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之后|那些比数字更重要的事

年报之后|那些比数字更重要的事



疫情反复、限电限产、原材料涨价、上游产业变动。2021年,对于不少家居企业而言,挑战犹在。


但另一方面,全新的市场环境、消费需求,也为行业提供着全新的机遇。


近期,上市公司年报陆续出炉,Z Media发现,面对充满变数的未来,家居企业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厘清形势,发挥优势,抢抓窗口期。


以前行,代替等待。





2021年,“增收难增利”成为了家居圈的代表性关键词之一。


原材料、人力成本、物流、土地、运营……在各类成本普遍上涨的背景下,不少家居企业都出现了盈利能力下滑的现象。

昨晚,梦百合年报姗姗来迟。2021年,公司营收81亿元,同比增长24.64%;归母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172.78%。从主营业务来看,家居用品营业成本同比增加34.59%,毛利率同比减少5.32%。

好莱客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33.71亿元,同比增长54.4%;归母净利润6530.59万元,同比减少76.35%。同时,自2017年以来,这已经是好莱客第五年净资产收益率(ROE)下跌了。


顾家家居实现营收183.41亿元,同比上涨44.81%,归母净利润16.64亿元,同比上升96.87%,业绩向好。但在利润率方面,顾家家居同样面临毛利率下滑的问题。其作为助力核心业务的沙发、床类、定制,毛利率都有2-3个百分点的下滑反倒是作为非主力业务的软件使用服务费,毛利率同比上升达86.56%。


欧派家居虽然交出了一份营收破200亿,且营收、净利均高达两位数增长的成绩单(营收204.42亿元,同比增长38.68%;归母净利润26.66亿元,同比增长29.23%),但其31.37%的毛利率,同比减少了3.33%。其中厨柜、衣柜及配套家具产品、卫浴的毛利率分别同比减少了1.82%、4.23%、1.27%。对比一下,作为盈利的重要指标,欧派2021年的毛利率数据,已是近五年来的新低。


作为定制家居企业中首家披露年报的公司,索菲亚在2021年实现营收104.07亿元,同比上升24.59%。但与跻身“百亿俱乐部”形成对比的是同比下降89.72%的归母净利润,以及同比下降3.43%的家居制造业毛利率。


同样因核心业务特性而增收难增利的还有金牌橱柜。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34.48亿元,同比增长30.61%;归母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15.49%;毛利率则为29.23%,同比减少2.65%。




2021年的困境,与地产客户出现债务违约有莫大关系。但在大环境影响下,“增收难增利”已不再只是部分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木材、板材、皮革、涂料、五金配件等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之下,成本对利润持续挤压。毛利率的下行虽然看似是小数字,却是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Z Media看来,2022年,家居企业对于供应链的把控能力,倒是比一路上扬的营收数字更值得期待。





面对家居市场的整体波动,大部分企业都在积极做出反应。


或进行线下的门店布局结构修改、产品结构调整,或加码线上营销方式、渠道开拓。在充满变局的时代,人人都希望能够将挑战变为机遇。


麒盛科技2021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9.67亿元,同比增长31.28%;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30.61%。虽然毛利率降至三年来的新低,但扣非净利润、现金流量净额、净资产收益率都实现了持续增长。

2022年一开年,麒盛科技又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唯一智能电动床供应商的身份,凭借“冬奥智能床”火遍了全网。Z Media了解到,借助冬奥的事件影响力及产品本身的吸睛性,“冬奥智能床”已收获超百亿次的曝光量。业内人士分析,若能充分发挥此次曝光带来的力量,麒盛科技的未来发展将获得强大助力。


不同于麒盛科技,2021年,曲美家居的主要营收发力点是产品矩阵。年报显示,公司营收50.73亿元,同比增长18.57%;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71.31%。其中,Stressless营业收入23.76亿元,营收占比近50%,毛利率为41.69%,成为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并购拥有80多年发展历史的Ekornes后,公司形成了曲美时尚家居、万物、耀星家和Ekornes子公司的Stressless、IMG、Svane品牌的多元化矩阵,后三者作为全球知名的家具品牌,正好契合了国内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趋势,并与曲美品牌形成了相互背书、支持的态势,同时助力公司国内、全球市场的发展。


作为集多品牌、多渠道于一体的国际综合家居消费品公司,美克家居2021年继续深化多样化品牌矩阵打造,强化国内直营、加盟与国际批发品牌多维度矩阵,并推进线上线下发展模式。年报刚好证明了这一点。



2021年美克家居实现营收52.75亿元,同比增长15.40%。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供应链整体恶化的情势下,国际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6.61亿元,同比增长31.48%,完成逆势增长。


居然之家在近年来,一直在执行“大家居”和“大消费”融合的战略,通过数字化转型、卖场抓流量、线上私域获客、线上流量获取等方式,销售额提升颇为明显。


年报显示,2021年居然之家营收首次超过百亿达到130.07亿元,同比上升44.88%;归母净利润23.25亿元,同比上涨71.36%。其中,租赁及加盟管理业务仍是居然之家的核心业务,占总营收比例的62.78%;商品销售则成为成长最为快速的业务之一,营收额同比上涨88.13%,占总营收的21.68%。




不过,在公司总资产扩张的情况下,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却出现同比3.57%的缩水,降至191.98亿元——伴随着线上市场竞争进入新阶段,流量及获客的成本的提升蚕食了公司的利润。居然之家线下仍旧在继续落实“百县百MALL、千镇千店”模式,拓张速度与利润之间的平衡,仍是居然之家需要面对的挑战。





