量身定做的定制城市满足其更「精准」的个性需求,更具网红效应的场景营造满足其更具「打动力」的精神需求,用「引人」的逻辑实现对其吸引。
▼ 更新后的伦敦西区成为夜经济的标志区
05
向钱OR向前
更新的建筑、更新的街道、更新的产业、更新的人群,从而更新的城市,所有这一切由旧变新都脱离不了「钱」。
▼ 伦敦国王十字区更新,选择了利润与风貌
于是,我们看到了政府一方面推动财政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竭力促进社会资本的介入,国内的棚户区改造专项基金,城市更新基金,鼓励资管基金参与更新,试点REITs都是在着力解决这一问题。
在本专题中,也不乏有类似于波茨坦广场公私合作,伦敦西区「以公带私」都是相对成功的尝试。
▼ 伦敦西区通过公共空间更新,带动区域更新
但不管何种尝试,最终需要解决的是资本的收益问题,无论是政策优惠、税收减免,还是退出机制设计,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有增收才是「王道」。
▼ 科创成为伦敦东区更新的增收之源
而要解决增收的问题,就回到了本文最开始「更新的城市」,虽然不排除单体建筑翻新式的改造也能获取一定的增值收益,甚至在改变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能获得可观的增值。但要与代表未来内容、方向和产业为目标,以更新的城市与城市的未来共振的长期增值而言,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 悉尼达令港的更新助推CBD向CAZ转变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向前看就是向钱看!
▼ 横滨通过更新为城市打造了一座城中城
《世界著名城市更新》
案例合集
点击案例下方图片查看详情
▼
【工业区更新】
@覃文奕
@陈昆
@吴晓璇
@陈迎
@李海涛
【旧城更新】
@杨思洁
@李海涛
@李海涛
@徐航
【港区更新】
@李海涛
@李海涛
@李海涛
@李海涛
@徐航
《世界著名城市更新》
已进入制作阶段,敬请期待!
1/6图片工作室出品
推荐阅读
商务合作 | 转载开白
请添加微信:Moli198891
【版权声明】本平台及其中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丈量城市”(ID:Measure-the-World)。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