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 Swift《Wildest Dreams》MV
Taylor Swift在“Reputation”巡演中致敬Loïe Fuller
Loïe Fuller于1862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早年曾投身于滑稽舞蹈(danse burlesque)的训练。在马萨诸塞州的剧场活动期间,她身着白色丝绸长衫,即兴演绎了一位催眠状态下的女子,引发轰动,为她随后创作的“蛇形舞”创造出契机。
“蛇形舞”是“裙舞”(Skirt Dance)的一种变体。Fuller受中国丝绸的滚滚褶皱的影响,开始尝试不同长度的丝绸和不同颜色的灯光,并将两者巧妙结合起来逐渐演变成独特的“蛇形舞”,并于1892年在布鲁克林首次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Loïe Fuller的蛇形舞,在世纪之交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Loïe Fuller的创造力还体现在她对于灯光的运用。彼时的电灯还是新鲜事物,Fuller将色彩光影的变幻融合于舞蹈动作之中,通过轻柔织物在身姿摇摆中形成波浪般的韵律,填满整个表演空间,无疑宣示着表演艺术的一场革命。
不久后,Fuller前往欧洲发展,受到艺术总监Édouard Marchand的赏识而被聘请在Folies Bergère演出,一跃成为巴黎娱乐界最重要的舞蹈艺术家之一。当然,在这座充满艺术气氛的“灯光之城”,她的影响力绝不会仅限于舞蹈领域。
舞蹈是一种短暂的艺术,但Fuller优美的身姿和流畅的舞蹈动作则备受法国艺术家的青睐,纷纷以她为缪斯进行创作。现代舞蹈中难以捕捉的瞬时美感,便在这些艺术家手中化为不朽。
左:François-Raoul Larche,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右:Joseph Kratina,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协会收藏
在偏爱女性题材的新艺术风潮中,Loïe Fuller的舞姿更是影响深远,在雕塑、珠宝及各类装饰艺术中展现出惊人的活力,令她逐渐成为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
左:德国Meyle & Mayer出品
右:Théodore Louis Auguste Rivière,巴黎市艺术博物馆藏
在Fuller的故乡美国,她的“蛇形舞”未能获得版权保护,屡屡遭受抄袭;而在喜新厌旧的法国文艺界,她的知名度随后被同胞 Isadora Duncan所超越,以至于去世时几乎被公众遗忘。然而,不容否认的是,Loïe Fuller几乎凭一己之力,开创了现代舞蹈史的新篇章,不愧为这个时代的传奇Diva。
塞弗尔《飘带舞者》系列及艺术家手稿
这组新作品从风头正劲的Loïe Fuller身上获得了灵感,在1900年巴黎世博会展出后(Loïe Fuller本人也参加了此次展览)更获得大奖,亦催生出青铜等材质制作的诸多版本。该系列作品至今仍为法国总统府所用,成为法国国宴上的餐桌装饰,也被收入V&A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等众多知名艺术收藏机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corneUnique”(ID:LU-Pari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