2020年,作为上游产业的房地产行业变动加剧,一些城市房地产销售下降,部分房企出现发展困难,市场逐步向存量市场转变等,都对家居产业产生着影响。


受房地产市场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曾经坚持“重资产,高杠杆”模式的红星美凯龙,在高杠杆拿地行不通的情况下,盈利能力下降和债务问题开始凸显。



2021年,红星美凯龙正式开始执行“轻资产、重运营、降杠杆”的新模式,开始优化自身盈利方式及负债结构,在对店态进行升级梳理,并加码“拓品类、重运营”战略之后,2021年,红星美凯龙实现营收155.1亿元,同比增长9.0%;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18.3%,盈利能力有所上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末,红星美凯龙经营了95家自营商场(重资产)及278家委管商场(轻资产),其中委管商场方面却表现较差,总收入为32.56亿元,同比下降9.1%,营收占比由2020年的25.2降至21.0%——“轻资产”模式是否可行,尚需时间的验证


去年底上市的梦天家居,交出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期内,公司营收15.2亿元,同比增长23.9%;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7.04%。Z Media看到,在门墙柜一体化的升级之路上,梦天家居主营业务门类和柜类产品的毛利率,分别都有所下降。




据悉,梦天家居的主要盈利来自于经销商和大宗工程客户销售。在依赖大宗工程的情况下,梦天家居不得不面临一部分的债务危险,2021年,梦天家居对深圳恒大材料设备有限公司的应收商业承兑汇票、款项,按50%比例计提了坏账准备,合计2222.94万元。

选择优化通过优化大宗业务客户结构,优选低风险客户的志邦家居,则展现出了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2021年,志邦家居大宗业务渠道收入16.51亿元,同比增长40.59%,增速最快;另一方面,大宗业务模式的毛利率同样是所有营收模式中下滑最多的一项,下滑3.05%。




2021年,志邦家居实现营收51.53亿元,同比增加34.17%;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加27.84%。与此同时,应收账款同比增加26.11%至1.47亿元;其他应收款同比暴增96.43%至1.58亿元——皆大宗交易所致。


成也大宗、败也大宗的案例,这一年我们见了太多。心理学上讲,依赖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未来,依然是机会与风险并存,家居企业对于大宗业务的态度应该会更加理性。





在材料涨价、结构调整、上游产业变动之外,不少家居企业还受到了应对不及时、人员变动、经营模式老化等方面的影响。


自2016年底上市后,亚振家居的业绩就频现颓势。2020年,好不容易归属净利润扭亏为盈了一把,2021年,还是没支棱起来。




年报显示,2021年亚振家居实现营收2.76亿元,同比下滑11.53%,迎来了第四年的营收下滑;归母净利润-6683.49万元,上年同期为1671.25万元,同比减少499.91%;家居业务毛利率47.71%,同比减少2.73%。


对此,亚振家居在年报中表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较同期增长27.93%;下半年则受国内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影响,直营、经销商门店销售活动受到限制,导致营业收入未达预期——对比同行皆在疫情中寻找新破局方式,该解释略显苍白。


2021年,剥离了不擅长的影视业务的喜临门“重回正轨”,业务结构的优化带来了公司营收的上升,实现营收77.71亿元,同比上升38.21%;归母净利润5.58亿元,同比上升78.29%。




但值得注意的是,喜临门家具制造业的毛利率整体下滑2.37%,其中,大宗业务毛利率同比减少4.23%,已被压缩到仅为9.15%;线上销售则是营收成本同比上升111.01%,远超63.26%的增速,毛利率同比下滑13.7%,是下滑最大的部分。


一度险些因持续亏损而面临“ST危机”的东易日盛,在2021年实现营收42.91亿元,同比上升24.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754.3万元,同比大降57.00%。


东易日盛在年报中表示,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上年处置房产——此举虽然避免了公司惨遭“ST”,却也给此后的利润收益埋下隐患。




年报同时指出,整装业务、消费线上化、数字化是公司业务发展的主导方向,但在众多企业早已扎堆线上化,流量获客成本开始上升的当下,该策略能否获得预期效果尚待验证。


此外,自去年9月起,东易日盛就开始了管理层的频繁变动,在年报发布当日,东易日盛发布了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孔毓辞职公告,自此,东易日盛去年高管中的四位主要管理人员,已有三位离职。这样的变化到底会为企业带来隐患还是机遇,或许新的一年我们可以得到答案。


2021年初,尚品宅配董事长李连柱曾发表了一封致股东和员工信,提到对于其这样一个有着“爱折腾”基因的公司,更愿将当前的挑战当成一次发展机会。


但从结果来看,尚品宅配在2021年同样未摆脱增收不增利的漩涡,年报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收73.1亿元,同比增长12.22%;归母净利润8970.47万元,同比减少11.54%;家具行业毛利率33.11%,创下了5年来的新低。


在年报中,尚品宅配公布2022年经营计划的核心要点是“高质量发展”,强化核心基础能力及核心主业增长,降本增效、流程再造,聚焦利润大幅增长。


而在2022年一季度,尚品宅配实现营收10.86亿元,同比下滑22.87%;归母净利润则亏损1.10亿元,同比下滑1366.78%——面对这样的新开局,尚品宅配的发展模式是否可行,尚需艰难验证。







线下的门店人流缩减、租金上升,线上的引流、维护成本,对于未来的布局规划,企业需更加慎重。


逐步成长起来的广阔境外市场,高利润却开始呈现红海态势的大城市,需要压缩成本却有“家具下乡”加持的下沉市场,对渠道与生产提出了新的挑战。


时间在变,社会在变,需求在变,市场在变。


在变动之中,用勇敢与智慧,创造奇迹。






不省心的“家事” 有了省心的解法



此刻上海 隔离之外


“困兽”梦百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了Home”(ID:ZMedia00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